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既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根据萧定汉先生资料,临床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率的21~23%。由于乳房炎造成奶牛淘汰占总淘汰率的9~10%。在奶牛群中,隐性乳房炎更为普遍,据美国、日本报道,以头数计阳性率高达50%,以乳区数计阳性率达20~30%,据调查北京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62.7%,乳区阳性率31%。奶牛隐形乳房炎难以发现,更难治疗,特别是治疗过程中由于使用抗菌,化学药品,在牛奶中形成药残,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故而寻求一种安全、高效、方便、廉价而又无药残的治疗乳房炎的药品,已经成为当代兽医的一件急迫的任务。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人们把目光锁定在传统中药――蒲公英之上。在中国古典医学典籍中,蒲公英一直是治疗乳房炎的首选药物,近年来人们在应用蒲公英治疗乳房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拟就蒲公英治疗乳房炎的相关内容概述如下。
一.中药蒲公英
蒲公英在历代医学典籍中名称繁多,诸如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黄花草等。药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蒲公英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药。
蒲公英归肝、胃经。味苦、甘,性寒。为清热药。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药理作用
有关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但一般均应用全草的粗提物或注射液,主要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广谱抗菌作用
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蒲公英的热水煎剂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本品煎剂或醇提物对结核杆菌、炭疽杆菌、单纯疱疹病毒、ECHO11病毒、钩端螺旋体亦有抑制作用,对各种皮肤真菌和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
蒲公英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磺胺增效剂TMP可增强其抗菌作用。
2.通乳作用:
蒲公英叶有疏通乳脉管之阻塞,促进泌乳的作用,口服叶浸剂可促进乳汁的分泌,中医亦认为蒲公英有促进乳汁分泌作用。蒲公英提取物总黄酮具有类似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具有催乳作用,也可用于泌乳不畅所致的乳房肿胀。
通乳散结散是以民间验方为基础研制而成的中药外用散剂,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散结、疏通乳络的功效。临床外敷治疗哺乳期乳房胀痛,排乳不畅等症,疗效较好。张炳洋等采用动物实验研究了通乳散结散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以蒲公英为主药的通乳散结散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扩张小鼠耳廓微循环细动静脉血管,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供血状况。与对照组比较P<0.01。提示以蒲公英为主药的通乳散结散对乳汁不畅所致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3.利胆保肝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或乙醇提取物十二指肠给药,能增加大鼠的胆汁分泌量,注射液灌胃也有利胆作用。水煎剂和注射液有降低CCL4所致大鼠GPT(谷丙转氨酶)的升高作用,并有减轻肝小叶坏死和肝细胞变性的作用。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也有抑制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蒲公英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的损伤,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故可保肝
4.抗肿瘤作用:
日本学者研究欧蒲公英热水提取物(Tof-cFr),鉴定是一多糖,具有宿主细胞调节的抗肿瘤作用。与香菇多糖的抗癌机制相似,是一种免疫促进剂。腹腔注射Tof-cFr可使小鼠的肿块变小。
5.免疫促进作用
蒲公英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明显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6.其它作用
本品煎剂能提高兔离体十二指肠的紧张性并加强其收缩力,临床亦认为有健胃作用。蒲公英制剂低浓度时直接兴奋蛙心,高浓度则呈抑制作用,蒲公英有利尿作用,推测这两方面作用均与其含K+有关。欧蒲公英的提取物对离体动
分享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