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农历腊月廿四。漳县殪虎桥乡瓦房村的人们一大早就忙碌起来,杀猪宰羊、打扫庭院,村委会大院里,还有人在排练秧歌。年味,飘过灶台,穿过院落,弥散在村子的角角落落。
而离村口不远的线家沟里,却少了这些喧闹,多了几分幽静。田慈平站在一排红墙蓝顶的圈舍前,正忙着打扫消毒通道。圈舍门口,一块招牌很显眼:民胜养殖基地。
“今天有一批猪要出栏,收猪的人马上要来,入口必须提前进行消毒。”民胜养殖基地由瓦房村的5位村民合资投建,31岁的田慈平是最早的发起人,也是现在的技术员、饲养员。
2013年春节,曾在一家饲料厂当过技术员的田慈平和村上的伙伴们聚到了一起,打算搞一个养猪场,在家门口挣钱。年后,田慈平和堂哥田彩平等5人合资的民胜养殖基地开工建设。很快,圈舍建设完毕,首批500头猪仔入栏。
然而,当年的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距离震中不远的瓦房村房屋损毁严重。民胜养殖基地的圈舍虽然受损不大,但受到惊吓的猪仔却接连死亡。2014年春节,田慈平等人清算了一下,辛苦了一年,除了固定投资,仅养殖一项就亏损9万多元。
“怎么办?猪还养不养了?”大家犯了难。县里有关部门知道情况后,为民胜养殖基地提供了10万元的农牧补助,还给他们协调了贴息贷款。
2014年8月,民胜养殖场的第二批猪出栏了。“我们建设了消毒通道,完善了圈舍设施,技术也更加成熟了,猪的死亡率大大下降。”田慈平说,这次他们扭亏为盈,收入1万多元。
今年春节临近,民胜养殖基地的第三批猪陆续出栏。2月12日傍晚时分,一辆来自陇西县的运猪车停在了养殖基地门口。挑选、过磅,通过一条长长的铁栅栏通道,30多头猪被装上了车。
2015年,他们将再次扩大养殖规模,拟实现自繁自养,循环养殖。“我的目标是通过这个养殖场的带动,让村里更多的人参与养殖,近期目标年出栏5000头,远期目标年出栏1万头。到那时,我们瓦房村人的日子肯定会更好。”田彩平说。
(责任编辑:王珊珊)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