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据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按照截至7月5日当周的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204.05元。分析人士表示,在“超级猪周期”之下,很多猪企在前几年收益巨丰,同时也在花费百亿进行大规模扩张。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行业巨头,都无一例外。俗话说,猪少必价高,价高必猪多,猪多必价跌,价跌必猪少。想要提高猪价,就要控制生猪的出栏数量。但生猪产业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因为载重大,所以惯性也大,想快速起动或马上刹车,根本做不到,即便现在开始调控,见效也需要等到10个月以后。但事实上,猪企们仿佛并不希望控制母猪数量,并且还持续为其进行“产后护理”。


  回看猪价表现,与以往猪价深跌之后,迅速重新爬升不同。今年的猪价直到现在,仍然始终没有显示出向上的趋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7月4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8.92元/公斤。也就是说,与去年年底25.96元/公斤的价格相比,今年猪肉批发价的跌幅已高达27%。值得注意的是,在持续亏损过后,生猪产能去化却依旧缓慢。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58万头,相比年初仅下降约2.5%,同比还上升了1.6%。


  近日,生猪养殖企业6月及今年上半年成绩单陆续出炉。除牧原出栏量同比去年微跌外,温氏、大北农、唐人神、神农集团等企业上半年出栏均同比去年大幅增加,尤其唐人神上半年出栏165.94万吨,同比去年86.3万头,涨幅接近翻番,其它几家涨幅基本在40-50%之间。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7月5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4.06元/公斤,已跌至年内低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会启动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依然是供需关系。单批的收储量与市场的供给量相比是很小的,不会改变整体供需结构。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表示,生猪产能持续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市场供应相对充足,是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另外,每年上半年,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期间消费对猪肉价格的支撑力都会比较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企业普遍看好下半年价格走势,减产意愿不强。”猪企们并不是盲目自信的,去年上半年猪价也跌了不少,但进入第三季度尤其是10月份之后, 猪价重回上涨通道。到10月20日,生猪价格达到28.59元/公斤,创下年内新高,半年累计涨幅超过100%。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大型养殖企业也不敢主动压减产能。


  分析人士表示,过去有关猪周期的经验近乎失效了,即猪肉价格下跌并未大量淘汰母猪,因此生猪供应量难以下跌,进而肉价难以上涨。过往的二次育肥、追求养殖利益最大化的经验也失灵。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出现,正是导致猪周期出现紊乱的变数。导致这一切变化的原因在于,生猪养殖行业的产业格局,跟过去已经截然不同了。受过去几年环保政策限制和非洲猪瘟的影响,百头以下的养猪散户已被基本出清,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当前的主流。


  从暴富到巨亏:A股千亿“猪王”之争


  温氏股份被牧原股份弯道超车夺走中国猪业一哥宝座,是中国农牧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典型象征。温氏与牧原在2000年后均迎来了各自的扩张,主要逻辑还是最基础的商业模式不同而带来的巨大差异――“公司+农户”VS自繁自养。分析人士表示,在非洲猪瘟之前,两种养殖模式经营成本差距不算大。非洲猪瘟之后,彻底打破了两种养殖模式的平衡。温氏股份的公司+农户模式,养殖户特别分散,无法有力防御猪瘟,死淘率相关指标上升,导致养殖各项成本大幅提升。而牧原为首的自繁自养模式,可以做到完全净化养殖,反而能够很好防控非瘟,同时还可以防御其它猪病。


  此外,牧原则成功运用了二元轮回繁育体系,把商品代母猪培育为能繁母猪,在母猪严重缺乏时期实现了快速补充。2021年,牧原飙升至4016万头,温氏为1322万头;2022年,牧原继续猛增至6120万头,温氏为2160万头。根据年报披露,2022年牧原股份“豪赚”132.66亿元,温氏股份同期净利润52.89亿元。截至周五收盘(7月14日),牧原股份总市值2273亿元,温氏股份总市值1211亿元。


  然而,亦有分析人士表示,这种重资产模式同时也给牧原股份带来较大资金压力。此外,在眼下猪肉价格跌穿企业成本的“猪周期”里,不论是旧王还是新王,都有些狼狈。牧原股份7月14日公告,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5.50亿元-32.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6.84亿元。早前,2023年第一季度,牧原股份净利润亏损11.98亿元,温氏股份则亏损27.49亿元。此外,一季报显示,牧原股份负债过千亿,其中流动负债达855.33亿,而流动资产仅为679.25亿,流动比率为0.79,存在偿债危机,资金缺口在176亿以上。


  而温氏股份则不存在资不抵债的问题,368.48亿的流动资产足以覆盖267.94亿的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为1.38,相对健康。分析人士表示,在企业动作上,温氏股份同样在“收拳”。今年4月,温氏股份公告计划终止崇左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肉鸭一体化养殖项目。至于终止该项目的原因,温氏股份表示公司其他区域的子公司存在部分市场重叠、价格竞争、增加内耗的情况,预计继续建设并投产该项目的经营效益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2022年4月至今,温氏股份已经终止了多个募投项目。


  展望下半年,牧原股份表示养殖完全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2023年公司将继续通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疾病净化与健康管理,进一步降低公司整体生产成本。同时随着饲料原材料价格向合理区间进一步回归,下半年原粮成本回归带来的养殖成本下降将逐步体现。”牧原股份称。


 遇上最漫长的猪周期:豪赌之后是煎熬 多家猪企与国有企业“牵手”、试水新能源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漫长的猪周期中,大多数大企业所面对的对手,都从数以十万、百万计算的、缺乏专业能力的散养户,变成了装备精良、资本扶持、武装到牙齿的巨头公司。中粮期货研究院养殖高级研究员关壹麟分析认为,本轮猪周期的起点是2022年4月,至今已经持续一年时间,从理论层面看今年应该仍处于第二年的上升周期中。但本轮周期与之前有所不同,生猪行业在2022年下半年存在大规模压栏,养殖端MSY的提升,以及四季度存在消费端的断档,这导致上升周期中的供给缺口出现平滑,以及下行周期的提前兑现。因此,他认为当前猪价处于一个被透支掉的上行周期中,或者是一个提前兑现的下行周期中。


  国金证券研究员刘宸倩分析称,总体来看,短期生猪供给端压力依旧偏大,随着二季度供给端环比回升,预计二季度生猪价格低位震荡,不排除再次下探的可能性,养殖端处于亏损的时间可能拉长,从而导致行业持续去产能。其认为,在行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的背景下,2023年猪肉供给量或超过2022年,2023年整体均价表现或低于2022年,去产能大概率成为今年生猪养殖行业的主旋律。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众多猪企正在煎熬之中。近几年凶猛扩张的猪企,随着猪行情的持续下行,这份煎熬成了其不可承受之重。2023年一季度,猪企大面积亏损,行业前五大巨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正邦科技,累计净亏损额近75亿元。


  据媒体记者统计,截至一季度末,19家上市猪企的负债合计超过4000亿元,负债率超60%的企业达到11家。据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至今,为了“补充弹药”、提高养殖规模,共有8家猪企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合计约160.92亿元。其中天邦食品6月12日公告,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7.2亿元,计划用于数智化猪场升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神农集团6月21日公告,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1.5亿元,用于投资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此外,还有罗牛山、新五丰等多家上市猪企披露定增预案。


  为了对抗猪周期的不确定性,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新能源成为很多猪企的跨界方向。目前,牧原股份拟合计出资1亿元设立两家子公司开展新能源业务。值得关注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投入较高,或令本就面临资金压力的猪企雪上加霜。有上市猪企投资部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在农业用地上发展光伏更容易找到大片集中的顶棚资源。若在600亩的猪舍上面覆盖太阳能电池板,年发电量可超过千万度,能满足上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总减排效益也能突破1亿元。”不只是牧原股份,A股生猪出栏量排名前几的猪企均在布局新能源业务。新希望、温氏股份、天邦食品、唐人神均已经或者正准备在猪场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


  此外,傲农生物、天邦食品、新希望等头部猪企近日先后与国有企业合作。国有企业入股或能为其缓解资金压力,起到“输血”的作用。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猪企来说,引入国资只能起到暂时补充现金流的作用,能否“翻身”仍要看行业未来去产能的情况。业内人士均认为,仅靠与国有企业合作“输血”,猪企难以“翻身”。对于猪企来说,减轻负债、扭亏为盈才是关键,但这也需要看生猪市场产能减少情况及行情走势。


  总体来看,当前养殖企业降低成本的路线主要是两条,分析人士指出,其一是横向的精细化管理,如温氏股份2022年通过调整日粮配方结构,发挥集采优势,优化种群结构,提升产能利用率。其二是纵向的一体化布局,牧原股份自2020年便开始加码下游屠宰业务,至2022年末其投产屠宰厂增至10家,投产产能合计2900万头/年。同时,其先后与5家公司以合资或增资形式合作,项目包含研发低蛋白日粮、兽药疫苗研发、开发屠宰产品等,以此降低综合成本。规模化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必然。


  展望今年下半年,机构对猪肉价格走势也有不同看法。国贸期货认为,今年下半年生猪价格重心有望上移。“整体来看,生猪养殖利润下半年有望抬升,主要是饲料成本上方空间有限,替代品多,仔猪养殖利润或将继续下滑,继续去化母猪产能。”国贸期货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方正证券认为,今年下半年猪价仍不乐观。方正证券在其研报中表示,猪价自去年底跌破成本线以来,至今已持续低位运行6个月。然而与以往周期不同的是,由于产业规模化与集中度持续提升,叠加产业始终有看好后市的强预期存在,导致在已长达半年的亏损时间里母猪产能出清速度较为缓慢。据方正证券预测,今年下半年生猪均价或整体在16元/kg附近,且节奏上7月~10月低于16元/kg,10月以后高于16元/kg。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潘婷婷表示,今年上半年猪企连续亏损之后,行业资金相对紧张,部分企业还具备再扛1-3个月的能力。从今年一季度公布的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率来看,企业压力非常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存在被动清栏退出市场的情况。对今年生猪行情,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四季度是季节性消费旺季,预计猪价或回归成本线附近,猪价或在16-18元/千克,不排除出现阶段性行情高点,但需要关注冻品抛售情况。当前国内冻肉库存较高,后期冻肉库存释放仍有较大风险存在,集中出库或抑制猪价上涨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