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氟沙星微囊的研制

ainuo 网络 2015-12-24 11:52:00

   摘 要 研制溶剂-非溶剂法制备诺氟沙星微囊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的最适溶剂-非溶剂系统的组成.采用4种不同的溶剂-非溶剂系统用同一工艺条件制备,计算包囊率和收率,转篮法测定释药特性.二氯甲烷-正己烷对于制备诺氟沙星微囊较适宜,包囊率在4种溶剂-非溶剂系统中最高达90.90%,收率为87.27%,且缓释作用最好.该系统有机溶剂沸点较低,利于除去微囊产品中的有机溶剂,减少对机体的毒性.以二氯甲烷-正己烷为溶剂-非溶剂制备诺氟沙星微囊包囊率大,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诺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常用方法为口服一次0.1~0.2 g,一日3~4次,疗程为3~8日,少数达3周,每日给药频繁.为减少用药次数,提高疗效,减少血药浓度峰谷现象及不良反应,我们研制了诺氟沙星微囊以期达到控制释放的目的.根据诺氟沙星的物理化学性质,本实验采用相分离-凝聚法中的溶剂-非溶剂法.
方法与结果

2.1 微囊的制备工艺

以乙基纤维素(EC)为囊材,囊心物诺氟沙星与EC的比例为1∶1.制备时的温度、囊材相的粘度、搅拌速度等对微囊中主药的释放速度、包囊率、成囊率(收率)等均有很大影响.据文献报道和预试验结果我们采用下列工艺条件:诺氟沙星约2.5 g,加入某系统的溶剂制成5%乙基纤维素溶液50 mL,搅拌速度控制在150 r/min左右,40℃恒温水浴下搅拌1 h,制成诺氟沙星混悬液,然后移至冷水浴(15℃左右)中边搅拌边加入另一种相对应的非溶剂稀释,引起相分离而将诺氟沙星包封成微囊,置离心机中离心(3 000 r/min)20 min,清除上清液,平铺于玻璃表面皿上干燥箱中干燥即得

诺氟沙星微囊包囊率的测定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诺氟沙星100 mg,用盐酸(9→1 000)定容至100 mL作贮备液,精密吸取适量,用盐酸(9→1 000)稀释,得标准液浓度分别为:3.1、9.4、15.7、21.9、28.2 μmol/L,以盐酸(9→1 000) 为空白,在276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值.回归方程为C=-2.424+24.06A(r=0.999 8,n=5,C∶μmol/L).

2.3.2 诺氟沙星微囊包囊率的测定

精密称取诺氟沙星微囊约50 mg,加入无水乙醇适量溶解微囊壁乙基纤维素2.0 h,加盐酸(9→1 000)溶解诺氟沙星4.5 h,用微孔滤膜过滤后,用盐酸(9→1 000)稀释至一定浓度.在276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诺氟沙星浓度,根据公式计算包囊率〔5〕

讨论

a.溶剂-非溶剂法是将药物分散于囊材溶液中,加入囊材和药物的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封成微囊.本法所用的囊心物可以是水溶性、亲水性物质,固体粉末,油状物等.但必须对体系中囊材的溶剂与非溶剂均不溶解,也不起反应.根据诺氟沙星的理化性质,选择了4种溶剂-非溶剂系统.

b.诺氟沙星微囊包囊率测定中,囊材EC在276 nm波长处几乎无吸收.另外EC在盐酸(9→1 000)中不溶而析出,可用微孔滤膜过滤除去.因此对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无干扰.从表3中可看出,4种溶剂-非溶剂系统制得的微囊只有系统-3具有缓释作用,其余3种系统缓释作用均不理想,而释药较快.

c.微囊干燥温度均应在溶剂-非溶剂系统的沸点以上.以利于除去有机溶剂.在微囊产品中不得检出有机溶剂〔6〕.因有机溶剂均有一定的毒性.二氯甲烷,正己烷在276 nm波长处几无吸收,不影响包囊率的测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正己烷有机溶剂残留量未被检出〔7〕.因本实验样品量少,微囊重在5 g以下,平铺于表面皿上利于除去有机溶剂.只要在微囊的干燥过程中适当注意干燥温度(有机溶剂沸点以上)、干燥时间及方式,有机溶剂的残留一般均可避免.

d.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诺氟沙星微囊,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溶剂-非溶剂系统比较适宜,因包囊率、收率均较高,缓释作用好,通过DTA曲线看到,诺氟沙星被微囊化后,曲线的形状与原料药有明显的不同,证明其已被EC包封成微囊.

张秀荣(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药学影像系,吉林 132013)
林天慕(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药学影像系,吉林 132013)
李欣(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药学影像系,吉林 132013)
梅丹(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药学影像系,吉林 132013)
李砥辉(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药学影像系,吉林 132013)
高红旺(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药学影像系,吉林 132013)

参考文献

1, Rowe RC.The effect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ethyl cellulose on the drug release properties of mixed films of ethyl cellulose and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1986,29(1):37~41
2, Jalsenjak I,Nixon JR,Senjkovic R,et al.Sustained-release dosage forms of microencapsulated isoniazid.J Pharm Pharmacol,1980,32(2):678~680
3 顾学裘.药剂专利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0~91
4,郭延平,徐辉.异烟肼缓释胶囊的研制及药动学.中国药学杂志,1998,33(2):95~98
5,朱盛山.药物新剂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77~178
6, Nixon J R,Meleka M R.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ethyl cellulose walled theophylline microcapsules.J Pharm Pharmacol,Suppl,1983,35:108~109
7,庄秀英,王仲山,尤时龙,等.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药物分析杂志,1983,(3)2:82~85

  分享到: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