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集凤镇高桥坝村2组,有一幢3层楼高的洋房。一楼屋檐下挂着的大红灯笼在微风中摇曳,二楼阳台上的盆栽在寒冬里依然生机盎然。门前是一块宽阔平坦的混凝土院坝,搭建着彩钢遮阳篷,篷下停着一辆皮卡车。
这个家庭的主人叫任家强。12月25日,记者来到任家强家,倾听了他和妻子何元旭一起创业致富的经历。
夫唱妇随打工夫妻返乡养猪
1997年,不甘于埋头种地的任家强说服妻子何元旭一起到深圳打工。任家强在建筑工地上做钢筋技术工,何元旭就去附近工厂上班。就这样,夫妻俩靠勤劳的双手挖到了第一桶金。
2008年,任家强回老家过春节时,留意到市场上生猪价格渐长,便动了回乡养猪的念头。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何元旭后,夫妻俩一拍即合,并决定放弃在深圳已经打拼出的小天地,选择回乡创业。
几经考察,夫妻俩投入近20万元资金,在老家修建起近400平方米的圈舍,购进20多头母猪,开始了他们的生猪养殖事业。2008年底,任家强的猪圈存栏100多头育肥猪。然而,市场行情很快击碎了他们的致富梦。自2009年春季起,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一度跌至10元/公斤。任家强想将圈舍及存栏生猪整体转手,但无人接盘。无奈之下,他将全部生猪低价出售,最后只收回7万元成本。
初涉生猪养殖业就遭遇重创。次年,任家强、何元旭夫妇在乡友的带领下,再次踏上前往深圳的行程。这次他们跟随乡友做一次性餐具生意。夫妻俩用7万元购买了一辆小型货车,每天从一次性餐具工厂拿货,再送到当地的餐饮店。行情好时,他们一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
重操旧业发展养殖业见效益
2012年,任家强患上腰椎疾病,不得不返乡做手术。期间,他发现生猪价格升温,于是又动起了回乡养猪的心思。这一次,何元旭依旧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支持他。
“说心里没有一点担心肯定是假的,但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何元旭笑着说,他们二次返乡创业,投入10多万元资金,在原有圈舍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并买下6头母猪、10头山羊、1500只鸡苗,以及一辆皮卡车。经过夫妻俩共同努力,当年,他们就获得了10多万元的收入。
任家强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生活变好的同时,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搞养殖每天要消耗大量饲料,而且受市场行情影响也大。”任家强和妻子商量,在搞养殖业的同时,发展种植业来应对市场风险。“当时我们考虑了很多,认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比较成熟。”任家强说,一是当时租地价格低廉;二是种植的粮食可为家里养殖的禽畜提供饲料,剩余的还可以销往市场;三是政策优势,买种子和肥料,政府还会给予补贴。
说干就干,夫妻俩花了1万多元租下60亩水田,并花费近万元购买了3台旋耕机。“我们还租用大批机械作业,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何元旭告诉记者,如今,玉米脱粒、水稻收割等已实现机械化作业,只有在插秧、玉米播种和采摘时需要雇人。
“今年收成还不错,明年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任家强信心满满地说。
天道酬勤夫妻共创幸福生活
何元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她家收获玉米1万公斤、水稻2万公斤、红薯5吨、南瓜2吨,出栏生猪50头、山羊10只、鸡200只、鸭130只、鹅30只,产值近20万元。
“年底是最忙的时候。”任家强说,他最近每天凌晨就要出发去镇上的定点屠宰场杀猪,等处理完以后,他又要将杀好的猪运往肉铺贩卖,一直要忙活到下午1点才能回家休息。
村里有些人会不解地问他们:“你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让自己这么累。”“天道酬勤嘛!”任家强总是笑呵呵地回答。
积累了丰富种养经验的任家强,也经常和村民交流心得体会。谁家遇到在种养方面的困难,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农忙时节,他首先会请家庭贫困的村民来帮忙,每天至少给他们支付100元的工钱。
(责任编辑:王珊珊)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