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喘气病(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也就是猪支原体肺炎,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饲养密度不断增加,猪支原体肺炎日趋严重,给规模化猪场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猪支原体可以破坏呼吸道纤毛,为多种病原的侵入打开方便之门,被称之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的激发者。本文阐述了猪支原体肺炎的的主要症状,分析了疫苗及药物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控制,为猪支原体的防治提供参考。
猪喘气病(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又称地方性流行性肺炎(Swine enzootick pneumonia)、猪霉形体肺炎、猪支原体肺炎。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在国内部分猪场阳性率可达30-50%[1]。目前,困扰养猪业的最重要疾病之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发病日益增多,而猪肺炎支原体是PRDC发生的主导病原体。同时猪喘气病被认为是全球养猪业最难根除的疫病,该病一旦爆发,会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防控猪支原体肺炎是当前养猪的重中之重。
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由大猪传给小猪,但要见到明显临床症状要到仔猪6周龄以后。未感染动物通过气溶胶或者直接接触含猪支原体病原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该病。任何日龄的猪只都对支原体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病原较易通过潮湿的冷空气来传播,所以秋冬、早春气温多变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
临床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犬坐式气喘,呈急性、慢性和隐性经过。急性型病初精神不振,头下垂,呼吸次数骤增。病情严重呈现张口喘气并腹式呼吸,体温一般无变化。慢性型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等症状,时好时坏。隐性型感染后不表现或出现较轻微的临床症状,但环境或者饲养条件改变时易转化为慢性型病例。
病理变化:
切开病肺感觉质地似肉状,急性死亡时肺会出现水肿和气肿,慢性阶段会出现类似于膨胀不全的肺。病变部位浅灰红色或红色,半透明状、界限明显,像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样”。随病程延长或加重,病变部位颜色转为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态程度减轻,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隐性感染主要见于老疫区成年猪,临床上有可能不会出现明显喘气症状,做病理剖检时肺部会有范围不大的炎性病变。
诊断和防治: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如需确诊,有条件的可以进行X线和实验室检查。
疫苗免疫:目前市场上商业化的支原体疫苗较多,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主要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喷鼻、胸腔注射和肺内注射;灭活疫苗的接种方法为颈部肌肉注射。无论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的注射日龄差别不是很大,双针型疫苗主要是仔猪5-10日龄首次免疫,间隔2周加强免疫一次,单针型疫苗免疫日龄为仔猪5-10日龄;留种后备猪间隔半年免疫一次;种猪根据各猪场流行情况进行免疫,每年两次。疫苗使用前后切记使用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
药物治疗:
1 盐酸土霉素 不常使用土霉素的猪场,每吨饲料添加1000g,连用5-7d,屠宰前7d禁止用药。
2 恩诺沙星、磺胺间甲嘧啶注射液 0.25ml/k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d。
3 替米考星 每吨饲料中添加4kg,连续饲喂3w。
总结:
猪喘气病一直以来都是养猪业的常发病,应当引起养殖者的重视。但是鉴于国内的总体养殖水平良莠不齐,对疫病的防治观念淡薄,造成了猪喘气病发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猪喘气病的控制应该采取一种综合的方式。
1 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控制舍内环境卫生,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刺激;保持环境温度稳定,湿度适宜,减少病原滋生;防止猪群过度拥挤,降低猪只的应激;对新进种猪进行严格挑选,隔离饲养,确保健康后方可混群。
2 按照我国的总体养殖水平,控制支原体的最佳方式依然是疫苗免疫,疫苗免疫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支原体,还能减少甚至杜绝抗生素的滥用,减少猪体菌群失调的发生,为其他疾病的防治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饲养管理和疫苗免疫是防控猪喘气病的主要措施。
3 药物治疗时应确定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同时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适当更换处方,不能对单一药物产生依赖性,不可有药物是万能的观点。
总之,养猪重点在“养”,其次是“防”,最后是“治”。
猪喘气病防治
猪喘气病防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