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datong 网络 2010-07-24 12:00:00
病毒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致使许多病毒性疾病至今仍缺少效果确切的防治方法。目前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疫苗防治,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及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等。疫苗防治为最常用的方法,但病毒种属多,血清型多,为疫苗的应用带来困难;抗病毒的西药数量较少,临床效果不理想,且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药物产生;医用外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景良好,但费用昂贵,目前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而中医药临床防治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能调节整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改善临床症状,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1 中药抗病毒的应用现状

  兽医临床上用于抗病毒的中药制剂名目繁多,多以商品名出现。中药制剂主要包括两类:一为单味中药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二为中药复方制剂,是经典方剂或者在经典方剂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中药制剂。

2 中药抗病毒作用机理

  2.1 直接抗病毒作用

  主要是指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以及阻断病毒对正常细胞的吸附、穿入、复制等环节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直接杀灭 是指药物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的杀灭作用。王志玉(1996)报道,大黄醇提液中的蒽醌类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李铁民(1994)报道,甘草甜素对带状疱疹病毒具有直接杀灭作用;张其威(2005)报道.板蓝根对疱疹病毒有杀灭作用而非抑制作用。

  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穿入 张为民等人报道,黄芪巾A6组分对流感病毒包膜功能及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有较明显的阻止作用。许小琴等人(2004)报道,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中的黄酮类,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及苷类等,都是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

  抑制病毒的复制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如1毫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加入0.25毫升甘草甜素,或者等剂量静脉注射,就可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全部死亡,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杨海燕等人(2004)报道,中药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

  阻止病毒由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浸染 李铁民等人报道,带状疱疹病毒体外感染细胞l6 h后加入甘草甜素,可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扩散;许小琴等人报道,硫酸葡聚糖和硫酸戊聚糖能够抑制合胞体的形成和抑制HIV-1P24原向培养液的释放,从而阻止病毒由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的侵染。

  2.2 间接抗病毒作用

  由于病毒感染机体后,必定寄生在机体的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因而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激发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来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这一途径尤为重要,更符合中兽医的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