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星遥感监测,2月13―17日,全球大宗作物产区天气看点依然可圈可点。阿根廷中部和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过量降水轮番搅局南美豆市,产量前景的不确定性使盘面充满了想象。在暴雨出现之前,巴西大豆收获进度曾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不过,受雷亚尔持续升值影响,农户惜售严重。天气和汇率共振,增强了美豆的竞争优势。美国天气走向也大相径庭,西北部、东北部持续暴风雪,物流堪忧;大平原则异常温暖,或导致小麦提前结束越冬蛰伏期。东南亚干燥天气的影响力减退,2月棕榈油产量有望恢复性增长。
我国作物产区
上周,进入“七九”时节,国内气温应景回升,中东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冬小麦越冬返青和油菜作物苗期转化。美中不足的是,华北、黄淮等地天气回归静稳,雾霾又见缝插针地发展起来。天气风险主要在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其中,西南雨水匮乏、旱情抬头,而长江中下游阴雨寡照、墒情过量,不利于遭受冻害的油菜作物尽快恢复生长。不过,冬春交替,乍暖还寒才是这个季节最显著的特点。预计本周我国中东部将自北向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雨雪分界线位于江淮、江汉一带。届时,气温迅速下跌,预计多地降温幅度超过10℃。
南美作物产区
上周,阿根廷天气仍是市场关注热点。中部核心产区依然饱受降雨困扰。16―19日,科尔多瓦省、圣菲省降水强势回归,部分尚未从上次洪灾中完全恢复过来的农田再度面临浸水风险。不过,阿根廷南部和北部雨势较为温和,提升了干燥农田的墒情,有利于开花结荚期大豆的生长。
而巴西,部分产区大豆收获进展缓慢。头号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大豆收割进入高峰期,但雨水强势密集,西部一些农场在48小时内收到了300毫米的降雨,进而引发局部地区洪涝,部分未能及时收获的大豆出现发芽问题。第二大产区帕拉纳州受多雨天气限制,大豆收获进度也极其缓慢。其他产区的天气状况和大豆生长基本良好。卫星遥感预计,巴西大豆总产量将达到10577万吨。
预计本周南美产区降水缩减,天气总体改善,局地仍有过量雨水问题。适逢大豆产量形成关键期,天气仍是扰动市场的主导因素。
美国作物产区
上周初,美国平原南部及三角洲地区发生较强降雨,降水也惠及平原中部偏干燥地区,有利于改善小麦长势。不过,之后整个产区又迎来持续晴朗干燥天气,气温快速上升,平原中部、南部高温均在20℃以上。据美国CPC预计,3―5月,从内布拉斯加州到美国南部、东部的气温将比常年偏高。异常温暖的天气将导致中西部土壤迅速解冻,进而增加硬红冬小麦的水分需求。
东南亚作物产区
上周,泰国南部摆脱了雨水困扰,而北部高温干燥,降水稀少,气温抬升,大部分稻作区轻微失墒。此外,越南中部多有小雨或阵雨,土壤墒情适宜。预计本周泰国北部仍是干燥无雨,水稻生长持续承压,而越南天气条件良好,本月底水稻就可收获上市。
在东南亚棕榈产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降水开始增多,大部分地区出现中雨,棕榈油产量将有所提高。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干燥天气的影响已经减退,2月棕榈油产量有望恢复性增长。在本月南方种植园产量数据相较于去年大幅度增加后,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拐点将到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