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肢蹄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lijun123456 PSY应用研究院 2019-11-25 01:30:14


种猪肢蹄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随着非洲猪瘟对我国的影响,能繁母猪存栏大幅缩减,行情突破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接近以往10倍,种猪变得异常金贵,而种猪的被动淘汰一直困扰着规模猪场生产成绩的提升,肢蹄病导致的淘汰一直居高不下。


陈铁桥等对湖南12 家大小猪场的2083头母猪做了肢蹄病调查, 其发病率为36%;全炳昭等调查40头种公猪, 其肢蹄病发病率为80%;奚德华等对江苏几个种猪场2093头母猪和110 头公猪的肢蹄进行检查, 发现肢蹄异常的母猪为693 头, 公猪为89 头, 发病率分别为33.11% 和80.91%;尤其启用育肥猪种用,发病率更甚;且肢蹄病的发生对其它疾病的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如非洲猪瘟、口蹄疫等。


种猪肢蹄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作者通过对全国大小猪场的现场指导,对实际生产中引起肢蹄病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以期猪场管理人员能有效防控肢蹄病的发生及带来的损失。


1、常见原因分析

1.1  管理因素

1.1.1   消毒

带猪消毒时种猪都会出现摩擦栏舍情况,非瘟背景下,猪场的带猪消毒异常严重,没有考虑强酸强碱对种猪肢蹄及皮肤的影响,导致肢蹄病比例明显提升;尤其是针对栏舍喷洒高浓度火碱或者20%石灰乳+3%烧碱,消毒后没有对产床及地面进行清洗,地面呈强碱性,对肢蹄腐蚀损伤严重;还需注意母猪产后对后躯进行擦洗消毒情况,母猪产后虚弱,每天两次的后躯清洗消毒导致产床长时间湿滑,喂料时母猪后肢出现溜冰样踩滑,喂奶时四肢的后蹬都会出现肢蹄的损伤。


1.1.2   查情

由于公猪和母猪的体重差异巨大,当母猪发情时,使用公猪查情,会出现公猪爬跨情况,或者发情母猪互相爬跨,常常出现母猪后躯趴下而损伤肢蹄。


1.1.3   饲喂

同一栋怀孕舍常常关有近1000头母猪,采用人工饲喂时,母猪全部爬栏吼叫,前后饲喂的时间常常超过半个小时,母猪多次的起跳爬栏不单单对肢蹄损伤,还会对胚胎的着床产生不利影响,出现死胎增加和产仔数减少情况。


1.1.4   打架

为了使母猪的发情配种率更高,常常对断奶母猪进行运动、合群、调栏等操作,此时母猪的打架屡见不鲜,尤其当地面湿滑或者粗糙时,对母猪肢蹄的损伤明显。


1.2  营养因素

1.2.1   生物素等维生素缺乏

生物素和其它营养因子的相互作用影响其吸收效率,如铜、氯化胆碱、叶酸、泛酸、VB12、VB6等都与生物素的吸收代谢密切相关;当储存不当、饲料霉变和添加抗生素进行保健(如磺胺类药物),都会造成生物素的失活及损失;而应激、疾病等会导致生物素的需求增加和合成减少;尤其2018年,受环保的影响,维生素的价格成倍增长,部分饲料厂家降低了部分维生素50%左右的添加量,使生物素等维生素的缺乏更加严重,导致种猪出现被毛粗乱、皮肤开裂、皮屑增加、蹄壳开裂、肢蹄病明显增加的情况。


1.2.2   钙磷比例不恰当

今年李曼大会上吴方舟博士分享了《保育和生长育肥阶段中钙与磷的需求》,公布了大量数据及最新研究成果:以石粉为载体的预混料中,当磷元素刚好达到NRC标准时,过量的钙会降低猪的生长性能和骨骼发育;磷元素需求值高于NRC(2012),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约30%;生长育肥猪的总钙磷比1.25:1(可消化钙:可消化磷比1.65:1),最大化生长速率的配方不会损害骨矿化;而当前大多猪场使用三元母猪种用,没有及时更换后备母猪料,肥猪料中的钙磷比(0.8:1)远远低于种猪骨骼生长的需求,而肥猪的快速生长又加重了肢蹄的负担,加上前面提到的维生素D等的缺乏,对钙磷的吸收造成一定影响,继而出现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即肢蹄病大大增加。


1.2.3   锌锰硒元素缺乏

如日粮中锰过量,会损伤猪的肠胃功能,生长发育受阻;如饲料中缺乏锌,8~12 周龄猪易患皮肤不全角化症;缺硒可引起肢蹄变形, 关节炎等病变。试验表明, 患病猪蹄壳样品中的硒含量则显著低于正常组。


1.3  环境因素

1.3.1   低温干燥

冬季肢蹄病远高于其它季节,主要由于环境气温低且干燥,四肢末端及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不能有效形成乳化而成的皮脂膜保护,极易导致肢蹄开裂,继而感染葡萄球菌等细菌出现肿胀跛行;尤其长期在限位栏饲养,肢蹄会变的无力,运动不足,油脂分泌更少,且没有对冬季饲粮提升脂肪能量的猪场,种猪肢蹄开裂磨损更加严重。


1.3.2   高温高湿

当环境高温时,种猪玩水增加,常常导致高温高湿情况,尤其地面坑洼不平,湿度更甚,使种猪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蹄底泡软后摩擦损伤。


1.3.3   地面粗燥

猪舍的建设标准偏低,把关不严,长时间的潮湿,加上平时的强酸强碱消毒和高压的冲洗,常常出现地面过于粗糙的情况,尖尖的石子在种猪走路时刺伤蹄底而损伤。


1.3.4   地面光滑

地面光滑时,饮水外露与粪尿中的水分导致湿滑,常常出现扒坐和摔倒出现肢蹄损伤;新建猪舍水泥地面呈碱性,对肢蹄存在影响,进猪前建议使用有机酸溶液对地面进行有效冲洗处理。


1.4  品种因素

国外研究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发病率很低,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肢蹄纤细的猪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所以规模化猪场在选育留种期间,尽量以肢蹄粗大,背膘厚者优先选育为主。当选择三元母猪种用时,三元育肥猪的生长速度较快或肌肉群大量增加时, 关节软骨和骨骺的机械强度并未随之相应增加, 以至承受不了生长过快而增加的体重压力, 从而导致肢蹄病发病率更高。


1.5  疾病因素

大量资料表明, 许多猪肢蹄病的发生与猪链球菌、葡萄球菌、猪丹毒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副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有关。这些细菌侵害猪的蹄部、腕部、肘部关节等;在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发生关节炎,从而引发四肢运动机能障碍;有的在四肢外部看不到明显的病变, 但是细菌常侵害脊柱形成化脓灶, 从而导致后躯瘫疾, 部份猪早期因出现咬尾症之后, 也常出现上述现象。这些细菌感染后, 饲养人员往往因思想上重视不足和发现较迟,又难以做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进行确诊,从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滑液霉形体、伪狂犬等等病原也会导致肢蹄病的发生。


种猪肢蹄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管理

对消毒、查情、饲喂、打架等情况严格规范操作,建议不进行带猪消毒,在疫病期间必须带猪消毒时,选择刺激性小的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碘制剂等合理浓度稀释后进行,使用强酸强碱进行空栏消毒后,进猪前必须清洗彻底,母猪产后的后躯清洗消毒注意栏舍的干燥;公猪查情时人员做好检查记录的同时,管控好公猪的爬跨,当大栏内母猪发情时,及时赶入配种栏,防止不停爬跨其它母猪而造成肢蹄损伤;对怀孕舍所有母猪进行饲喂时,首先快速少量饲喂到每个母猪,再根据情况添加饲喂量;根据猪只体重与栏舍面积合理分群,发现猪只打架情况时,及时调栏。


2.2 补充营养

针对60Kg以上的后备母猪,及时更换后备母猪料饲喂,选用品牌公司优质饲料,并在所有种猪料中添加2%生物素100 ~ 200 g/T,多维1000 g/T,或者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如仔多多),强筋健骨的同时,提升种猪繁殖性能。


2.3 改善环境

猪的散热和防寒性能相对较差,受环境的影响极大;环境控制不佳,极易出现各种疾病和生产性能下降,保持环境20~25摄氏度,通风干燥,地面适宜,不单单对肢蹄病的控制有利,各种问题都会大幅度减少。


2.4 品种选育

大多猪场针对品种的选择难以更改,而对后备母猪的选育却大有可为,需选择肢蹄粗大,背膘厚者优先留种,并在培育过程中强化肢蹄管理。


2.5 疾病防控

根据猪场优势病原做好免疫工作,强化带毒病猪的淘汰,完善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猪群非特异性抵抗力和整体健康度;针对肢蹄干裂磨损病例,及时发现,使用一瓶鱼石脂加4~6克阿莫西林充分搅拌混匀后进行局部涂抹,一天两次,连续三到五天,大多能痊愈。





种猪肢蹄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黄建平

PSY应用研究院副院长

国家执业兽医师,中国母猪PSY研讨会和非瘟防控研讨会特邀讲师,护娩师培训班创始讲师。从事猪场一线生产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20来年,帮助猪场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问题,尤其在猪场产房饲养管理与员工标准化操作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常规助产六字诀”与“紧急助产六字诀”,深受各大集团猪场一线员工及管理层的欢迎,被誉为“猪场产房细节管理专家”。自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积极开展非瘟防控领域的深度研究,对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与家庭农场非瘟防控有独到见解。


声明: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与后台工作人员联系!

种猪肢蹄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P氏生物安全体系,构筑猪场生命安全线!


点击进入P氏生物安全小程序

种猪肢蹄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微信关注“PSY应用研究院”公众平台,

菜单栏“复产专题”、“PSY技术”内容已更新!

投稿通道:PSY应用研究院欢迎广大同行朋友有偿来稿,投稿联系PSY应用研究院客服(psykefu),或者邮箱tigaopsy@163.com


  往期精彩回顾

送你一个工具,打好非瘟持久战
奎哥丨7个猪场拔牙案例总结分析

当前 低风险 快速复产 策略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种猪肢蹄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