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恶性下痢,切勿忽视慢性副伤寒病......

yilucaihong 网络 2019-09-18 09:13:47
猪场仔猪呈恶性下痢,体态消瘦,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后病猪稍有好转,但是很快病情蔓延,感染猪只持续增加。最后经过兽医诊断,确诊为仔猪慢性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仔猪副伤寒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一般慢性副伤寒在诊断中可能由于在流行过程、症状表现、解剖病变中呈现的非典型变化与猪丹毒、猪瘟相混淆。所以当猪场中出现仔猪恶性下痢的情况,一定不可忽视慢性副伤寒病。猪瘟一般急性爆发,也有败血症症状,所以容易与急性副伤寒病,而猪丹毒则多发于架子猪,不似仔猪副伤寒主要侵袭2月龄~4月龄的仔猪。

急性

  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变化。死猪体表皮肤淡蓝色或淡紫色,或见紫红色斑块。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与猪瘟的变化相似。脾脏不同程度的肿大,呈暗紫色,切面蓝红色。肝、肾、心外膜见有出血点。胃肠黏膜红肿,上附黏液,可见出血点,重者呈弥漫性出血。肺有卡他性炎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有散在的麸皮状的坏死物。

慢性

  慢性病例的典型病变主要在大肠,特别是盲肠和结肠前段黏膜的坏死和溃疡。初期肠壁淋巴滤泡发生肿大,为绿豆至黄豆大,逐渐演变发生坏死,向四周扩延,边缘隆起堤状,中央下陷,坏死物呈灰绿、黄褐、黄绿、污黑等不同颜色,肠壁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溃疡。有的溃疡互相融合,形成小块溃疡。有的病例,见整个肠黏膜,特别是盲肠,发生弥漫性坏死及糜烂,表面被覆灰黄色麸皮样坏死物,粗糙不平,肠壁变厚,缺乏弹性,也见有表层黏膜条状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紫或土灰色,呈髓样变化,甚至可见到灰白色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管变粗,为灰白色索状。部分病例,肝脏被膜下有大头针帽大或小米粒大灰黄色结节坏死灶。脾脏有的正常,有的脾髓增生肿大,质度变实。也有见小叶性肺炎的。

治疗慢性副伤寒病,不一定要依赖抗生素

  对于治疗慢性副伤寒病一直以来都采取抗生素的方式,但是有些猪场由于迫切想遏制疾病,使用了过量的抗生素,对于治疗并没有益处。而是应该综合进行防治,最关键的是切断病原,做到最大限度止损。

治疗

  使用补液盐或电解多维,补充钠和钾的损耗,平衡体液的酸碱度,对于脱水的患猪,应及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液3ml/kg体重,以维持体液平稳,同时病猪肌注丁胺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mg~10mg,每日上午1次,连用3d~5d,乳酸环丙沙星 每千克体重8mg~l0mg,每日下午1次,连用3~5d。

预防

  病猪分群隔离治疗,以免散布细菌,造成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混合发生。污染的场地和器具应进行全面清洗彻底消毒,消毒药物选用百毒杀或30%的草木灰,连续消毒5d,以后隔周1次,病死猪和粪便、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健康仔猪,立即接种仔猪副伤寒冻干疫苗,按瓶签标明的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为每头剂量1ml,于猪耳后浅层肌肉注射。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以增强猪体的抵抗能力,同时在猪的日粮中添加益生素,用于调节猪体肠道菌群平衡。

  同时注意使用益生素,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限制了有害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增殖,从而使失调的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调理肠道内环境,达到治病促生长的目的,同时益生素还能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资料来源:赛尔畜牧网)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