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生猪养殖密度已有效降低,且中大型及规模养殖场占比明显提升,这意味着生物安全防控级别的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后期发生疫情的频率及几率均会较前期降低。
由于生猪养殖周期较长、商转母养殖效率降低等原因,下半年生猪存栏量仍或整体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那么实际各地复产情况不佳,仍需多方政策面的支持。
养殖密度有效降低,下半年生猪存栏减量或有限
据目前国内各地复产情况及疫情实际发生情况综合考虑,卓创认为,8-12月份国内生猪损失量或趋于平稳。8月份或因西南市场疫情仍处尾声,抛售现象仍存,全国存栏或再度小幅下滑。9-10月份因今年3-4月份补栏积极性的提高,生猪存出栏量或有小幅上升的可能。进入11-12月消费旺季,国内生猪及猪肉调运频率或再度增多,在没有疫苗和有效防治药物前提下,局部仍有发生疫情的风险。
目前国内生猪养殖密度已有效降低,且中大型及规模养殖场占比明显提升,这意味着生物安全防控级别的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后期发生疫情的频率及几率均会较前期降低。由于生猪养殖周期较长、商转母养殖效率降低等原因,下半年生猪存栏量仍或整体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
复产仍需多方政策支持,问题与建议解读
1.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制难度大
目前国家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及技术团队进行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的研制,但实际进展速度较慢,除该病毒本身疫苗研制难度较大原因外,养殖端对研发的配合度较差是影响进程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农业农村部疫情通报起数不足160起,但国内实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各类型养殖场数量众多,由于政策补贴实施情况不佳,多数未被通报疫情的养殖户会选择自行处理栏内疫病生猪,这直接导致科研人员采集不同样本的数量不充足。同时据了解国内存在养殖户对下乡走访的科研人员不愿做过多细节的解说的情况,给疫苗研发带来一定客观上的阻挠。
目前国内疫情高发期已过,但国家及各级政府仍需不断努力寻找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样本点,增加科研机构样本容量,给予相应的补贴及说服,方能更有效的配合研发机构。
2.鼓励养殖政策扶植力度仍不足
目前随国家及部分省级政府已出台相应的鼓励养殖的政策,个别省级政府甚至出台了“强制指标”政策。但据悉,因害怕非洲猪瘟疫情风险,底层政府多无明确的兜底政策,中小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差,因为一旦感染疫情就意味着前期所有投入血本无归,甚至存在负债风险。
因此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或出台明确细致的养殖“兜底”政策,且可签署有效合同,具备法律效益,保证养殖户的利益,让养殖户看到利大于弊,方能有效促进补栏。
3.捕杀补贴支持工作仍需重视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的相应的捕杀补贴政策,但据了解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到位,即便在补贴范围内的养殖户申请补贴的程序复杂、时间进程较长、补贴金额不足,消息面不利因素重,对养殖端打击力度较大。
各级政府需真正重视补贴政策的执行,简化审核程序,做到通报后补贴可快速到位,并对前期通报并补贴足额到位的养殖单位进行正向宣传,提高养殖端补栏信心。
4.局部地区复养环保限制较大
国内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多地划定了禁养限养区,主要集中在水网发达、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局部疫区主产区存在利用环保政策提高养殖门槛,为阻止非洲猪瘟疫情传播,武断卡掉部分养殖单位的情况。
而目前国内供应端缺口已较明显,相对猪肉消费的民生问题,国家政府应慎重考虑环保与民生的重要程度。因限养禁养区之前养殖密度小,发生疫情数量亦少,复养成功率更高,那么局部划分并不合理的限养区或可以成为更好的养殖基地。(来源:卓创农业)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