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是养猪生产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在一个集约化猪场中生长育肥猪头数约占50%~60%,其消耗的饲料占各类猪总耗料的75%左右。因此,它们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一、优良品种的选择
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酮体品质都有所不同。实践证明,瘦肉型猪种对能量、蛋白的利用率较地方猪种要高很多,并且更省料、增重更快、瘦肉率更高。所以猪种的选择很重要,国内一般商品猪都是采用三元杂交模式生产出来的,最常见的是“杜+大+长”或“杜+长+大”。还有一些配套系品种生产性能也很好,比如PIC、斯格配套系、达兰配套系等。这些洋品种虽然生产性能非常好,但肉质一般。如果想要生产高档猪肉,建议采取“本地品种+洋品种”的二元杂交模式,这样既可以得到理想的生长速度,又可以得到高品质的猪肉。
二、饲料营养
营养是充分发挥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重要保证。因此,合理调控营养,才能保持最佳生产状态,以获得最大利益。
1.能量水平。在不限量饲喂条件下,为兼顾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饲料的能量浓度以1公斤饲料含消化能11.92MJ~12.5MJ为最佳。
2.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一般按育肥猪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蛋白水平,前期(20公斤~55公斤)为16%~17%,后期(55公斤~90公斤)为14%~16%。
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猪的生长。赖氨酸为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对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赖氨酸占粗蛋白6%~8%时,饲料中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3.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育肥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保证猪正常生长。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当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导致育肥猪机体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生长速度下降或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4.粗纤维水平。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低,会导致猪拉稀或便秘。饲料粗纤维含量过高,会导致猪适口性差,并降低生长速度。育肥猪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应控制在5%~8%。
三、环境和管理
环境条件包括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等因素,以及舍内卫生、密度等。
1.温度。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6℃~23℃。实验证明,气温在20℃时,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最大。
2.湿度。在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的情况下都会降低猪的生长速度。因此,猪舍内的相对湿度以50%~70%为最佳。
3.气流。猪舍内气流每秒以0.1米~0.2米,最大不能超过每秒0.25米。根据生产实际可采取自然通风或是辅以机械通风。
4.适度的光照。太阳光是天然的保健剂和杀菌剂,适当的光照能加强机体组织代谢,促进生长,提高抗病力。
5.密度。实践证明,15公斤~60公斤的猪每头需要0.6平方米~1平方米,60公斤以上需要1.0平方米~1.2平方米。
6.卫生。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并定期消毒。
7.管理制度。按规定时间给料、给水、清扫粪便,并观察猪的食欲、精神状态、粪便有无异常,对不正常的猪要及时诊治。完善统计记录制度,对猪群周转、出售或是病死、称重、饲料消耗、疾病治疗等情况加以记录。
四、疾病防疫
1.防疫。为了预防育肥猪的常见传染病,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做到不漏免一头。
2.驱虫。育肥猪主要有蛔虫、姜片虫、疥螨等。通常在60日龄驱一次,半个月后再驱一次。
3.添加免疫调节剂。根据季节变化和猪群的健康状况,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给猪投一些可提高猪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产品,如北京海正兴潮的专利产品“生命素”,以提高猪群免疫力,从而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五、应用促生长剂
1.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素和微生物促进剂,益生素可通过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菌群、产酸或竞争营养物质等方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通过产生B族维生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从而间接的促进生长。
2.酶制剂。酶制剂按添加目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另一类用于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从而达到促生长的作用。
3.功能性添加剂——京肽肥。北京海正兴潮的“京肽肥”是根据肠道健康和营养平衡再分配理论研发生产的,能有效吸附猪肠道中的毒素,消除有害菌,保持肠道健康,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加速肝脏营养平衡再分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长轴,促进多种生长激素的生成和释放,大大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同时可有效降低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该产品可有效提高猪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有效调节和改善猪群精神状态,抗应激,提高抗病能力,综合调控达到健康、快速增肥的效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