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猪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新思路

yuanfenwuyue 网络 2013-06-14 01:17:59

      进入6月份,气温逐渐上升,部分地区气温达到35度以上,为预防猪群高温热应激,猪场会采取各种降温措施,最直接的就是用水冲栏,造成栏舍内潮湿,再加上高温季节相对湿度比较大,各种病原菌在此季节容易大量生长繁殖,栏舍内病原菌存在数量越多,其感染猪群的可能性就越大,对猪场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根据我国最近几年夏季猪病的流行情况,细菌性疾病有以下流行特点:耐药菌越来越普遍,治疗效果差;强毒株不断出现,变异型隐性感染日益严重;猪病种类增多,传染力度增强;单一猪病很少出现,混合感染增多;主要侵害免疫力低下或未产生免疫抗体的猪群;部分细菌性疾病的感染引发其他疾病的流行;霉饲料中毒,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疫苗免疫失败而引发疾病的流行。
      夏季高温季节主要流行或容易继发感染的病原菌有以下几种: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据陈焕春院士透露,5年间,他们的实验室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山东等l9个省市送检的6793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6238株细菌。其中链球菌1850株、副猪嗜血杆菌128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782株、巴氏杆菌396株。他强调指出,这4种细菌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病原菌,而且在生产中,副猪嗜血杆菌致病的情况比链球菌还要严重,也更难控制。
      陈院士还特别强调,近两年该实验室从全国不同省、市、地区发病猪病变组织中分离出612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ExPEC,它是一类特定定植于宿主肠道外其它组织,并严重致病的一类新的大肠杆菌菌群,可致使不同宿主发生脑膜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分离率11.7%,其耐药性和致病性试验表明,我国地方猪源ExPEC己具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并可能变异为毒力强、耐药谱广的超强菌株。另外,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等也很常的见病原菌,也严重威胁着规模化养猪业。
      对于预防细菌性疾病,用疫苗免疫的方式在养猪生产中效果不太好,故而绝大部分猪场对于控制细菌性疾病都是采用传统而又僵化的思路—抗生素“保健”,但抗生素的使用又造成了耐药菌株的大量产生,造成发病猪难以用抗生素药物去治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对于防控细菌性疾病,用过去传统的思路是行不通的,结合在全国大量疾病防控实践,长沙绿叶公司提出一套全新的防控细菌性疾病的思路:一是在猪栏舍内种植有益菌群(喷撒猪舍环境微生态改良剂—护舍安),有益菌群通过利用猪栏舍内的有机物促进自身的大量繁殖,从而竞争抑制病原菌在猪舍内的生长,再结合栏舍消毒,反复使用,有益菌群数量会越来越多,病原菌生存空间被挤占,猪场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及继发感染均会大幅度的下降。二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病营养和免疫营养(添加抗病和免疫营养强化产品—奥得曼A),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猪群抗病力增强后,可以预防80%的疾病,尤其对与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的隐性感染和70—80%亚健康的猪群来说,通过营养的提高改善猪群的体质并防控猪病,是以后规模化养殖的一种发展趋势。
      这种新的防控思路有以下几大优势:一是此种方式操作简便,且效果较为理想,并已在全国规模化猪场反复使用验证;二是大量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从而减少耐药菌株,降低了疾病风险;三是猪病减少和抗生素药物用量下降,会显著提高猪肉风味品质,改善了猪肉的口感;四是符合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要求。因此,可以预见,这种防控细菌性疾病的新的思路会逐渐被广大养殖朋友所接受,并在生产普及和推广。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