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

ainuo 兽药网 2016-01-24 07:06:00

    临床实际中,常常发生疫苗免疫失败,造成免疫空白的个体或畜群,因此,在猪口蹄疫疫苗免疫过程中必须很好的了解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为此,本文详细的做了以下的总结。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传统的灭活疫苗用于体重为10~25公斤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25千克以上的猪每头注射3毫升;浓缩苗用于体重为10~25千克的猪,每头注射1毫升,25千克以上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

    ①仔猪35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肥猪90~100日龄再免疫1次;

    ②后备母猪经过35日龄、70日龄两次免疫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

    ③繁殖母猪和种公猪分别在每年的1、5、9月各免疫接种1次。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生产实践中,选择合适的疫苗,科学地免疫是保证仔猪群具有良好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讲,后备猪,在170日龄以前按照育肥猪免疫程序,配种前间隔1个月免疫2次;经产母猪,1年普免3~4次,规模化场一般4次,或配种前和产前1个月各1次;出生的仔猪根据抗体监测确定首免日龄,出栏前免疫2~3次;公猪,1年3次,猪群分为2个批次分别免疫。

    根据对现有O型双价O/GX/09-7株+O/XJ/10-11株(新猪毒-2+MYa-98谱系)浓缩疫苗免疫抗体的监测,母猪配种前和产前各免疫一次,母猪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仔猪母源抗体保护可达80~100d;所产仔猪在10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80日龄、100日龄、130日龄各免疫1次效果最好,5月至9月,90日龄、110日龄各免疫1 次即可。

    实践证明,生猪免疫3次要好于2次,2次好于1次,免疫1次基本无效,免疫3次才能产生较高抗体并维持长时间的抗体水平。猪场在威胁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紧急免疫,以10d的间隔连续进行3次免疫,即1个月免疫3次,用量小猪1+1+2mL,大猪2+2+2mL,这种强制性的免疫,可以产生较好的抵抗力。做过口蹄疫基础免疫的猪场紧急免疫效果较好。也可参照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程序,0、3、7d连续3次免疫,用量1+1+2mL。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

    影响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1)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匹配性

    目前来讲,猪口蹄疫主要是O型、A型。其中O型是感染最多的,也是最难防控的,应重点关注。口蹄疫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拓朴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所以,疫苗毒株的选择上,免疫用疫苗的制苗毒

    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尽可能匹配。国内使用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制苗毒株OZK/93株、OR/80株、OS/99株,已经使用多年,对近几年猪O型口蹄疫流行优势毒株的免疫保护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常用的制苗毒株为O/MYA98/BY/2010株(缅甸-98谱系)、O/GX/09-7株+O/XJ/10-11株(新猪毒-2+Mya-98谱系)。

    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猪群口蹄疫,仅采用缅甸-98系列毒株,而忽略猪群中流行了40多年的一直在变异的Cathay系列毒株,将是及其危险的。采用新猪毒-2和Mya-98双毒株疫苗对主要的O型拓朴型有较好的保护谱。O型口蹄疫疫苗对A型口蹄疫没有交叉保护作用,目前国内A型口蹄疫疫苗只有针对牛用的疫苗,暂没有猪用的A型口蹄疫疫苗。A型口蹄疫病原阳性省区仍以牛为主,目前对猪的敏感性和致病性不太确定。

    如果猪群对A型口蹄疫有感染压力,是否需要疫苗仍是需要慎重探讨并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疫苗本身效力疫苗的效力(PD50)决定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的高低,2013年6月4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提升工作的通知,自2013年9月1日起执,执行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效力检验标准由每头份3PD50提高到6PD50。

    而疫苗质量控制中决定疫苗效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每单位疫苗中有效抗原含量的高低。疫苗的抗原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疫苗的效力呈正相关关系,欧洲高效疫苗的抗原含量4.1~10μg/头份,但高于10μg没有意义。同时疫苗的效力也与制苗毒株的免疫原性密切相关。因此,浓缩苗效力要比普通苗效力高,由于口蹄疫病毒为灭活疫苗,加上病毒本身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制苗过程中条件与工艺的严格控制对于疫苗效力至关重要。

    口蹄疫疫苗的生产工艺与疫苗病毒含量密切相关,采用最新的生物反应器大规模悬浮生产与传统的转瓶培养工艺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制苗过程中单位体积内的抗原产量,为高效疫苗的生产奠定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牛的口蹄疫疫苗是不能用于猪的免疫,相反,猪的口蹄疫疫苗可以用来免疫牛。

    因为猪的口蹄疫疫苗需要较高的抗原含量,特别是O型口蹄疫疫苗。比如A型,猪的最小免疫剂量160ng,640 ng保护异源毒株攻毒,而牛只需要40ng,荷兰上世纪60―70年代免疫猪,猪口蹄疫疫苗含抗原是牛的4~10倍。

    (2)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具有两重作用,既能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病原的侵害,但在实际生产中又有不利的一面,对疫苗免疫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母源抗体对特异性抗原位点的“封闭”而阻止抗原位点与机体免疫相关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等而导致免疫系统不能对抗原物质产生反应。

    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早有报道,但在临床中尚未引起各个猪场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目前很多猪场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甚至疫苗的效价越高,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发挥越明显。

    高世杰等测定了0、10、20、30、45、60日龄仔猪的母源抗体,并通过对15、45、65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疫苗后抗体水平检测发现,口蹄疫母源抗体可经母乳传递给仔猪,不同日龄首免猪的免疫效果以65d组最好,45d组次之,15d组则较差,说明母源抗体效价的高低对试验猪的免疫应答具有较大的影响;向华等采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SN)测定了临床条件下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干扰,在仔猪群母源抗体较高时,首免后猪群抗体水平明显下降,并持续较长时间。

    其他学者也进行了一些母源抗体干扰试验,采用不同免疫时间检验免疫效果,试验分为4组,第1~3组在第2、4、8周龄分别免疫1次,第4组在第8周龄和首免疫后4周二免。结果显示,在第8周龄(含8周)之前免疫1次,抗体不但没上升,免疫后反而出现了下降趋势,8周龄后做二免效果较好。

    母源抗体干扰还具有以下特点:母源抗体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抗原含量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毒株与抗体匹配性越高,干扰作用越大;只有首次免疫才受干扰,再次免疫就不受干扰。这就解释了同样的疫苗,为什么有的猪场免疫后不发病,有的发病,同一个猪场免疫了高效疫苗后反而容易发病,而免疫了普通苗或不免疫反而比较稳定。

    (3)免疫程序不合理

    不同的猪场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首次免疫时间和免疫次数,导致大量的免疫失败现象。免疫日龄过早。一些母猪打过很多遍口蹄疫疫苗或者发病后康复,其所产仔猪往往具有很高的母源抗体;过去我们仔猪的免疫程序一般在4~5周龄首免,现在疫苗的质量水平有所提升,母源抗体在积累,免疫日龄过早,疫苗抗原和母源抗体中和,有效的免疫抗体不能产生,反而容易导致口蹄疫的发生。

    据报道,口蹄疫康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可达90~100d,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仔猪细胞中和抗体>1∶8时免疫受到严重的干扰现象。因此具有坚强免疫力的母猪所产仔猪在60日龄以前是不能免疫口蹄疫的。免疫次数不够。仔猪对口蹄疫免疫应答程度较低,相对于牛和羊免疫效果差,猪免疫1次不能得到较高的抗体滴度,且保护率低,猪至少要免疫2次,在感染压力大的季节甚至要免疫3次。

    猪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持续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所以在春防秋防时仅免疫1次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口蹄疫基因型较多,需要较高的抗体水平才提供有效的保护力。过去液相阻断ELISA抗体要求≥1∶128属于99%以上保护范围,现在改为1∶64,猪免疫1次很难大于1∶64。在疫苗抗原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免疫次数,实践证明,多次免疫要好于1次加量免疫。

    (4)疫苗储藏与冷链

    运输、存放时温度未按疫苗保存要求,如保存温度较高,油佐剂疫苗冷冻,易导致疫苗中有效抗原的降解或破乳,造成疫苗效力减小甚至完全失效。

    (5)疫苗使用

    注射操作不规范,注射器的刻度不清晰,或注射时“打飞针”造成免疫的剂量不足。免疫接种前后猪只受到湿度过大、通风不良、过冷、过热、断奶、限饲、长途运输、脱水、突然换料、转群或咬架等刺激,都可不同程度地造成应激,导致猪体免疫应答能力减弱。

    (6)猪体健康状况

    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有这2种疾病存在的猪群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则更易感染口蹄疫病毒;霉菌毒素,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单端孢霉菌毒素均可以使T和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疫苗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免疫失败。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就介绍到这里,猪口蹄疫的免疫目前我国采用以免疫控制为主的策略,免疫是口蹄疫防控综合措施之一,因此,对于这方面大家要多加注意,更多相关内容请持续关注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养殖技术栏目。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