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与畜禽的免疫抑制

ainuo 网络 2015-12-24 11:24:00

自2003年以来,霉菌毒素在我国养猪、养禽生产中的危害显得尤为突出。许多畜禽常见疾病频发且难以防治,或大量使用疫苗免疫后抗体仍达不到应有滴度甚至免疫失败的现象,都与霉菌毒素的中毒有密切关系。2006年夏季许多地区发生“猪无名高热症”,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据调查报道,饲料霉菌毒素是促使猪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发病的元凶之一。

1常见的霉菌和霉菌毒素

霉菌通常污染饲料或饲料原料,在其中生长并产生二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产毒霉菌主要有三个属:曲霉菌、青霉菌和镰刀菌,而霉菌毒素目前已发现超过350种。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A)、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烟曲霉毒素(FUM)等。其中对猪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家禽饲料中,自然状况下发生率最高且致害作用最严重的是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因为反刍动物的瘤胃能够分解部分霉菌毒素,因此危害相对较小。霉菌毒素也可通过食物链引起人的发病。

霉菌的生长与产毒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饲料的种类和含水量,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也有所不同。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适合于温热的气候,而在寒冷高湿的寒带常见的霉菌毒素有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不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不同,王若军等(2003)调查表明,玉米(能量饲料)以呕吐霉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为重,而蛋白饲料中呕吐霉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和T-2毒素的污染程度均较重。对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饲料的检测结果表明,玉米与配合饲料中的主要污染物是ZEA、DON及FUM,比较关注的AF含量则并不高。

2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的机理

能引起免疫抑制的霉菌毒素主要有AF、单端孢霉烯族毒素(DON、T-2毒素、HT-2毒素、葡萄穗霉菌毒素)、OT和伏马毒素。不同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机理及对动物的影响不尽相同。

2.1抑制蛋白质和DNA合成

AF通过与DNA和RNA结合抑制其合成,引起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影响肝脏和巨噬细胞的功能。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包括T-2与DON)能够抑制蛋白质和DNA合成,T-2毒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器官,如肝脏、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等。DON对生长较快的细胞如:胃肠道黏膜细胞、淋巴细胞、胸腺细胞、脾细胞、骨髓造血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霉菌毒素也有致癌作用。

2.2降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AF是引起免疫抑制较强的毒素,0.025毫克/千克的AFT即可引起动物免疫机能抑制。AF主要作用于细胞免疫,体外试验表明,AF能减低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赭曲霉毒素A(OTA)可以降低抗体产量,影响体液免疫,并引起颗粒细胞吞噬作用和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2.3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

霉菌毒素通过直接影响关键的酶或通过改变细胞中抗氧化剂与氧化剂之间的平衡,尤其是降低还原谷胱甘肽的浓度,来激发细胞程序化死亡,引起细胞收缩、核固缩。OTA可以阻止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并导致人类淋巴细胞凋亡。DON还可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于T、B细胞而产生免疫毒性作用,抑制或增加程序性细胞的死亡。

2.4间接抑制免疫

霉菌毒素也可通过其他毒性间接抑制免疫系统。如T-2激活内分泌系统,在应激状态下促使皮质固醇的释放,间接地抑制免疫功能。DON可通过神经毒性间接抑制免疫系统。ZEA导致雌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免疫器官机能的调节。

3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的临床表现

3.1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

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免疫抑制而引发条件性病原菌的感染,甚至一些对健康动物不具感染力的病原也会因霉菌毒素中毒而发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火鸡X-病时就发现,感染的动物不仅仅会受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伤害,而且能并发感染其他多种病原,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据袁慧等专家研究表明,亚临床水平的霉菌毒素对猪造成的免疫抑制,引起机体抗病力下降,导致猪对猪瘟、流感、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三十多种疾病易感,发病率升高。很多病例是在正常免疫后发生的。

3.2降低生产效率

试验表明T-2毒素添加到4.5和13.5毫克/千克时,肉鸡耗料量和增重均下降。污染了霉菌毒素的饲料会危害畜禽的生长、产奶量、产蛋量、繁殖力和免疫力。在畜牧业生产中,霉菌毒素中毒的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主要有消化紊乱、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乱或羽毛异常、营养不良、生产力低下、流产、母畜发情不正常、公畜死精、混合感染多种疾病。其中一些症状可能是继发性的,是由于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而使条件性病原菌感染而引发的疾病症状。因此,症状的多样性导致诊断困难。Schiefer(1990)认为,当出现与霉菌毒素中毒症相似的症状且无法将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其他特定的原因时,都应该考虑到霉菌毒素是造成动物生产及健康问题的可能原因。

4霉菌毒素问题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除了因为症状多样难以诊断的原因外,还有以下原因应该引起重视:

4.1对免疫失败原因的分析

多数情况下,免疫接种失败常被认为是因疫苗质量问题,或接种过程有失误,或是有强毒的攻击,或是受到其他复杂的因素影响,而因霉菌毒素中毒造成的免疫失败,却常被人们忽视。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发生比认知的更为严重。另外,霉菌及霉菌毒素可以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繁殖。人们通常认为仅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才会有霉菌毒素的危害,而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是全年性的。

4.2安全标准问题

只凭单项霉菌毒素含量超标与否来衡量饲料的安全性是片面的。饲料中往往是多种霉菌毒素共同存在。各霉菌毒素之间存在协同或相加作用,会使毒性增加。饲喂被自然霉菌毒素污染的谷物饲料的毒性远远大于饲喂含相同剂量的人工提纯的霉菌毒素,这可能由于霉菌毒素之间产生的协同作用。饲料中呕吐霉素(11.5PPM)与玉米赤霉毒素(3PPM)对母猪产生的毒害作用是相加的,共存时的毒性作用大于单独存在时的毒性作用。因此,仅仅检测饲料中某一种霉菌毒素是否超标并不能判定它的危害性。

另外,因采样的随机性,样品的检测结果并不能代表某批饲料的饲料安全和总体被霉菌污染的情况,更不能代表检测后该批饲料霉菌增殖与再污染的情况。畜牧生产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安全标准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3预防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产生的问题

预防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关键,一是预防饲料霉变及产生霉菌毒素,二是霉菌毒素产生以后的脱毒。但是使用一些脱毒剂去毒的效果还不确实,又增加了成本。因此,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应该是加强饲料原料的生产、收获、加工、贮存等各个环节,以预防饲料霉变为重点。


  分享到: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