粉体的特性包括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
1、 粒径
粉体由众多粒子组成,粒子的大小通常用粒子的直径(粒径)表示,组成粉体粒子的直径可由0.1 微米至数毫米。测定粒径的方法,常用筛析法和显微镜法;此外还有沉降法(利用粒子在液体介质中的沉降速度与粒子大小的关系原理)和电感应法等。《中国药典》和《中国兽药典》载明用筛析法(使用药典规定的标准筛)得到的粒径(以通过筛孔的孔径代表粒径)由75-2000 微米(见表5-2-1-2)。若使用工业微孔筛,还可得到数微米粒径的粒子。用显微镜法(普通光学显微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图像分析仪)测定,可以测定不能用筛析法测定的粒径很小(粒径下限为0.5 微米)的粒子。用筛目表示粉粒粒子大小时,例如30/40 或-30+40 目是指可以通过30 目筛而不能通过40 目筛的粉粒。
大块的固体加工成粉粒后,粉粒粒子的大小不同,对粉粒的一系列理化性质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粉粒的流动性与粉粒粒子的大小及其分布等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粒子大流动性好;流动性好的颗粒中加入较多的细粉末其流动性则变差;当粒子的大小分布很宽时,小粒子可通过大粒子的孔隙落到底部而出现分层。一般情况下,粒子的粒径大于200 微米时,其流动性较好,休止角较小;粒子的粒径在200-100 微米的范围内为过渡阶段,在此范围内随着粒径变小,粒子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增大,休止角增大,流动性变差;当粒子的粒径小于100微米时,其粘着力大于重力,休止角大幅度地增大,流动性很差(休止角参阅图5-2-1-1)。
2、粒子形态
粉粒的粒子形态影响粉粒的性质。通常是用测定粒子的长、宽、高之和或以三者之间的关系定量表示粒子的形态。将长与宽的比称为长宽比,将宽与高之比称为扁平比。例如一个粒子其长宽比近于!,而扁平比的值很大,此粒子呈盘形;一个粒子的长宽比值很大,扁平比近于1,则该粒子为针状;一个粒子的长宽比和扁平比的值都较大,该粒子呈带状。以上是测定粒子的" 个垂直方向的轴的长度来定量描述粒子的形态,这样,粒子的各种形态可用球形、针形、多角形、枝形、纤维状、片状等加以描述。很多粒子的形态比较复杂,尚难用一个词予以形容,在生产中由粉碎过程制得的粉粒,其粒子的形态很不规则且大小各异,用结晶法制成的粉粒的粒子的大小和形态也不尽一致。粒子的形态对粉体(粉粒)的流动性有影响,粒子呈球形或接近球形的粉粒在流动时,粒子多发生滚动,粒子间的摩擦力较小,流动性好;而粒子呈针状、片状的,其在流动时因粒子间较多发生滑动,摩擦力较大,所以流动性一般不好。针形、片形的粒子在压片时还易形成横向排列,使压成的片剂易于裂片或分层。
3、比表面积
是指单位重量(或容量)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粉体粒子愈细,其比表面积愈大。粉体粒子具有的裂缝、孔隙与粗糙面都能增大其比表面积。粉体比表面积的大小与药物的物理、化学与药理作用密切相关。例如,活性炭吸附某些物质的作用,是因为它有巨大的表面积。难溶性药物的比表面积对其溶出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4、 密度
单位容积的质量称为密度。真密度是粉体的真实密度,它是指除去粒子之间及粒子本身(包括粗糙面、裂缝)所有的孔隙占有容积后求得的真实粉体的密度。粒密度是除去粒子间的空隙求得粒子的密度。松密度是在量筒中从松容积及干粉的重量测出的密度,又称堆密度,它是指单位容积粉体的质量,其所用的容积包括粒子本身的孔隙以及粒子之间空隙在内的总容积。某些固体药物有质重和质轻之分(如碳酸镁就有重质与轻质两种),主要是因其堆密度不同。堆密度小而堆容积大的质轻;堆密度大而堆容积小的则质重,这与真密度无关。粉末的堆密度主要取决干粒子大小的分布、形态及彼此间粘附的趋势。聚集比较疏松的粉末,其间具有较大的空隙,成为轻质粉末,若小粒子能粘附或镶嵌于大粒子之间,则成为重质粉末。药物粉末的密度,能决定盛装一定量粉末所需容积的大小。
5、比容
单位质量粉末本身的容积称为比真容。单位重量的固体容积与粒子内所有的孔隙容积之和称为比粒容。单位重量的固体容积、粒子内孔隙的容积及粒子间空隙容积之和称为比松容。比容与粉末的孔隙密切相关。根据比容可决定粉末包装容器的大小,装轻粉末的容器比装重粉末的容器要大。
分享到: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