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分为神经型马立克病、内脏型马立克病、眼型和皮肤型马立克病。今天主要有神经型马立克病介绍,内脏型马立克病介绍两方面的内容。
鸡神经型马立克病介绍,内脏型马立克病介绍
神经型马立克病介绍
鸡马立克氏病病原
本病病原属于疱疹病毒的B亚群(细胞结合毒),共分三个血清型:血清1型,对鸡致病致瘤,主要毒株有超强毒(Md5等)、强毒(JW、GA、京1等);血清2型,对鸡无致病性,主要毒株有SB/1和301B/1等;血清3型,对鸡无致病性,但可使鸡有良好的抵抗力,是一株火鸡疱疹病毒株(HVT-FC126株)。
该病毒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产生典型的痘斑,卵黄囊接种较好。能在鸡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产生痘斑。
完整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和垫料中的病毒,室温下可存活4~6个月之久。细胞结合毒在4℃可存活2周,在37℃存活18小时,在50℃存活30分钟,60℃只能存活1分钟。
神经型马立克病症状
常侵害周围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最易受侵害。当坐骨神经受损时病鸡一侧腿发生不全或完全麻痹,站立不稳,两腿前后伸展,呈“劈叉”姿势,为典型症状。
当臂神经受损时,翅膀下垂;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损时病鸡低头或斜颈;迷走神经受损鸡嗉囊麻痹或膨大,食物不能下行。一般病鸡精神尚好,并有食欲,但往往由于饮不到水而脱水,吃不到饲料而衰竭,或被其他鸡只践踏,最后均以死亡而告终,多数情况下病鸡被淘汰。
鸡神经型马立克氏病防治
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多种,主要是进口疫苗和国内生产的疫苗,这些疫苗均不能抗感染,但可防止发病。
(1)疫苗种类血清1型疫苗,主要是减弱弱毒力株CV1-988和齐鲁制药厂兽药分厂所生产的814疫苗,其中CV1-988应用较广;血清2型疫苗,主要有SB-1,301B/301A/1以及我国的Z4株,SB-1应用较广,通常与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即血清3型疫苗HVT)合用,可以预防超强毒株的感染发病,保护率可达85%以上。
血清3型疫苗,即火鸡疱疹病毒HVT-FC126疫苗,HVT在鸡体内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起干扰作用,常1日龄免疫,但不能保护鸡免受病毒的感染。
多价苗,80年代以来,HVT免疫失败的越来越多,部分原因是由于超强毒株的存在,市场上已有SB-1+FC126、301B/1+FC126等二价或三价苗,免疫后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抵抗强毒的攻击。
(2)免疫程序的制订单价疫苗及其代次、多价疫苗常影响免疫程序的制订,单价苗如HVT、CV1-988等可在1日龄接种,也有的地区采用1日龄和3~4周龄进行两次免疫。通常父母代用血清1或2型疫苗,商品代则用血清3型疫苗,以免血清1或2型母源抗体的影响,父母代和子代均可使用SB-1或301B/1+HVT等二价疫苗。
鸡神经型马立克病介绍,内脏型马立克病介绍
内脏型马立克病介绍
内脏型马立克病诊断与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典型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诊断,对于临床上较难判断的可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组织学检查及核酸探针等方法进行确诊。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简单易行,适宜现场及基层单位采用,是用马立克氏病抗血清确定病鸡羽毛囊中有无该病毒存在借以确诊。
具体方法是,用含8%氯化钠溶液配成1%琼脂倒板,打孔,中央孔及周围6个孔,在中央孔内滴加定量的抗血清,在周围孔置少量生理盐水,然后从病鸡腋下拔下羽毛,从根部尖端剪下2厘米长的一段,每个周围孔内只放一根羽毛的材料,在保持湿润的平皿中于室温孵育2~3天后,观察,若放羽毛和血清的中央孔之间出现一条白不透明的沉淀线即为阳性反应。但它只能确定是否感染,不能确定是否发生肿瘤。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应与鸡淋巴性白血病进行鉴别,二者眼观变化很相似,其主要区别是马立克氏病常侵害外周神经、皮肤、肌肉和眼睛的虹膜,法氏囊被侵害时可能萎缩,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不是这样,且法氏囊被侵害时常见结节性肿瘤。
内脏型马立克病症状
常见于50~70日龄的鸡,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羽毛松乱,鸡冠苍白、皱缩,有的鸡冠呈黑紫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下痢,迅速消瘦,胸骨似刀锋,触诊腹部能摸到硬块。病鸡脱水、昏迷,最后死亡。
免疫失败原因及防止方法
(1)接种剂量不当常用的商品疫苗要求每个剂量含1500~2000以上个蚀斑形成单位,接种该剂量7天后产生免疫力。若疫苗贮藏过久或稀释不当、接种程序不合理或稀释好的冻干苗未在1小时内用完,均会导致雏鸡接受的疫苗剂量不足而引起免疫失败。
(2)早期感染疫苗免疫后至少要经1周才使雏鸡产生免疫力,而在接种后3天,雏鸡易感染马立克氏病并引起死亡,而且HVT疫苗不能阻止马立克氏病强毒株的感染。为此须改善卫生措施,以避免早期感染,但难以预防多种日龄混群的鸡群感染。
(3)母源抗体的干扰血清1、2、3型疫苗病毒易受同源的母源抗体干扰,细胞游离苗比细胞结合苗更易受影响,而对异源疫苗的干扰作用不明显。为此,免疫接种时可进行下列调整:①增加HVT免疫剂量或使用其它疫苗病毒,被动抗体消失时于3周龄再次免疫接种;②对鸡不同代次选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如父母代鸡用减弱血清1型疫苗,子代可用血清3型(HVT)疫苗;③多使用细胞结合HVT苗。
(4)超强毒株的存在传统的疫苗不能有效地抵抗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的攻击从而引起免疫失败,对可能存在超强毒株的高发鸡群使用814+SB-1二价苗或814+SB-1+FC126三价苗,具有满意的防治效果。
(5)品种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品种鸡对马立克氏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易感性,难以进行有效免疫,甚至免疫接种后仍然易感,为此须选育有遗传抵抗力的种鸡。
(6)免疫抑制和应激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性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等均可导致鸡对马立克氏病的免疫保护力下降,以及环境应激导致免疫抑制可能是引起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失败的原因。总之,采用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极重要的措施,但是它们的保护率均不能达到100%,因此鸡群中仍有少量病例发生,故不能完全依赖疫苗接种,加强综合防疫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鸡神经型马立克病介绍,内脏型马立克病介绍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常见的就是神经型和内脏型。以上就是神经型马立克病介绍,内脏型马立克病介绍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禽类疾病请浏览:http://www.1866.tv/jibing/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