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消化道疾病是猪群的高发性疾病,是安全养猪的“隐形杀手”。
在养猪业中引起猪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营养性腹泻和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腹泻,其中传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危害最为严重,细菌性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和猪痢疾;病毒性腹泻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感染。该病在养猪业中广泛流行,临床上这些疾病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和感染出现,从而加重病情,若不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会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普通胃肠炎[/page]
普通胃肠炎的发生,既有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质不良等原发性因素,又有病菌感染、药物刺激等继发性因素,是临床上十分多见的疾病。主要表现是呕吐、腹泻,呕吐物中混有血液或胆汁,排泄物恶臭,粪便中含有血液、黏液、黏膜组织,有时混有脓液,后期排便失禁,肛门松弛。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因脱水、失盐、酸中毒而致死。
二、细菌性腹泻[/page]
秋冬季节是养育仔猪的重要季节,但仔猪却常常因患细菌性痢疾而死亡。细菌性腹泻主要包括痢疾、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性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等多种疾病。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综合鉴别。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在防寒保暖、加强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搞好预防保健。
1.仔猪红痢[/page]
初生后1-3日龄的仔猪出现腹泻,多为红痢,即仔猪魏氏梭菌性肠炎。红痢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该病的特征是排血便,混有小气泡。病患猪空肠呈暗红色,肠内充满血样内容物,腹腔内有较多的红色腹水。
2.仔猪黄白痢[/page]
病患猪仔常见颈部、腹部皮下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的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严重,小肠次之。出生后1周龄左右的仔猪出现腹泻,多为黄痢;10-30日龄的仔猪出现腹泻,多为白痢。仔猪黄、白痢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临床上黄痢的主要表现是拉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稀粪,白痢则拉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糊状稀粪。黄痢和白痢的危害都比较严重,必须提前搞好预防。
3.仔猪副伤寒[/page]
出生后4-12周龄的保育猪出现腹泻,可怀疑是密螺旋体痢疾和仔猪副伤寒。密螺旋体痢疾是由密螺旋体与肠道内特定的厌氧菌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一般先排黄色或灰色的软便,随后即排水样粪便,粪便中混有血液、黏液、黏膜。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常与猪瘟、猪气喘病混合感染,急性型开始便秘,后下痢,排恶臭粪便;慢性型最常见,初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碎片。病猪体内坏死性肠炎有时波及到盲肠、结肠、回肠后段,肠壁增厚,黏膜下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物质,解剖后可见底部红色,边缘有不规则的溃疡面,淋巴结肿胀,肝肾中有坏死灶。
三、病毒性腹泻[/page]
在寒冷季节,如果不分年龄,各阶段的猪都出现腹泻,但中大猪症状稍轻、小猪发病严重,就应该怀疑病毒性腹泻。常见的有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以上三种病毒病均以呕吐、排颜色多样的稀粪或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
1.猪传染性胃肠炎[/page]
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患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小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并有未消化的凝乳块,乳糜管内无脂肪颗粒,肠淋巴结水肿,该病发生以冬春季节严重,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可以感染,7-10日龄仔猪以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而周龄较大或成年猪只几乎没有死亡,但掉膘降低饲料报酬,浪费人力物力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严重的。该病是世界性的疾病之一。
2.猪流行性腹泻[/page]
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主要发生在冬季,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以哺乳仔猪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为15-90%。可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
3.猪轮状病毒感染[/page]
轮状病毒是包括猪在内的多种新生动物的重要肠道病原。病患猪胃活动弛缓,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主要病变是小肠乳糜管内有不等量的脂肪,空、回肠壁变薄,绒毛中等萎缩,肠内充满黄色或灰白色液体和絮状物。本病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等寒冷季节,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可感染,感染率高达90-100%,在流行地区大多数成年猪都已感染而获得免疫,发病猪多为8周龄以下的仔猪,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在10%以内。
预防猪流行性腹泻,应提前接种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苗;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应在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肌内及鼻内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1毫升;轮状病毒病没有疫苗,应该搞好常规保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