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急剧下降。
二、仔猪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不适应植物蛋白高的饲料引起胃肠机能紊乱,加之胃肠道PH值偏高,消化酶活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诱发腹泻。
三、断奶应激,尤其是环境应激,当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度时,腹泻率就会升高26-30%,温度高的环境也会使腹泻数量明显增加。
四、不适当的饲喂方式,过度限饲及过度饲喂,形成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
五、免疫反应,尤其是在喂玉米一豆粕型日粮时,且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的生豆饼生豆粕时,造成小肠上皮细胞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水泻。
六、胃肠道菌群失调。因此,为了减少本病造成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仔猪在哺乳阶段充分做好补料工作;仔猪在7日龄时开始补颗粒饲料,颗粒料中一定要加入诱食剂,如:香味素、奶精等,奶味越浓诱食效果越好,仔猪断奶前采食量就大,胃肠机能就会充分地得到锻炼和适应,断奶后腹泻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这是早期断奶成败的关键所在。
2、断奶前4-5天做好母猪的减料工作,同时断奶的前3天在仔猪料中加入一些抗菌素或益生素类物质,以杀灭有害细菌;断奶后不立即将仔猪转入培育舍,如条件许可,在原圈饲养2-3日后再转入培育舍。而且温差不要超过3℃。
3、做好仔猪培育舍的熏蒸消毒工作,这是杜绝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减少断奶后腹泻发生的必要条件。
4、在断奶仔猪料中加入抗菌素,如土霉素,痢特灵,利高霉素等,同时注意仔猪的减料限饲养工作,在断奶当天开始减料,第一天减到日采食量的40-50%。以后每天渐渐增加,到第7日达到常量,等到腹泻结束后方可让其自由采食。
5、除上所述外,断奶早期的仔猪料中还应加入一些代乳粉,同时加入1%的柠檬酸,也可再加入一些复合酶制剂或酵母。同时降低日粮中的蛋白,使日粮蛋白控制在19-20%左右。
6、在调制日粮时尽可能使用熟化豆粕或膨化大豆。
有关断奶后下痢的治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用抗菌素,如硫酸新霉素+东莨菪碱混合口服,效果极好,另外,可用庆大霉素,氟哌酸,诺氟沙星等等,同时使用收敛药物,如:鞣酸蛋白,对严重下痢者还应辅以阿托品。治疗的关键是补水工作,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口服液盐(KCL1.5克、NaHCO32.5克、NaCl3.5克、加水到1000ml)让其自饮,不能自饮者要灌服,当然,腹腔补液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症状:有的仔猪在生后12小时或3天内突然死亡,随后主要的症状是拉黄痢,粪便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块;吃奶减少或不吃,脱水,眼球下陷,迅速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在1-2天内昏迷死亡。
剖检变化:尸体呈严重脱水状态,粘膜和肌肉苍白,肠道膨胀,有黄色内容物,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30日龄以内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以排白或灰白色粪便为特征,剖检主要为肠炎变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严冬、早春和炎热季节多发。
一般认为,大肠杆菌平时存在于动物肠道内,当仔猪抵抗力减弱或消化道有障碍时,大肠杆菌便会大量繁殖,引发疾病,本病的诱因主要有以上几个方面:母猪过肥,乳汁过浓,营养过剩,仔猪消化不良;母猪瘦弱年老,乳汁不足,仔猪营养不良,发育不好。1、母猪的饲料变质,发霉,或营养不全,或突然改变饲料配方,引起消化不良而致本病.2、气候寒冷,潮湿或炎热。3、仔猪饲料调配或补料不当,饮用污水或感染细菌。
症状:主要症状是下痢,粪便呈白色,灰白色,黄绿色或灰褐色粥状,腥臭,并带有泡沫,如不及时治疗,下痢加重,呼吸加快,走路不稳,5-6天死亡,慢性病猪,可延长到3-4周,如及时治疗,可痊愈。
剖检变化:结肠内容物呈浆糊或油膏状,乳白色或灰色,粘腻;小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壁变薄,肠粘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预防措施:
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的保健,给予配合饲料,保证足量的多种维生素,以提高仔猪育成率,增加体重,减少发病率。
2、切忌妊娠母猪过肥或过瘦,使其产后有充足的乳汁,保证母子健壮,这是防治仔猪白痢的基础。另外,还应注意预防母猪患子宫炎、乳房炎及缺乳症。
3、做好猪舍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产仔前3天,要用消毒液对圈舍四周、地面、垫草和装仔猪的用具进行喷雾消毒,以后每隔7天,消毒一次。
4、做好仔猪的饲料管理工作。冬春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温,产后7-10天开始补料,可促进仔猪消化器官早期发育,提高抵抗力,防止异食,减少白痢发生。
5、给新生仔猪补铁,补硒。杜绝由于缺铁、缺硒导致仔猪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而发生的仔猪白痢病。
6、母猪产前21天注射大肠杆菌苗,给仔猪提供足够高的母源抗体。
治疗:
1、氯霉素注射液1-1.5ml,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2、庆大霉素2万单位/头,每天2次,连用2-3天。
3、磺胺药0.5g,小苏打0.5g,乳酸钙0.5g,一次内服。
特效米先注射液,每公斤体重20mg,肌肉多点注射,对脱水严重的病猪进行补液,仔猪黄痢的防治办法同仔猪白痢的防治办法。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