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猪舍温度误区二
通常的农村猪舍多是半封闭,冬天扣(塑料)棚式.而这种塑料大棚很容易凝雾而滴水,潮湿生癞不说,滴到猪身上的水是要靠耗料蒸发的,而每到冬春及秋冬之交,白天棚里的温度犹如酷暑,夜晚又掉入冰窖,而昼夜温差一大,猪是很容易得感冒的(伤寒的一种),感冒就会发烧,发烧就会干燥,喝点脏水(喜喝脏水)就会拉稀.猪踏粪踏食全圈传染是很快的,加上扫圈带菌,整个猪场就会传染无余.而在规模一点的养猪场,治疗起来是很难的.就比如拉稀,一猪拉稀,有的猪被传染还在潜伏期.您治好一猪,而其他猪又开始拉稀.而再次传染,这两次拉稀的猪,就算治好,一个月之内是不长肉的.而每一次打针,(喂药只能预防,不能根治),圈舍里的猪就会受惊,而受惊的猪同样也是不长肉的.而被打针的猪更是不仅要三四天才能缓过来.生长速度更是放缓.更重要的是容易产生免疫力低下的弱猪.而弱猪是很容易染上疫病,进而成为活体传染源的.所以,昼夜温差大而使猪致病,也是养猪赚钱少甚至不赚钱的因素之一.
9.猪舍温度误区三
纵观中国的传统养猪业,大都是冬不采暖,夏不降温的自然养猪.这显然是养猪赚钱少的重大因素之一.而近二十年来,冬季逐渐推行了大棚养猪.因此,料肉比有了明显降低.
然而,大棚养猪也逃不过是靠天吃饭(不能尽如人意).在北方或高原地区,冬季棚内很难达到理想的温度.而春秋之交,白天棚里的温度有如酷暑,夜晚又有如掉入冰窖,但许多人因扣了大棚会忽视耗料御寒,根本不给猪舍升温.而在南方,由于地理差异,几乎很少会有人考虑为猪舍升温.因此,饲料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白白消耗,养猪当然少赚钱.
在寒冷的天气中,猪身体新陈代谢降低,猪鼻腔中的血液会引向身体核心,以避免热量流失.对于猪流感病毒来说,这是个好信息:猪流感病毒大多数空气传播给猪,通过黏膜感染寄生在猪鼻腔里,不停地与白血球对抗.白血球是猪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阻击手,随着血液流动前往战场.寒冷使猪血管收缩,减少了白血球的供应量,猪流感病毒有了复制的机会,开始在鼻腔里滋长,导致猪流感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所以,低温也容易让猪患上猪流感,进而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潜伏的疫病就有爆发的危险.
10.猪舍温度误区四
如果说,南方北方冬季猪舍都必须加温.那么,用什么样的采暖设备会减少投入,用什么方式会更省燃料,几乎所有的猪场或养殖户,都不是特别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因此,许多猪场的采暖设备,都是巨大的浪费.而许多小的养殖户的火洞(或火炕)加温,很大一部分热量,被地面以下浪费掉,因此造成燃料的巨大浪费.而所有这些投入和消耗,也是养猪不赚钱或赚钱少的又一原因.
11.猪舍温度误区五
前面说了,人们养猪,潜意识或下意识都认为,猪就是猪,冷点热点没关系.而低温已引起人们的的注意,但对于高温猪舍的降温,却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于气温高时,猪的采食量锐减,吃下去的能量很少,有时甚至尚不足以达到维持所需能量,生长大概也就停顿了,根本就认识不足.所以,忽视降温也是养猪不赚钱或赚钱少的原因.
而我们还有许多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夏天,有的猪场或养殖户,会在猪舍内喷水,以求解暑降温.而喷在猪身上的水,是要消耗热量才能蒸发掉的.加上喷水降温也增加了猪舍的湿度,而湿度过大,也会对猪只生长有害.也就是说,许多细节问题,都会影响料肉比.
12.湿度误区
猪对湿度的适应性比较强,但是湿度太大对猪是有害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湿度太大,猪是很容易潮湿生癞(或其他皮肤病)的.而疥癣、猪虱、皮肤病对料肉比之影响,据不准确统计为3~5%.
二.春秋之交,特别是冬季.猪处于较湿的圈舍内,猪只要靠体温来抗湿.也就是说,猪处于较湿的圈舍内,体温蒸发就会比较大,而体温蒸发是要耗料的.
养猪赚钱少甚至不赚钱的重大误区是什么?是饲料.
所有的养殖户都知道,饲料是养猪中花销最多的,约占养猪总成本的70%.因此,饲料成本就是决定养猪能否赚钱的根本.
一.成本弊端:
厂家做饲料干什么?当然是赚钱,而且是赚大钱.就比如正大集团,六百亿从何处来?当然是做饲料赚的钱;而每年几万工人的工资、股东的红利又从何处来?当然也是做饲料赚的钱;如果我们再往下算,几万经销商,每家每年几万、十几万元的利税(每年十几亿)又是哪来的钱?还不也是靠饲料赚的钱???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我国饲料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期,现有(2007)饲料企业为1.55万家,按2006年总产量1.11亿吨计算,平均每家产量约为0.72万吨.而那么多厂家那么多机器设备,都得靠饲料来赚钱.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到底是我们养猪赚钱,还是我们养猪饲料厂在赚钱?!"
所以,靠买饲料养猪,你就走进了养猪最大的误区.也许有人会说:"我就用饲料养猪,可我就在赚钱."可是他就不明白,他挣的不过是小钱,也许去掉猪舍投资,根本就不剩钱.孰不知,稀料喂猪、猪草喂猪还赚钱呢!难道说稀料喂猪、猪草喂猪,就不是养猪的误区了吗?
我们可以简单想一想,年养猪千头,五十万斤饲料,不算层层加价,就仅仅是粉碎要花多少钱?我们不妨再想一下,以浓缩饲料自配饲料,相对全价饲料而言,可以省多少钱?这很多养猪的人都知道.如果我教你自配浓缩料,那又会省多少钱???
事实上,饲料贵!不仅是因为厂家及各级经销商要赢利、要加价,更源于饲料本身的浪费弊端
二.浪费弊端:
维生素的浪费
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用好维生素是较为令人头疼的事.一般营养性添加剂是根据饲养标准来确定的.饲养标准所列的维生素需要量应是最低需要量,是养殖动物处于中立温度区,健康良好条件下从饲料中获得的量.但在生产中,出于环境条件、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储存时间、饲料组成、生产水平及饲养对象健康情况变化较大,所以根据生产经验,其饲料中的添加量要比饲养标准中建议的需要量高.而加量当然要加价.
事实上,日粮中维生素的推荐量一般均大于饲养标准中的需要量.因为生产维生素产品的公司,为了经济利益,所提出的推荐量当然大于科学工作者或品种公司的推荐量.饲料中按维生素生产厂家推荐的添加维生素量可能对饲养动物健康与体内储存有一定好处,但在经济效益上不一定达到理想结果.不错,维生素的合理添加会大大促进饲养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生产者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和生产饲喂效果,目前饲料中最低维生素含量是否存在以下因素?1.一般植物性饲料中不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即使经包囊技术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也容易失活,所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推荐量比需要量应大几倍到十几倍.维生素K、维生素E推荐量比饲养标准应高3倍~5倍.维生素B2与维生素B5添加量应高于饲养标准的需要量,提高1.5倍~2倍.常用饲料中维生素B1、维生素B6含量丰富,为了降低成本,用量可比饲养标准需要量低一些.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饲料中含有较多胆碱,所以添加量应比饲养标准需要量低为宜.可是,动物性饲料(鱼粉)和豆饼又是非添加不可的.
而氯化胆碱呈碱性,与其他维生素添加剂一起配合时,影响其他维生素的效价,一般应不予混合在内,应单独添加.可是,全加饲料也好,浓缩料也罢,都是预混在一起的.钱花了,可效果没有.生物素在饲料中含量丰富,本可以比需要量降低一些;生物素价钱高,添加一定量时也未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许多商用维生素中均不加生物素.但饲料配方中却都有罗列.
其他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泛酸等,久放容易挥发、失效,加与不加等于一样,可钱你得照花.
药品的"浪费"
现在药品市场很混乱,同一产品因生产厂家不同,价位相差很多,有的甚至上倍.同一药店中土霉素原粉价格在四十元到八十元不等,使用不同价位的药品效果是不同的.而加在饲料里的价格,可是最高的,
问题是:猪的肠胃功能是保障猪机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的动力源泉.为了使猪的遗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一定要保证猪只从出生到上市,肠道系统的健康完整.猪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肠黏膜免疫系统是保证仔猪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然而,抗生素虽然对腹泻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可以破坏肠道有益菌,损伤消化道功能,对生长速度有阻碍作用,易产生药物性便秘;动物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会使动物机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剧动物机体组织与器官的损害,使动物非主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容易爆发疫病.而有些外资制药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洋品牌"优势,联合国内一些良心被猪吃了的"汉奸",恶炒"概念"、"忽悠"养猪人.所以抗生素安全药量或加量,有极大的超量.而超量会引起便秘,却要用加硫酸钠的方式来调和.
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禁止在所有饲料中"加药",到目前为止,欧盟并没有因为禁止使用抗生素而引起养猪生产成绩滑坡和疫情发生.
有人说,日粮对动物,尤其是猪确实有显著的促长和防治腹泻等效果,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其实,高铜、高锌饲料配方,对控制有害菌引起的下痢方面有独特效果. 但会加快饲料氧化酸败,同时造成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免疫力和绒毛的破坏也不可忽视,如损伤小肠绒毛、皮毛粗糙、消化率下降、免疫抑制、僵猪……而促进生长,却是瞎说.只不过高铜高锌增加了猪只的摄食量.
关于猪血浆蛋白粉
西方国家不敢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却用生物武器来摧毁我们的经济(畜牧产业),猪血浆蛋白粉这种国外丢弃的东西,但我们很多专家还以为上帝送来圣诞礼物.
还有玉米,豆粕有霉变,质量不好(饲喂乳猪导致腹泻和发病);有的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不是降低价格),加大菜籽粕、棉籽粕、糠饼添加量.因此使饲料的适口性不佳.为了诱惑猪只进食,又要加引诱剂.
而浓缩饲料是由蛋白质饲料类如鱼粉、骨粉、饼类及矿物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制剂等配合而成的.浓缩饲料与农副产品如玉米、大麦、薯类、高粱、米糠、麦麸等合理配制后就是全价饲料.事实上,浓缩饲料也同样存在那样的浪费.而更大的浪费还在于:
农村有丰富的非粮饲料资源,如纯粮酒糟、糖渣、秸杆、豆腐渣、城市泔水、松针、薯类、花生壳、蚕沙、野生药材等等.按营养比例及一定的工艺配制,其实不是太难.不能充分利用,则是更大的浪费.
比如:目前我国作物秸杆产生量每年5亿-6亿吨,但由于还田量很低,综合利用又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加上目前大部分地区农村已不再利用秸杆作为生活用燃料等原因,故其中的2/3被废弃或直接焚烧.不仅严重浪费资源,而且导致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秸杆资源化利用率很低.所以,开发合理有效的秸杆资源化新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利用秸杆营养丰富的有机肥资源,做成食用菌基料基地,生产香菇、金针菇、鸡腿菇、双胞菇、平菇等食用菌.培育食用菌后留下的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等培养料,经过必要处理可得到菌糠.一般每100公斤培养料可得到60公斤以上的菌糠.用菌糠拌料喂猪,比米糠好,能接近玉米的饲喂效果.
每100公斤菌糖可与40公斤米糠拌匀,然后加水.加水量以用手捏指缝间渗水而不滴为度,放人密闭容器(缸)内发酵,待有酒香味时即可取出饲用.
而一般发酵前的菌糖占饲料量的10%-15%,发酵后占日粮的20%-35%,虽然比例不宜过大,但20%-35%可不是小数字.
从养殖户来看,成袋来料,剩料就在所难免,而涉及资本金问题,经常会出现小猪吃乳猪料,中猪吃小猪料,大猪吃中猪料现象,造成饲料的浪费,
有人说了,买饲料过分注重包装不行.产品质量是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综合反映.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营养指标,如产品的可靠性、经济性等;产品的外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外形、颜色、气味等.有部分养殖户在选择饲料产品时,往往偏重于看饲料的外观、包装如何,其次是看色、香、味.由于饲料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商家想方设法在外包装和产品的色、香、味上下功夫,但产品内在质量却未能提高,养殖户不了解,往往上当.所以,选择饲料产品时应选一些信誉好、价格适中的产品,特别是要选用经过饲喂试验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而过分贪图便宜也不行.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产品质量好的饲料,由于货真价实,往往价钱高,价钱低的产品也往往质量低.选择时,不能只看一袋饲料要多少钱,而要看其营养保证值,按推荐配方计算饲料的价格,必要时可以做饲喂试验.长期饲喂营养含量不足的预混料,畜禽会出现拉稀、腹泻现象,这样既阻碍畜禽的正常生长,又要花费医药费,增加养殖成本.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你多花钱.
质量弊端
粉碎后的玉米面不可长时间贮存.因为玉米脂肪含量高,时间久了易变质.粉碎量以15天用完为宜,夏天以10天用完为宜.
目前饲料厂都是采用新玉米掺合陈玉米生产饲料.据测定,玉米水分含量在14%以上,在贮藏过程中温度达20℃以上时,极易发生霉变,特别是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强烈的有毒致癌物,对人、畜有很大威胁.而养殖户低价卖新玉米,却花高价买陈玉米生产的饲料.
采用高粱作猪饲料时,应考虑适口性和鞣酸含量,不宜过高.
米糠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发热而酸败,不易保存,米糠中还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它的活性很高,用量过多可抑制猪的正常生长.米糠经榨油后的副产品称为米糠饼
棉籽饼(粕)是棉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去壳的棉籽中含40%左右的粗蛋白质和较丰富的磷、铁、锌,因此棉籽饼(粕)也是当前农村发展养猪业中蛋白质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棉籽饼(粕)中含有0.04%~0.08%的游离棉酚,是一种有毒物质.棉酚中毒是积累性中毒,每头猪每天随饲料吃入150mg的棉酚,在28天左右就可引起死亡.棉籽饼(粕)中的棉酚含量与棉花的品种、生长的土壤、气候及棉籽的加工方法均有很大关系.棉籽用螺旋机榨和预压浸提或者螺旋机榨后再浸提,这两种方法中的棉酚含量较少;而用士法夯榨后的大块棉籽饼中的棉酚含量则较高.
何况现实社会,不法商贩、不法厂家比比皆是,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就在所难免.就算正经厂家,利益驱动,投料也未见得绝对标准,工艺也未见得就绝对全面.
配方弊端:
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误区
一.高蛋白低能量
只求满足粗蛋白的要求,而忽视能量水平,更不能顾及消化率.而客户也只是问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多少,有无鱼粉,从未问询能量多少或蛋白质能量比是多少.结果是猪为满足能量需要而将粗蛋白转化为能量,采食量却上升.蛋白能量比是关键.配方的能量低于标准要求,配方中的粗蛋白也要随之下降,而蛋白能量比不变.蛋白能量比在标准中有规定,不宜擅动,肉鸡和猪料同样也要关心蛋白能量比.
二.忽视配合饲料原料的消化率
忽视配合饲料原料的消化率,是用大豆粕以外的杂粕时常遇到的问题.由于不计较其所含有毒有害物质,使产品达不到预期的生产效果.尽管已有无毒素的棉籽和双低的菜籽,但配方所用的是何种产品就难说了.因此对棉粕、菜籽粕的一般用量不宜超过5%,然而,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若在配方中加入无营养价值的沸石粉、麦饭石和稻壳粉就更使能量降低了.
三.滥用饲料添加剂、药物等
饲料厂通常会为了饲料的适口性,而忽视了主料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能量、蛋白质必须作为主料而首先满足其要求,但养殖户通常只关心添加剂.而药物促生长和保健的观点.使药物残留让我国生产的动物食品难于出口,中国人也深受其害.维生素和饲料级氨基酸,国际饲料分类早就明文规定其不是添加剂.所谓的营养性添加剂是无中生有的东西.有的作者著书说油脂、血粉、羽毛粉也是添加剂,不仅是一个概念性的错误,更是误导养殖户的刀(太宰人了)
四.滥用NaCl
动物需要的是体液的钠、氯平衡,而动植物饲料原料中的钠、氯含量则不适合于动物需要.粮谷类及其副产品多是钠<氯,动物性饲料多是钠>氯.而单胃动物和禽类所需则是钠>氯的多,氯>钠的相当的少.NaCl却是钠<氯,传统的方法是加定量的NaCl.结果是动物体液的钠和氯失衡,形成钠低氯高,与生理要求相反.因此引起饮水量过多和粪便含水量、尿量加大,使热量及氮磷流失过大 .所以要以NaCl补充氯和钠,不足的钠要用小苏打(NaHCO3)补充就可保钠、氯平衡.然而,小苏打(NaHCO3)与维生素一起配合时,影响维生素的效价,所以厂家是不会添加小苏打(NaHCO3)的.特别是,有的厂家为了增加饲料的适口性,而多加NaCl.
现在是配方满天飞的时代,一个饲料配方软件,模拟几千几万个配方,非常简单.而厂家为了卖饲料,配方说得是神乎其神,即使抛开偷工减料且不说,也有许多骗人的成份在里面.可某些养殖户,就是拿着那些所谓的"关键料""中心料"(甚至含较大成分的NaCl)当宝贝.其实,猪只所需营养,每个阶段应该可以是一成不变.所以,你完全可以根据几个配方,每个中的最低量,确定一套(四个阶段)添加量.
所以,由于地域不同,所使用的非粮资源也可能不同.但我们可以确定饲料配制的基本原则:微量元素、"添加剂",各个阶段恒定不变.其他成分通过精确计算,不添加,不酌减,但粗纤维的增量只按需求计算(多添加,但不计斤数).而最重要的是:适口性是关键的关键.
适用性弊端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但现在不论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请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都适用.冬季用高蛋白配方,会造成蛋白的浪费,夏天用高能配方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等.如果我们能适时调整配方,使全群料肉比降低0.1的话,对一个万头猪场来说,一年就可节省饲料10000×90×0.1=90000公斤,折合人民币12万元以上.也许有人要问,恒温养猪也存在这种问题吗?那是当然.因为,在北方,冬季取暖连楼房要达到18℃都不容易;而在南方,高温降低也很难.
舍温在18~25℃之间,猪只有可能变得太肥(瘦肉率低),这是大自然的定律.但由饲料配方营养成分修正,这种趋势是可以改善.然而,饲料配方营养成分,我们不可能根据温度每天改变.更不可能一天三遍把饲料配方营养成分随时改变.特别是全价饲料,根本就没有若干种
因此,坚持自配全价料,科学制定饲养周期.养猪户要根据本地饲料原料的自有资源,以及所养猪的品种和饲养日龄阶段来配制全价饲料,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称得上是科学、合理养猪,才能有效保证理想的2.4-2.6∶1全程料肉比,才能保证按期4个月达标准体重出栏.为此,我们推出:…….
13.饲料误区一:用错饲料
用错饲料的情况有三.
一.现实社会,不法商贩、不法厂家比比皆是,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就在所难免.就算正经厂家,利益驱动,投料也未见得绝对标准,工艺也未见得就绝对全面.
二.从养殖户来看,成袋来料,剩料就在所难免,而涉及资本金问题,经常会出现小猪吃乳猪料,中猪吃小猪料,大猪吃中猪料现象,造成饲料的浪费,当然影响养猪赚钱.
三.无论大猪小猪,自配饲料一成不变.结果就是:适口性不佳,消化吸收不可能最大化,造成饲料隐性消耗.更有可能影响消化器官,造成长期消化不良.
所以,过分注重包装不行.产品质量是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综合反映.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营养指标,如产品的可靠性、经济性等;产品的外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外形、颜色、气味等.有部分养殖户在选择饲料产品时,往往偏重于看饲料的外观、包装如何,其次是看色、香、味.由于饲料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商家想方设法在外包装和产品的色、香、味上下功夫,但产品内在质量却未能提高,养殖户不了解,往往上当.所以,选择饲料产品时应选一些信誉好、价格适中的产品,特别是要选用经过饲喂试验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而过分贪图便宜也不行.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产品质量好的饲料,由于货真价实,往往价钱高,价钱低的产品也往往质量低.选择时,不能只看一袋饲料要多少钱,而要看其营养保证值,按推荐配方计算饲料的价格,必要时可以做饲喂试验.长期饲喂营养含量不足的预混料,畜禽会出现拉稀、腹泻现象,这样既阻碍畜禽的正常生长,又要花费医药费,增加养殖成本.
14.饲料误区二:不注重饲料营养.
传统养猪,猪吃什么,根本就不用研究."猪食"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就是猪吃就行,哪管什么营养.所以,农户养猪大都不懂饲料科学配合或不明白全价饲料的含义,有啥就只喂啥,造成自配饲料营养不全或不平衡,猪只生长缓慢,养一年才能出栏.维持猪只生命体征的消耗过程(时间)过长,饲料浪费不算,一年少养两拨猪,就不只是浪费那么简单,而是三年少赚五年钱.
15.饲料误区三:使用高水分玉米而不改变配方
在秋冬季,常听到养猪户反映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不好了,猪光吃不长.根据了解,造成猪生长缓慢的原因并不是由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引起的,而是由于当时玉米水分过大造成的.因秋冬季,气温偏低,猪对能量的需要量要大于春夏季节,而这时的玉米多是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多在20%以上,所配合出的饲料就存在能量不足现象,如不修改配方,且按固定饲喂程序进行的话,必定会出现能量不足,影响猪的正常生长.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一是在其它原料不变的情况下,加大玉米比例,同时加大饲喂量;二是在用湿玉米的同时,配合高能量饲料如油脂等,这适合于需要能量浓度大的乳猪料或仔猪料中.
16.饲料误区四:不按配方加工饲料
不按配方加工饲料有几种情况.一是加工料时不过称;二是缺乏一种原料时,轻易用其它原料代替;三是原料以次充好,如用湿玉米代替干玉米、次粉代替玉米等.以上三种情况都会破坏饲料配方的合理性,影响饲料利用率.
17.饲料误区五:适口性
减少生产投入,的确可以降低生成成本.但这并非必然结果,有时适得其反.
因为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左右,降低饲料成本以增加养猪效益确实是一条有效途径,但很多养猪经营者只注重降低单位重量饲粮的成本,而忽视了饲粮的质量,甚至采用劣质原料,结果导致饲料适口性不佳,猪只采食量大幅度降低,而延长了存栏时间.反而使单位增重的饲料成本增加,事与愿违.
18..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误区
一.高蛋白低能量
只求满足粗蛋白的要求,而忽视能量水平,更不能顾及消化率.而客户也只是问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多少,有无鱼粉,从未问询能量多少或蛋白质能量比是多少.结果是猪为满足能量需要而将粗蛋白转化为能量,采食量却上升.蛋白能量比是关键.配方的能量低于标准要求,配方中的粗蛋白也要随之下降,而蛋白能量比不变.蛋白能量比在标准中有规定,不宜擅动,肉鸡和猪料同样也要关心蛋白能量比.
二.忽视配合饲料原料的消化率
忽视配合饲料原料的消化率,是用大豆粕以外的杂粕时常遇到的问题.由于不计较其所含有毒有害物质,使产品达不到预期的生产效果.尽管已有无毒素的棉籽和双低的菜籽,但配方所用的是何种产品就难说了.因此对棉粕、菜籽粕的一般用量不宜超过5%,为了降低成本,配方中加入无营养价值的沸石粉、麦饭石和稻壳粉就更使能量降低了.杂粕最好用于反刍动物的牛羊,以节省大豆粕去喂猪和鸡.
三.滥用饲料添加剂
误以为加的种类越多效果越好,而忽视了主料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能量、蛋白质必须作为主料而首先满足其要求,而且要尽早放弃药物促生长和保健的观点.药物残留使我国生产的动物食品难于出口,中国人也深受其害.维生素和饲料级氨基酸,国际饲料分类早就明文规定其不是添加剂.所谓的营养性添加剂是无中生有的东西.有的作者著书说油脂、血粉、羽毛粉也是添加剂,更是一个概念性的错误.
四.要以补充钠、氯取代传统的定量添加NaCl
动物需要的是体液的钠、氯平衡,而动植物饲料原料中的钠、氯含量则不适合于动物需要.粮谷类及其副产品多是钠<氯,动物性饲料多是钠>氯.而单胃动物和禽类所需则是钠>氯的多,氯>钠的相当的少.NaCl却是钠<氯,传统的方法是加定量的NaCl.结果是动物体液的钠和氯失衡,形成钠低氯高,与生理要求相反.因此引起饮水量和粪便含水量、尿量发生变化,使蛋品质下降,破损蛋增加.所以要以NaCl补充氯和钠,不足的钠要用NaHCO3补充就可保钠、氯平衡.所需钠、氯数量请查阅家禽和单胃动物的NRC营养需要或一些国家的饲养标准.我国还无此规定发布.我们设计配方时一直采用NRC的数据,在实践中安全可靠.
19..饲料误区六: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但现在不论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请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都适用.冬季用高蛋白配方,会造成蛋白的浪费,夏天用高能配方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等.如果我们能适时调整配方,使全群料肉比降低0.1的话,对一个万头猪场来说,一年就可节省饲料10000×90×0.1=90000公斤,折合人民币12万元以上.也许有人要问,恒温养猪也存在这种问题吗?那是当然.因为,在北方,冬季取暖连楼房要达到18℃都不容易;而在南方,高温降低也很难.
20.喂饲误区一:
饲喂不科学,是养猪多耗料、出栏慢的重要原因.也是养猪不赚钱或赚钱少的又一原因
在农村,许多养殖户养猪,常常是饲喂时间、次数随意,常出现闲时勤喂、有事少喂、农忙断顿的粗放饲养现象.就是大型养猪场,也有喂两遍、喂三遍、喂四遍的.那么,养猪一天到底应该喂几遍?有人喂两遍,有人喂四遍,有人折中喂三遍.实际这都是不科学的.事实上,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要分八个或九个阶段,每个阶段要喂几遍,也不是固定的每天几遍.但可以确定的是,每圈猪,从出生到出栏,按九个或十个阶段,细分每一天喂几遍.这样可以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减少猪只维持的耗料,早日出栏.也许有人不认同,那我就先说这九个阶段.众所周知,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要经过幼猪、仔猪(小猪)、中猪、大猪四个阶段,这期间就有四次换料的应激反应阶段.如果因价格问题,延长存栏时间,算起来就应该有九个阶段.所以,一窝猪,从出生开始,每天喂几遍甚至几多的饲料表就可以挂圈.
还有就是,有人认为,猪只在40-120斤以前,应该不限制饲料,这样有利于其胃容量,及消化功能的健全.实际上这也会多耗料.因为扩肠有更好的方法,以浪费饲料为代价,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就是"懒汉喂猪法",每天一次性投料.这种方法不仅是巨大的浪费,也为猪只爆发疾病留下隐患.
很多养猪生产者,特别是农村养猪户或是小规模养猪场,害怕肥猪吃得多,认为吃得越多越费料,经济上不合算.在很大程度上说,猪每天吃的越多,生长越快,出栏越早,饲料报酬越高,越省料,而不是费料.因而在饲养肥育时,应通过提供适宜环境条件、改善饲料适口性等办法,提高肉猪饲料采食量,从而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所以生长肥育猪吃得多,不一定等于费料.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