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沈奘恩 实习生沈雨雯 通讯员梁海燕
走进王浩镇古坝村1组张淑萍家,四排猪棚整齐地搭建在他们家屋后,上百头猪在张淑萍的照料下十分健壮。张淑萍拿着饲料细心地给猪喂食,像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养猪不仅是门技术活,更需要细心和吃苦耐劳。”张淑萍说。
作为王浩镇古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淑萍选择创业项目。2007年,她决定养猪,养猪有农村人比较熟悉的养殖技术,而且也便于扩大规模发展。张淑萍起初只用二十几只小猪作为试验,当年净赚一万多元。到了2008年,在多方考察市场后,张淑萍,决定扩大养猪规模,为节省投资成本,她与老公自行购买材料,自己搭建猪棚。张淑萍投资8万余元,修建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成了村里的养猪大户。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买来小猪养,但是小猪的价格比较高,后来就去宿迁沭阳考察市场,到那里去买老母猪,回来自己繁殖,一头老母猪一年能繁殖三四十只小猪,成本就节约了。”张淑萍告诉记者,为了寻找猪种,自己还学会了上网,知道了沭阳有个猪市场,不仅品种齐全,而且价格还便宜。从此以后,那里成了张淑萍一年去两次考察的地方。
张淑萍刚开始养猪时没有养猪经验,她边养边学。她购买养猪的书籍、在网络上查询养猪的信息,碰到贩卖饲料的人推销时也经常和他们沟通。为降低成本,她坚持科学养猪,自己进行饲料配方,节约了成本,使养猪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即使如此小心,2010年中秋后碰到的一次多头猪发病把她搞得焦头烂额。那年她共养了100多头猪,其中有30多头出现病症。当时这些猪都有160斤了,还没到卖的时候,张淑萍只能在旁边干着急,饭也吃不下,看着病猪,她忍不住哭了。她只能把其中20多头猪忍痛卖了,把其他的猪隔离开来。
“这些猪有时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你时时刻刻的照顾。”张淑萍笑着告诉记者,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棚里看看这些猪,给他们喂食、打水;晚上睡觉前也是一样,出个远门都很不方便,这些猪得时时刻刻记挂着。尤其是老母猪下小猪的时候,常常都是整夜不睡,随时要去照看。张淑萍说,去年猪肉的行情最好,养殖规模达到200多头,年纯利润10万余元。“今年养猪的人多了,猪肉行情不是太好,就适当缩小了规模。”张淑萍以养了5年猪的经验总结道,养猪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只有看准市场变化,才能赚更多的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