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鞭虫病(Trichuriosis)是由猪鞭虫(猪毛尾线虫)引起的,又称猪毛尾线虫病。虫体为乳白色,前部细长,后部短粗,外观极似马鞭,故称鞭虫。我国各地均有报道,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猪鞭虫病如何防治?本文为大家解答。
猪鞭虫病如何防治
猪鞭虫病如何防治
猪鞭虫病病原
猪鞭虫(猪毛尾线虫)属于毛首科(Trichocephalidae),虫体呈乳白色,前部为食道部,细长,内含由一串单细胞围绕的食道;后部为体部短粗,内有肠管和生殖器。雄虫长20~52mm,雌虫长39~53mm,食道部占虫体全长的2/3。虫卵呈棕黄色,呈腰鼓状,卵壳厚,两端有塞,寄生于猪和野猪的盲肠,也寄生于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因而本病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
成虫在盲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3周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内含感染性幼虫)。虫卵随饲料及饮水被宿主吞食,幼虫在小肠内脱壳而出,第8天后移行到盲肠和结肠并固着在肠黏膜上,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为4~5个月。
猪鞭虫病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幼畜,1.5个月龄的仔猪即可检出虫卵,4月龄的猪,粪便中虫卵数和感染率均很高;而且14月龄以上的猪很少感染。由于厚厚的卵壳保护,虫卵的抵抗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夏季发病率最高。
猪鞭虫病如何防治
猪鞭虫病临床症状
感染轻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若寄生几百条即可出现症状,轻度贫血,间隙性腹泻,日渐消瘦,被毛粗乱。严重感染(虫体达数千条)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结膜苍白,贫血,顽固性腹泻,粪稀薄,有时夹血丝或血便。身体虚弱,弓腰吊腹,行走摇摆。体温39.5~40.5℃,死前排水样血色粪,带黏液。最后因呼吸困难、脱水、极度衰竭而死。
猪鞭虫病预防
仔猪断乳时应驱虫1次,经1.5~2个月后再驱虫1次。搞好栏舍卫生,定期消毒或铲去一层表土,粪便沤制发酵,以消灭虫卵。
猪鞭虫病治疗
1.敌百虫100毫克/千克体重,拌料喂服或灌服。隔3天后,对病重的给口服补液盐和痢特灵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天。
2.驱虫净(噻咪唑)2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或配成3%~10%浓度,15~20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3.丙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36小时后即可排虫。
4.左旋咪唑7.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或肌注。5.羟嘧啶2~4毫克/千克体重,溶于水后灌服(严禁注射)。
猪鞭虫病如何防治
猪鞭虫病是由于猪肠道寄生鞭虫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病猪表现明显的寄生虫病变,会引起病猪的死亡为转归,可以使用多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以上就是猪鞭虫病如何防治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