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奶牛胎衣在产后12h内应排出体外,未排出者称之为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奶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胎盘组织结构发生异常、围产期营养代谢紊乱、生殖内分泌激素紊乱、机体免疫状态失调等关系密切。文章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机理
一般地说,如果奶牛胎衣在产后12 h以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就称为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membranes,RFM)。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的牛场为30%~40%,甚至某些季节高达50%以上。该病治疗不当易继发子宫内膜炎等多种疾病,不少胎衣不下母牛因不孕而被淘汰,重度的可引起败血症,造成病牛死亡,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目前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产科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他们对胎衣不下发病机理的认识整理如下,供同仁参考。
1 胎衣正常脱落过程
牛的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到分娩时,由于内分泌的变化,胎盘结缔组织逐渐胶原化,母体腺窝内上皮变平,双核巨细胞增多,这些细胞发育成多核细胞,并在胎盘分离之前表现出吸收和吞噬作用。在胎儿排出之前,随着子宫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子宫阜被压向胎儿并发生交替充血与缺血。在子宫收缩期,子宫阜充血,腺窝内张力增加,挤出绒毛中的血液;在子宫舒张期,子宫阜不再呈充血状态,腺窝内张力降低,绒毛也随腺窝内张力降低发生充血变化。并且随子宫的舒张,绒毛的表面积也随之而变化,胎儿排出和脐带断离后,胎儿胎盘上绒毛内的血液减少,体积缩小,绒毛与腺窝的间隙增大;由于产后子宫肌的收缩,挤出绒毛内的血液,更有利于绒毛的体积缩小和从母体腺窝中分离。此外,产后子宫肌的收缩使子宫内压改变,子宫的血液供应比分娩前大量减少,母体子叶变小,子叶上的腺窝膨胀。至此,胎儿和胎盘之间失去联系,胎衣顺利排出。
2 现代兽医学对RFM发病机理的认识
2.1 子宫收缩无力
母畜体质虚弱,或因难产体力消耗过度,从而导致产后子宫收缩无力,不能及时排出胎衣。Jordan1952年用气球法研究的结果表明,胎衣不下奶牛的宫缩在胎儿排出后即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静止。这一观点也得到了Arthur的赞同。龚金贵等利用奶牛产后24h内子宫内压变化的描记试验,探讨胎衣不下与子宫活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子宫活动力量不够,尤其是产后4h子宫活动微弱是引起胎衣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胎盘发生异常
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的松动和分离过程取决于胎盘的组织学变化,牛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混合型,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结合紧密,形式上又是子叶型,故易发生胎衣不下,子叶少而大时,更易发生。正常情况下,胎儿排出及脐带断裂后,胎膜绒毛中血液含量即剧烈减少,体积和面积随之减少,因此很容易与子宫分离。当胎盘坏死、胎盘老化、胎盘炎等会造成胎儿子叶病变,甚至延伸到绒毛末端,结缔组织增生,以致胎膜牢固附着在胎盘突表面而不能分离,导致胎衣不下。
2.3 营养代谢紊乱
胎衣不下与奶牛营养代谢关系密切,其中营养不平衡造成的低钙血症是引起胎衣不下等围产期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刘士喜等在母牛产犊后24h颈静脉采血,测定了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胎衣不下奶牛的血糖、血钙、血磷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牛。试验发现产前奶牛血中的乳酸盐、丙酮酸盐含量,胎衣不下奶牛分别较正常牛高97%和61%。硒和维生素E对促进动物的免疫系统和维持体细胞功能的完整性非常重要,硒和维生素E的缺乏使胎衣不下发病率大大增加。李亚林等通过改善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通过产前补硒、维生素E,产后及时补糖、补钙、注射缩宫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可下降到10%以下。国外研究资料表明,饲料中补充有机铬可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因为铬可以降低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增强应激奶牛免疫系统的活性。糖皮质激素在细胞水平上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是稳定溶酶体的膜,致使白细胞的机能大大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胎衣不下。此外,奶牛精料过多、过度肥胖以及酮病、乳热症病牛,均易发生胎衣不下。
2.4 生殖激素紊乱
目前普遍认为,牛的分娩发动是由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的,产前一个月内胎盘组织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在产前2 d~5d胎盘突然最后成熟。胎衣不下牛血浆P4/17β-E2的超前跃升,而分娩时下降,显然对分娩发动有不良作用。而产前较长期的血浆P4水平低,产前1周时低水平17β-E2和E1可能直接或通过影响胎盘中其他激素的分泌,如PGF2α等从而影响胎盘胶原崩解及其他组织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到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的松脱过程,导致胎膜滞留。ShahK D等研究发现,产前10 d至3 d E2含量不足,影响胎盘的成熟,产前2 d至1 dE2快速增加,使胎儿的成熟与胎盘的分离不同步,表明机体雌激素的失衡也是导致胎衣不下的重要机理之一。
2.5 胎衣不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血液黏度是表明血液的流动性和凝固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循环血液的物理状态的重要方面之一,许多疾病在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就已经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黄会岭等研究表明,胎衣不下奶牛血液黏度明显升高,红细胞高度聚集,变形能力下降,致使血流运行不畅,导致微循环障碍,使机体尤其是子宫血流阻力增大,血流灌注量减少,导致子宫黏膜腺窝的张力不能降低,阻碍胎衣正常排出。姜国均等研究表明,胎衣不下奶牛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值,至少在产后0、4、8、12、16h某一时间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正常奶牛(P<0.01或P<0.05),说明胎衣不下奶牛血液黏滞性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微循环障碍等与胎衣不下关系密切。王晓丽等用祛衣灵灌注液治疗奶牛胎衣不下,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除血浆黏度外均差异显著(P<0.05);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性值下降幅度较大,祛衣灵灌注液可以明显改善胎衣不下奶牛的血流状态,减缓围产期气滞血淤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表明这可能是祛衣灵灌注液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机理所在。
2.6 胎衣不下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
NO与生殖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子宫内存在着L-Arg-NO合成、释放系统,妊娠时高水平的NO能够抑制子宫收缩,保持子宫静息状态,维持正常妊娠生理变化;而分娩时合成、释放NO减少,则减弱对子宫收缩的抑制作用,从而发动分娩;分娩后NO进一步减少,以利于机体的修复和子宫的复旧,有利于胎衣的排出。姜国均等研究表明,胎衣不下组NO呈逐渐降低趋势,0、4h极显著高于8 h(P<0.01);8 h显著高于12、16h(P<0.05)。组间比较,整个检测期胎衣不下组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说明RFM奶牛产道受损或子宫炎等较NRFM奶牛严重。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由于分娩时的产道损伤和开放,恶露排出以及体质虚弱等因素,机体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许多试验结果证实,炎症期致炎因子刺激诱生NO合成酶,生成大量NO,促进炎症反应。胎衣不下造成子宫黏膜的损害,炎性变化加剧,NO的含量增高。
2.7 胎衣不下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自由基(free radical,FR)是指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团、原子或离子。自由基中以氧自由基(oxygen freeradical,OFR)对机体的危害最大。在生理情况下,体内氧自由基浓度极低,并处于平衡状态,不仅对机体无害,还有独特的生理作用,如吞噬细胞杀灭有害的微生物等。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果机体OFR产生过多或机体清除OFR能力减弱,则可产生丙二醛(MDA)等,对机体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致使组织损伤而发生疾病。大量资料表明,OFR通过引发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以及其他方式,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促进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生物体内OFR虽然不断地产生,但也不断地被清除。氧自由基的清除涉及的酶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等。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胎衣不下的发生与机体的氧自由基及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关系密切。姜国均等研究发现,胎衣不下奶牛血浆MDA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胎衣不下血浆GSH-Px活性升高时,MDA含量就逐渐降低,GSH-Px降低时,MDA则逐渐升高,说明血浆中GSH-Px、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KankoferM等发现自然分娩后,胎衣不下奶牛的GSH-Px的活性比正常牛高。KankoferM研究了胎衣不下奶牛和正常奶牛胎盘中红细胞硫巴比酸(thiobarbituricacid,TDA)反应物、共扼二烯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在所有样品中这3种物质母体胎盘含量明显高于胎儿胎盘,且产前最低,还发现胎衣不下奶牛样品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奶牛,表明胎衣不下奶牛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这些物质的存在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胎衣的排出。
2.8 胎衣不下与免疫的关系
有试验证明,小鼠子宫肥大细胞的数量在妊娠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而在临产前突然升高;小鼠子宫上皮内淋巴细胞与子宫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基本平行。在妊娠期子宫肥大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提示妊娠期子宫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而临前产的这些细胞数量的突然升高,说明母体可能对胎儿发生免疫排斥应答。资料表明,胎衣不下奶牛胎盘组织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等的活性有显著差异。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邓泽沛等提出,免疫应答参与分娩启动和正常的分娩过程,牛的胎衣不下可能是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母体免疫应答的紊乱,抑制母体免疫排斥应答,使母体和胎儿胎盘不能及时的分离,导致胎衣滞留在子宫内,引起胎衣不下。
3 中兽医对胎衣不下机理的认识
3.1 病因病理
气血运行不畅,胞宫活动力减弱,不能使胎衣正常排出,是主要发病原因。导致气血不畅的因素主要有:①气虚。孕期饲喂失宜,营养不良,体质瘦弱;或运动不足;或产程过长,过度努责,气血耗损过多;或胎儿过大,胎水过多,长期压迫胞宫,均可使其收缩力减弱,无力排出胎衣而成患。②气血凝滞。生产时护理不当,感受寒邪,寒凝血滞,使气血不畅,血道闭塞,而使胎衣滞留不能排出。③流产、早产、子宫损伤等,都能减弱胞宫的收缩力而引起胎衣不下。针对这些发病原因,一些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3.2 发病机制
中兽医有关胎衣不下机制的报道较少。中国传统医学一般认为母畜胎衣不下多因饲养失调,管理不善,产后无力,风冷相干,致使血脉受寒,淤血郁结所致。由于母牛产后出血过多,常引起津枯血燥,产道干涩,血入胞衣、胀大,使淤血恶露停留于胞宫,因而气虚,胞宫收缩无力,胎衣停滞。
分享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