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用药误区七
使用方法不当的浪费
这种情况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给已经拒绝采食的猪料中加药.(2)不溶于水的药物用饮水给药.(3)对已发病猪群用预防剂量.以上三种情况对治疗是没效果或效果很差的,药品浪费在所难免.所以在大群用药时应考虑到猪群的状况,对症用药.
52.用药误区八
许多养殖场在有疫情出现时,就以接种疫苗加药物治疗来医治.这种以防疫代替治疗的方法存在极大的误区.事实上,抗生素对弱菌疫苗有极大的杀伤性.而弱菌疫苗又抵消了抗生素的作用.
53.用药误区九
有人说,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和它的杀菌能力、杀菌谱有关.
相反有些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存在着消毒盲区,且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对猪呼吸道、体表等有一定的伤害,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病.
什么是理想中的消毒剂?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的.
54.忽视疾病误区一
有人说:疥癣、猪虱、皮肤病会影响料肉比3~5%,现实中,长癞的猪不长也是事实(癞住了).所以,忽视猪的皮肤病,也是养猪赚钱少甚至不赚钱的因素之一.
55.忽视疾病误区二
有人说,慢性呼吸器病 A.可疑(注1) 会影响料肉比1~5%?中度会影响料肉比10~20%?严重会影响料肉比20~30%.(注:1.慢性呼吸器病之严重程度以咳嗽指数判断:50头猪3分钟内咳2次以下为正常,2~5次为可疑,5~10次为中度,10次以上为严重.)
56.忽视疾病误区三
动物拉稀是身体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饲料或饲料配方常用高铜、高锌、高抗生素、血浆蛋白、肠绒膜蛋白等控制猪拉稀.高铜、高锌饲料配方,对促进生长、控制有害菌引起的下痢方面有独特效果. 但会加快饲料氧化酸败,同时造成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免疫力和绒毛的破坏也不可忽视,如损伤小肠绒毛、皮毛粗糙、消化率下降、免疫抑制、僵猪……
57.忽视疾病误区四
有人说,每头猪蛔虫卵数60000个影响料肉比10%,6000个影响料肉比5%,600个影响料肉比3%.然而面对猪价的巨大压力,对驱虫、灭蝇、灭鼠工作,这些问题更容易被养猪户忽视,如果寄生虫存在于猪的肠道内,不但会引起各种肠道疾病,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使猪的生长速度降低,甚至形成僵猪.而肉猪驱虫后食欲旺盛,长得快,日增重可提高20%~30%,节省饲料10%以上.苍蝇和老鼠也会给猪场带来许多疾病,从而影响猪的健康,进而降低经济效益.
58.忽视疾病误区五
便秘是一种症状并非是猪病,但不
及时处理便会诱发猪只病变.猪便秘时,由于粪球在直肠内蠕动缓慢,肠内血循环较差,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发酵产热使直肠温度升高,进而造成猪只体温升高,有害微生素过量排出毒素,由于排便次数减少,体内毒素排出受阻. 由于毒素的靶向性,不同毒素靶向器官不同,诱发多种病变.便秘后肠道内停留着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微生物制造毒素),在非便秘情况下,毒素可以随粪便排出母猪体外.
但是便秘后,体内过多毒素侵入猪的神经系统、皮肤黏膜……
特别是使用泻药处理后,由于猪的品种、年龄和体重不一致,便秘情况也不一致,使用泻药结果也不一致.用多了的反应太强烈,用少了的效果不明显,剂量难把握,但使用过多泻药的猪只,会造成严重脱水.而所谓"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屎"忽视便秘
59.忽视疾病误区六
动物拉稀是身体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人可能做到不拉稀吗?然而,传统的农村圈舍,一般都是前槽后铺式,或者前槽后窝式.而饲料养猪,就干脆用了无槽平地全铺式.这些猪舍的弊端在于:一是猪会踏粪又踏食,因此很容易出现肠道疾病,而产生弱猪.而弱猪是很容易染上疫病,进而成为活体传染源的.二是通常的农村猪舍多是半封闭,冬天扣(塑料)棚式.而这种塑料大棚很容易凝雾而滴水,潮湿生癞不说,滴到猪身上的水是要靠耗料蒸发的,而每到冬春及秋冬之交,白天棚里的温度犹如酷暑,夜晚又掉入冰窖,而昼夜温差一大,猪是很容易得感冒的(伤寒的一种),感冒就会发烧,发烧就会干燥,喝点脏水(喜喝脏水)就会拉稀.猪踏粪踏食全圈传染是很快的,加上扫圈带菌,整个猪场就会传染无余.而在规模一点的养猪场,治疗起来是很难的.就比如拉稀,一猪拉稀,有的猪被传染还在潜伏期.您治好一猪,而其他猪又开始拉稀.而再次传染,这两次拉稀的猪,就算治好,一个月之内是不长肉的.而每一次打针,(喂药只能预防,不能根治),圈舍里的猪就会受惊,而受惊的猪是不长肉的.被打针的猪更是不仅要三四天才能缓过来.生长速度更是放缓.所以,需要更好的润便方式,而不是拉稀.
60.专家误区
饲料专家也好,养猪专家也罢.他们都不养猪.也就是说,他们没有长期养猪的经历.而只是下来看看的经验,所以专家并不等于专业.就比如:养殖户死猪,专家知道什么病菌,却不管得病原因.因为专家不可能盯着一群好猪,并每天记录,他们如何得病.难怪有人说:中国官方研究机构做学问比较脱离实际,几篇论文只要变成铅字,就可以变成教授、副教授.(最近上海女科学家李爱珍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可在中国两院院士里面并没有她的名字)
而许多专家,总是站在学术角度思考问题,经常把复杂的过程变成简单总结,又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起来.因此叫人无法适从.
更有甚者,有的专家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某一团体利益,刻意夸大事实真相;有的按着切身利益解决问题.
61.书本误区
书本上其实有许多误区.然而文字变成了铅字,俨然就成了专家.当然是害人不浅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