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防治猪病上的应用

datong 网络 2012-09-11 11:53:25

目前,的各种传染病不仅严重妨碍着养业的发展,而且给畜牧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病原变异,导致原有商苗保护力下降;由于耐药性菌株的不断增多,使抗生素的效果愈来愈差;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不断加大,使畜禽的各种传染病也愈演愈烈。合成药物、抗生素等药物具有毒副作用、易产生耐药性和“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弊端,其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中草药制剂在病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其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场家所接受。特别是在2006年,中草药在预防和控制无名高热综合征中,起到了其它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药在防治SARS中所起的良好作用,也早已经被国内外所公认。

一、中草药在病治疗上的主要作用

    中草药在防治病上的应用是建立在中理论的基础上。中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说理工具,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近年来,中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出现了划时代的转变,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中学方面,使中学的作用优势更加突出,出现了用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以调控畜禽的生长发育和预防、控制及减少畜禽病证发生的新趋势,以适应现代畜牧事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中草药多是动植物器官,因此中草药成分就较为复杂,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表现出营养作用、双向调节和适应原样作用、抗应激作用、抗病原体作用、对抗细菌毒素作用、激素样作用、增强免疫作用等多种作用。有的中药有一种作用,有的有数种作用,还有的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中药往往是多味药复合方剂,其作用面则进一步得到拓展,进而发生多方面综合作用,促使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对于畜禽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药常以调动自身为主。对某一具体的传染病,中药的特异性方剂较少,而主要呈现的是非特异性功效。中通常所说的,既扶正又祛邪,标本兼顾。中药防治传染性疫病的这种特色和优势,与西医防治通常所采用的主要思路(WHO称之为对抗疗法)大不相同。在吴立夫用中草药和抗生素进行的对比试验中,中草药体外试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但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仔黄白痢的效果很好;而抗生素体外试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治疗黄白痢的效果却不好。相反,山茱萸体外试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而事实上临床上很少用它作抑菌药,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滋阴补肾。

中药调动自身痊愈能力和健康能力有许多重要法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扶正祛邪。扶正祛邪的主导方面是“扶正”,“扶正”虽然包含着补充必要的物质和能量,但更本质的是对机体的自组织机制和能力的调理。(2)五脏自稳。以五行学说为工具,利用生克制化,把治疗变为对“五脏”相互关系的斡旋,使机体保持有序自稳态。(3)阴阳自和。“阴平阳秘”是机体阴阳之间相互作用自我实现的。治疗过程就是要基于阴阳自和,调于阴阳自和,效于阴阳自和。

在去年的无名高热综合征中,有些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大部分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前提下,用一些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的中药,如含有麻黄、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石膏等的中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染病多属热毒壅盛之证,常采用清热解毒治法。但绝非只此一证一法。不同种类的疫病,或疫病的不同发病阶段,其病因病机可能很不相同,不可能表现为同样的证候,也不可能采用同样的治疗法则。人和动物的传染病,寒、热、虚、实、表、里诸证都存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诸法均有可能运用。

二、几种常见传染病的中药预防控制方法

1.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圆环病毒病

胡梅、崔保安等报道,利用Marc-145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来评价中药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活性提取物成份体外抑制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对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药物与病毒同时加入),初步探讨中药活性提取物的抗病毒机制。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水提取物对PRRSV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连翘、黄芪水提取物及黄芪多糖体外对PRRSV均具有明显的阻断和抑制作用。为筛选抗PRRSV中药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预防控制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其它免疫抑抑制性疫病的中药制剂,大多数配方内含有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抗毒杀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成份,如黄芪多糖或其它植物活性多糖、板蓝根、大青叶、陈皮、金银花、甘草、党参、白术、当归等。

2.无名高热综合征

此次无名经专家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血清学、ELISA、PCR等检查,发现本病多为瘟(HC)、蓝耳病(PRRSV)、圆环病毒(PCV-Ⅱ)、流感病毒(SIV)、伪狂犬(PRV)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副嗜血杆菌(HP)、2型链球菌(SS-II)多种细菌或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

中辨证:该病属于湿热蕴积,热毒逐步侵入卫气营血所致。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清肺,燥湿健脾。

方药:金银花、大青叶、石膏、生地、丹参、苇茎、黄芩、知母、麦冬、黄连、苍术、白术、黄芪、陈皮、焦三仙、甘草。

方解:金银花、大青叶、石膏、生地、丹参清热解毒凉血为主药;辅以苇茎、黄芩、知母、麦冬清肺热,消肺痈,养肺阴,黄连、苍术、白术燥湿健脾止泻,佐以黄芪、陈皮补气理气;焦三仙和胃健胃,甘草补中,并能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清肺,燥湿健脾之功效。

在临床治疗中,根据发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可适当调整组方剂量、味数,同时对全群补充电解质、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消毒,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适当加减配伍,还可以用于无名高热症预防。

3.瘟

廖斌发等采用贯众、双花、板蓝根、犀牛角等几十味中草药精制而成的根瘟灵注射液,经过20多年的临床使用,并通过许多单位临床实践证实,对治疗早期、中期疑似瘟的疗效分别是95.4%和50.5%。全国25省、自治区争相试用根瘟灵,已治愈疑似瘟和热性病(10年统计)57万余头,其中治愈常见型瘟115054头,混合型感染460246头,占80%(非典型)。李锦宇等认为瘟临床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养阴生津为法,方用“清瘟败毒散”加减(水牛角、生地、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柏、玄参、柏子仁、丹皮、赤芍、桔梗、金银花、牛蒡子、连翘、荆芥、鲜芦根、甘草);口渴甚者加麦冬,重用鲜芦根、玄参等;便中带血多者加槐花、侧柏叶等;抽搐重者加钩藤、天麻等;便秘者,应重用生地、玄参,适当加大黄、芒硝等(不可泻下太过,以免耗气伤津);腹泻者,因腹泻为热毒之邪引起,故不可固涩太过,以防闭门留寇。

4.咳喘病的中药防治

断奶10~80日龄的咳喘病,在春、秋、冬三个季节最为严重,发病率为20%~45%不等,发病只的死亡率一般在30%,病体温40.5~41.5℃,皮毛粗乱、病下痢并发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严重消瘦、衰竭死亡。用西药治疗易反复。大群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清泻肺热、化痰止咳的纯中药拌料效果明显。

①金银花、连翘、黄芪、桔梗各10g,瓜蒌、苏子、陈皮、甘草各6g,共研细末,混料喂服,连用3天。
②金银花、大青叶、葶苈子、远志各10g,瓜蒌、杏仁、枇杷叶、川贝、地龙各5g,马兜铃、紫苏、甘草各3g,共研细末,混料喂服,连用3剂。
③金银花40g、葶苈子、麻黄、瓜蒌、麻黄各25g,桑叶、白芒各15g,白芍、茯苓各10g,甘草25g。水煎灌服,每日一剂,连用2-3剂。
④石膏30克、知母30克、寸冬25克、元参30克、桔梗20克、柴胡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黄芩30克、当归20克、赤勺20克、甘草20克均匀粉碎,拌于50公斤中,连用10天,本方对胸膜炎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和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和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并能提高动物体内的免疫功能。

5.仔下痢的中药防治

据陈锦婵报道,用中草药草药制剂仔黄痢散(白头翁12g,龙胆草6g,黄连5g,红糖3g)治疗仔黄痢有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3.9%,治愈后的仔体况良好,皮毛光亮;而对照组(庆大霉素组)的治愈率只有80.1%。刘素洁(2001)报道,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的30头断奶,采用3种不同中草药方剂和一种高效西药抗生素(利高霉素)对早期断奶仔进行促生长和防腹泻作用的试验,结果显示,中草药方剂有促生长和防腹泻的效果。白头翁50克、黄连30克、黄柏50克、秦皮5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均匀粉碎,开食的仔每头每天10克,连用7天。没有开食的仔在哺乳母的中每天添加一剂,连用3天,可收到很好的疗效。用黄连20g,黄柏30g,黄芩30g,白头翁、钩藤、金银花各50g,地榆40g组成的三黄散水煎后喂服,每日一剂,一般两剂即可。母产前30d与70d左右各服一剂,可取得非常好的预防效果。用二丑400g,白头翁500g,皂矾红糖各50g,共研细末,预防0.25g/kg体重,于产后第2d拌料喂母,1次/d,连用3d,治疗0.5g/kg体重, 拌料喂母,2次/d,连用3-5d,若少数严重的仔,以1g/kg体重制成舔剂,涂于乳头或直接喂仔,效果亦佳;用白头翁黄柏各20g,陈皮黄连各15g,加入少量精料,粉碎成末,用开水冲泡后拌入干湿中喂服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喂服,对于体重大于150kg或体重小于100kg的母,酌量增减,连喂3-5d,作为预防时,连喂3d,停药两天后再酌情使用。经临床应用128窝(1536头),连续服药1-3剂,治愈率达9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朱景星通过让母内服中药治疗仔白痢,方剂组成为白头翁龙胆草各25-30g,苍术怀山药各25g,白芍泽泻各40g,炙甘草15g,水煎,拌料让哺乳母自由采食,外感风寒酌加银花连翘,湿热偏重加茵陈、黄连或黄连须,久泄体虚加党参、乌梅、诃子、干姜,水泄严重者加车前、莱菔子。以白头翁汤加减给母混饲喂服配给仔内服复方敌菌净防治仔黄白痢方法,效果颇佳.1992-1996年用上方治疗104窝,838头,治愈819头,治愈率达97.85%;预防仔黄白痢112窝,898头,保护率达100%;其预防组方为白头翁15g,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各5g,上药共为细末,于小出生次日给母拌喂服,1剂/d,连喂3剂;治疗组方为白头翁20g,黄连、黄柏、苦参各10g,龙胆草5g,共为细末,拌料喂服,1剂/d,连喂3d。钱立富用白头翁加味治疗仔黄痢,临床治疗327例,治愈287例,治愈率达88%。其组方为,白头翁秦皮各20g,黄连黄柏槐花诃子各15g,乌梅20g,马齿笕适量(引),煎水去渣,混食喂母,3次/d,500ml/次,连服3剂,重症患仔,可灌服10-20ml/头,2次/d。用丁香叶400g,丁香叶浸膏200g,黄芪20g,半枝莲10g,混匀,喂产前母,用药后母所产仔均未发生三痢,保护率达100%。据孙鎏国、黄蓓、朱柳燕的试验报道,以发生黄白痢的仔为治疗对象,中西药组对黄痢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庆大霉素组和氧氟沙星组;对白痢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庆大霉素组,优于氧氟沙星组。

6.传染性胃肠炎

范绪和自1980年以来,试用“三黄加白汤”加减治疗传染性胃肠炎百余例,取得较满意疗效。“三黄加白汤”组方为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枳壳、苓、泽泻、连翘、木香、甘草,若腹泻剧烈且粪便黏液较多者,加地榆炭、大黄炭;粪中带血者加侧柏炭、炒槐花;腹痛剧烈者加郁金或元胡;里急后重加酒大黄;口渴贪饮者加沙参、麦冬、花粉;热毒炽盛而舌绛者加二花、赤芍、丹皮;大肠邪火犯肺并发肺癀而咳喘者酌加黄芩,并加栀子、知母、贝母;体弱或产后母加阿胶等,朱建强采取以中药为主,辅以西药对症治疗,药用白头翁10g,黄柏10g,黄芩10g,金银花10g,泽泻10g,木通10g,大黄5g,滑石粉5g,苍术5g,白术5g,陈皮5g,甘草5g,山楂10g,麦芽5g(以上为20kg的用量)。

7.仔渗出性皮炎

据姜正前报道,用地锦草水煎提取物治疗仔渗出性皮炎有效,且疗效优于敏感的抗生素。地锦草水煎提取物组的疗效显著高于青霉素+链霉素组、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组和头孢曲松钠组。


分享到: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