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俊:半亩地里药材价值超7万元

hmc321 . 2016-05-04 11:19:00

    四合村何学俊多年摸索贝母、独活种植,闯出一条致富路 何学俊在贝母地里除草。

    撒豆种、挖洋芋……这段时间里,城口县城至明中乡的公路两侧,处处是忙碌的景象。

    在明中乡四合村笔者看到,老支书何学俊一大早就急急忙忙地出门了,要到自留地里伺候他的宝贝药材。

    发现药材的“含金量”ku24.cn

    四合村海拔1800多米,早年村民多种玉米、洋芋等作物,一年下来收入只够糊口。加上这里交通条件不好,出门打工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近年来,村民开始结合当地海拔高的特点,慢慢有了种植药材的习惯。这个村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村”。

    何学俊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我当初种药材其实是给自己治病用。”何学俊笑着说,从几年前开始每到农闲时节他就穿梭在高山密林里挖药材,然后小心翼翼地培植在地里。

    让何学俊意识到药材“含金量”的,是几年前的一件事。

    “那年巫溪红池坝收药材,贝母(地果)一下涨到60元一斤。”何学俊说,当时运气好的话一天能在山上挖到一斤多。

    但没多久,红池坝的收购企业撤走了,贝母价格跟着回落。坚信贝母是个宝贝的何学俊,便就将挖来的贝母全栽了起来。

    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地果最少也卖60元一斤,每亩只要收到50斤就能有3000元收入;而种这个东西基本上只需要劳动力成本,所以这3000元基本上就是纯收入。

试种药材遭受挫折

    从那一年起,何学俊大张旗鼓地种起了药材:贝母、独活、云木香、党参,凡是适合高山地区种植的中药材,他都试着种一点。

    试种并不顺利,最让他感到辛酸的是捣腾贝母。

    那年为了保存好贝母种子,他将种子层层包裹后放入小木箱,再将箱子埋在地里,“就差点把贝母当成祖宗来供了,嘿嘿!但种子最后还是变红了。”

    变红了的种子发不了芽,何学俊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急红了眼的何学俊多次下山与种药材行家切磋,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他是把种子“伺候”得太好了。正确的保存办法很简单:只要用米袋子装好种子埋在地下,阳春后下地即可成苗。

    时间一长,他摸索出了一套独到的种植技术。

    他如今的结论是,种药材其实不需要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总的说来和种粮食差不多。

两分地产值3万多

    由于天旱,何学俊地里的天果(贝母的果实)有不少是空壳,但他不以为意。

    近几年来贝母的价格再度飙升,天果由最初的0.25元一个涨到1.5元一个,地果(贝母地下的块茎)由以前60元一斤涨到了180元一斤。

    他很自豪地告诉笔者:眼前这两分地的贝母,天果最少也有上万个,地果最少100斤。

    乡增收办主任王礼彬曾为他算过账,这两分地的宝贝至少值3万块钱。

    “3万块我还不得出手呢!”何学俊笑着介绍:贝母一般3年出地果、5年结天果,天果才能育种,一个天果至少有200颗种子。

    现在,城口全县都在发展药材,贝母更是抢手货。只要天时好,这两分地的效益远远大于3万元这个数。

    半亩地产值超7万

    “这还不算什么。”何学俊将笔者带到贝母地旁边参观,“这片药材更值价。”

    他介绍:“这种药材叫独活。别看它小,1株苗子就是1角钱。”年初,他卖苗子就卖了3千多元。

    笔者看到,这块地大约有3分多,密密麻麻长满了独活苗子。

    随行的村干部告诉笔者,连贝母在内,何学俊这一片大约半亩地里,药材至少价值7万多元。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