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先天性震颤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发育障碍传染病。临床上以刚出生不久仔猪出现四肢、头部或全身性阵发性震颤为主要特征。
(一)流行特点。该病仅见于新生仔猪,传播方式是垂直传播,受感染的母猪和公猪虽不表现症状,却是主要的传染源。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母猪,受感染母猪经胎盘把病毒传给仔猪。同一头母猪,如产过一窝发病仔猪,则以后所产仔猪均不发病。同群感染猪,在产仔季节的早期发病严重,后期较轻。该病呈散发性,每次流行的致死率为10%-30%,每胎仔猪的死亡率为零到100%。母猪怀孕期营养不良,可促使该病的发生。
(二)症状。妊娠母猪无任何异常表现,而新生仔猪在刚分娩至几个小时后出现震颤,伴有后肢无力,共济失调,卧地时震颤频率减少,睡眠时震颤停止,但站起后又震颤,前肢震动剧烈的仔猪常呈犬坐式,病仔猪行动困难,无法吃奶。受噪音、惊吓、寒冷、兴奋等刺激时病情加重。病程因猪而异,轻的常在2-3周后症状减轻,逐渐恢复正常;重的常因震颤剧烈或四肢麻痹,痉挛,哺乳困难饥饿而死或因运动障碍被母猪压死。患猪在出生后1周活着的,一般愈后良好。但症状严重的耐过猪,可长期遗留轻微震颤,生长发育受影响。
(三)病变。病死仔猪剖检时,无明显病理变化,中枢神经的组织学检查可见,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小脑发育不全,脑血管周围间隙特别是脑基部充血、出血等病变。
(四)诊断。根据分娩后新生仔猪呈持续性的震颤或痉挛,震颤消失后同健康猪,可作出初步诊断。类症鉴别与低血糖症、猪瘟、伪狂犬、猪细小病毒、乙脑等引起死胎和产后不久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的仔猪疾病相区别。
(五)防治。该病无特效疗法,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该病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⑴不从有该病的猪场引进种猪。对引入母猪应严格检疫,防止把隐性带毒猪引入,对配种公猪应查清来源,不使用有疑点公猪。⑵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冬季要保暖,尽量避免和防止噪音、惊吓、寒冷等不良刺激对分娩母猪和仔猪的影响。⑶对发病仔猪要加强护理。仔猪吃不到母乳时,一定要进行人工辅助吃奶或人工哺乳,这样可减少仔猪死亡,促进病猪康复。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