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季大豆产量及商品优良率提升,国内食品豆供应宽松。东北产区大豆总产增加已成定局,今年国储轮换收购或推迟到10月下旬入市,收购总量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大,对产区行情难以形成支撑。祖国70华诞之际,大豆市场传来喜讯:国产大豆丰收或成现实,总产将比之前预估增加200万吨。
国内食品豆供应宽松,为国庆70周年锦上添花。
随着新季大豆收获范围扩大,各地产量及商品优良率日趋明朗,关内偏高的收购价适当调整是必然趋势。国庆期间汽车停运现象较多,运能压力短暂体现。安徽大部和河南东部产区集中收获,受河南许昌、漯河行情大幅下行影响,市场观望情绪加重;湖北、皖南及江苏之前高价入仓的货源明显滞留,由于河南许昌、漯河与之价差较大,高价区收购商已介入低价区,将散粮装运拉回掺兑的现象与日俱增。
东北产区收获面积日渐扩大,已上市豆源商品率明显打破之前预期,由于后期光照充足,单产和总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总产增加已成定局。收购主体入市心理十分谨慎,收购价格日渐调整。近期关内价格下行对东北向下游输送带来一定影响。
国庆期间,东北产区收获将全面展开,收购压力将集中体现,在入市主体“现身”偏晚的状态下,产区贸易商对未来行情滋生纠结心理。值得提醒的是,今年国储轮换收购或推迟到10月下旬入市,收购总量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大,对产区行情难以形成支撑。
湖北:产区流通停滞“倒腾”外围豆源
随着河南、安徽大豆大范围上市,且价格日渐下行,湖北产区之前那种“风光”,突然变得“凄冷”,产区收购商高价入仓的豆源,被市场停止采购,收购商心理承受能力很难适应。因毗邻产区价格与之相差800~900元/吨,同时“卖相”又好于湖北豆源,许多仓中有一定余量的想拉低价格,没有库存的想拉回囤积,待市场出现转机时以湖北豆的“身价”乘机多赚。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做法只能给入市区域行情大幅下行提供短暂“铺垫”,而欲改变湖北现状难度较大。即便以后沿淮地区稳中向好,但价差依然较大,只有产区“忍痛”调整,同类品种应参考沿淮产区不同时间的价格,其豆源的市场消耗才会出现转变,否则,产区的流通会长时间受阻。
湖北产区收购基本陷入崩溃状态,高价入仓的成本多在4700~4800元/吨,装车报价4860~4960元/吨,略有松动,前期这类被称之为“优质类粮源”的大豆,比起现在沿淮地区的商品豆质量却明显逊色。现在河南许昌、漯河单比重筛散粮装车价仅4060~4100元/吨,价差之大吸引湖北收购商前往“倒腾”。湖北早熟豆5500~5860元/吨的高昂价格已成“过去”,建议产区调整价格,静待行情重回原点。
河南:收购压力体现行情跌势迅猛
河南许昌、漯河是沿淮地区新豆上市最早的区域,其开秤价受湖北豆价格影响高开高走,但好景不长,随着其他地区陆续上市,采购主体分散,加上质量已证实略低于永城及毗邻的安徽亳州、淮北、宿州等地,产区收购入仓的货源,在大部分商户中成为压力,部分当时随收随卖的商户现在对收购价格明显施压,拉动整体价格联动下跌。 至9月28日,许昌、漯河毛粮收购价已下调至3760~3800元/吨,单比重筛大豆装车价4120~4160元/吨,增压比重筛大豆装车价4160~4200元/吨;现收的大豆质量优于之前的干度,且“暗青籽”较少,感观较好,早几天入仓的已出现高收低卖现象。持有量较多的明显“乱了方阵”,这类货源报价在4060~4100元/吨也有交易。豆源大多流向湖北、皖南及江苏产区作掺兑原料,销区市场采购明显下降。
周口和永城产区从9月20日开始集中收购,初期许多收购商不顾干湿“来者不拒”地抢购“毛粮”,现在已有部分商户开始晾晒,收购价也开始下调,主流装车价4160~4200元/吨。因该范围对质量和水分把控松弛,市场接受度偏低,国庆节期间仍会下行。
安徽:收获呈现集中收购价待调整
皖南沿江流域安庆、宿松、东至、望江及华阳河农场,之前高价收购的豆源已被市场“遗忘”,部分收购商抱着侥幸心理等待时机。面对河南和皖北产区的行情和质量,少部分收购商入市低价区将散粮拉回掺兑,以降低地产豆价格。皖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滁州已全面上市,各地收购刚刚启动,收购价也多在试探之中,目前收购价比起外围依然显得偏高,随着收获面积扩大,国庆期间压力将显现,现行收购价会有明显下调空间。
至9月28日,皖南大豆收购陷入停滞状态,大幅下跌使得豆农难以适应,收购商已入仓的豆源价格多在4800~4900元/吨之间,市场已经无人问津。
因此,许多收购商歇业。皖北各地从9月23日出现小面积收割,区域间收购同步启动,开秤价多在4200~4300元/吨之间。受外围价格影响,这种收购价显然偏高。各地装车价在4300~4320元/吨,没有明显利润,且市场仍不接受,收购压力逐渐体现,调整收购价是当务之急。从安徽北部产区情况看,节日期间各地收购集中显现,建议收购商尽可能在调整收购价的同时,要严格把控质量和水分,以免市场在观望加剧后入市迟缓,以致发热劣变造成经济损失。
江苏:外围影响较大高价很难支撑
江苏南部产区南通、盐城、东台、大丰、滨海、阜宁、淮安等地,从新豆上市以来价格均处于偏高状态。连日来,各区域价格也陆续呈现跌势,但在外围 引领的跌势加剧后,上述产区与外地的价差仍体现出较大“鸿沟”。依据其他产区质量而论,现行价格已失去优势,市场承受能力仅对部分品种有一定倾向,对主流价格明显排斥,由此引发的跌势不言而喻。
北部的睢宁产地已陆续开始收购,价格多参考毗邻的安徽宿州等地行情,目前看依然偏高,调整是近日趋势。沛县今年受播期影响,国庆节期间才能小面积上市,不宜因减产而抬高收购价格,因外围粮源充足。
上述南部区域“大乳白”“翠扇”“腐豆”类品种,近一周继续表现跌势,由初期的5400~5440元/吨跌至5100~5160元/吨;其他“杂花豆”价格各地继续调整,由最高时的4960~5000元/吨跌至4760~4800元/吨,市场接受度仍较低。许多收购商对这类货源“有订单就收,没订单就弃收”现象增加。部分区域近日已有收购商从河南拉豆进行掺兑,将对该范围整体行情带来影响。同时,市场经营商花高价买来掺兑货,其出浆率明显下降,更会让市场对质价背离产生畏惧情绪。
北部徐州市睢宁产区收购价4200~4240元/吨,装车价4300~4360元/吨,这种“不高不低”的价格,市场入市不明显,收购商目前已谨慎收购,收购价开始有下调倾向。
东北:商品优良率升入市心理谨慎
东北部分区域新季大豆开始陆续上市,从已上市的豆源质量看,商品优良率大幅提升,蛋白含量多在39%~41%之间,各地实收单产略有下降,而总面积比去年大幅增加,能达到优质标准的商品豆源或比去年增加200万吨,国庆节期间上市范围将大面积扩展。气象预报显示,产区近期天气更加有利于收获,使大豆成熟度一致,色泽、感观均会给商品性提升助力。
产区已收获的区域,贸易商收购也同步展开。随着各地大豆商品率大幅增加,收购主体入市比较谨慎,各区域对开秤收购价比较敏感,除优质类“东升”系列品种收购价在3660~3700元/吨外,其他常规类品种均试探性地小量收购,有的甚至暂不收购,观望其他网点动向,这类贸易商多为大户型。一旦价格出现高开,一天数十万斤豆源入仓,则会多出上万元的损失。从目前价格走向来看,这种操作比较可行,但不可能迟迟不入市,国庆期间这类主体会陆续进入收购状态。
产区短期内缺乏较多的入市主体,对收购价格纠结,观望情绪明显,关内行情急剧下行,按东北现行的装车报价3660~3700元/吨,向下游输入,与关内大豆价差缩小到历年同期的最低值,市场接受度偏低。因此,现行价格与市场心理价位还有一定差距,产区已有部分区域贸易商收购价调整到3400~3440元/吨,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市场期待国储尽早参与轮换储备收购,以减轻产区集中上市压力,但中储油公司今年的入市收购或推迟到10月下旬,收购总量也不乐观,预计收储量在40万~50万吨之间,产区压力缓解不明显。益海、象屿及期货收购是产区未来一段时间的关注焦点。总之,后期或经历连续两个月以上的低迷行情,东北产区贸易商需做好心理准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