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入两三千到年入30万 石斛种植带来奇迹

s2g4h5 农村创业 2019-04-10 09:18:00

从年入两三千到年入30万 石斛种植带来奇迹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之一。

  当前,乡村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方力量都在聚集起来,为乡村振兴助力。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推出《新时代里访乡村》系列报道,节目围绕产业兴旺、改革创新、乡风文明等主题,展现各地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新做法、新变化和新气象。

  五年时间贫困村变小康村 石斛仙草帮大忙

  2017年12月9日,虽然已经进入旅游淡季,但在贵州省赤水市转石奇观景区里,前来游玩观赏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

  贵州省赤水市地处川黔两省交界处,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景区讲解员吴玉洁每天都是这样忙忙碌碌,接待来自远方的游客。

  赤水市地处于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内,山多沟深,自然条件恶劣。2014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100户2641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8%。然而,仅仅过去三年,2017年10月31日,赤水市却退出贫困队列,成为贵州省率先脱贫摘帽的贫困市。

  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组织委员 陈庆峰:2011年我们凯旋村还是省级二类贫困村,但是在去年2016年我们凯旋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0多。目前凯旋村也是我们赤水周边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示范村。

  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风光秀美,但是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山多地少,放眼望去到处是乱石窝,很多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

  百姓的生活艰难,政府的日子也不好过。2006年赤水财政收入不到1.5亿元,但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却高达数十家。一方面环境遭到破坏,另一方面百姓贫困,如何带领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成为地方政府必须向百姓交出的一张答卷。保护生态环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既是发展倒逼的转型使然,也是科学制度实行的必然结果。

  打这以后,赤水确立了“生态立市”的目标,通过逐年退耕还竹、封山育林、减少森林采伐等措施,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走出一条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新路。

  赤水当地生长着一种特有的植物--金钗石斛,属于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石头和树木上,因含有石斛碱,它的茎和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尤其是在降血压、血糖、血脂都有着很好的疗效。

  那么,到底该怎样才能把金钗石斛变成钱呢? 2014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凯旋村开始了土地流转,他们先后引进了三家企业发展石斛产业,将无法耕种的乱石滩流转给企业种植石斛,并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向村民提供种苗、传授技术。

  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很快让村民有了干劲。熊云凤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石斛一亩地每年可以产出200公斤到250公斤石斛原材料,按市场价60块钱一公斤,一亩地能够稳定收入一万多元。

  贵州省赤水市旺隆镇石斛种苗繁育基地负责人熊云凤:在我们旺隆基地,我们带动了有60多户贫困户,平时采摘季节,我们在这里上班的时候有100多个,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

  凯旋村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大多数是儿童和老人,为了带动村民致富,企业将村里的老人组织起来,结合石斛生长周期长的特点,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每月也可以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除此之外,企业在村里还组织种植金钗石斛培训班,帮助种植户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从年入两三千到年入30万 石斛种植带来奇迹

  金钗石斛的药用价值非常高,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赤水金钗石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常年年收购量在200——300吨之间。由于采集无节制,野生石斛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赤水市野生石斛年产量不到两吨,金钗石斛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在打造生态美的同时,赤水市政府提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金钗石斛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帮助农户脱贫增收。

  袁图会是旺隆镇红花村的村民,在种植石斛之前,她一直过着种菜卖菜的生活,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

  当时,在政府宣传种植石斛的背景下,从未有过种植经验的袁图会也跃跃一试,但是刚刚接触石斛,她就遇到了麻烦,首先资金和种苗的来源就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正当她一筹莫展时,政府伸出了援手。

  贵州省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村民袁图会:政府有一定的补贴。我们再自己掏一部分钱,政府这边也有贴息,我们的种苗是信天公司给我们提供的。

  有了种苗,袁图会开始慢慢学着石斛种植,为了学习种植,她跑遍了十里八乡,四处学习农艺技术,并很快建起了两个大棚,从育苗开始干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她踌躇满志的时候,袁图会又遇到了天灾,那一年红花村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

  袁图会:当时是竹子棚,把那个棚压扁了,把那个苗压坏了。大雪过后,家里人都催她不要再做这个生意了。但是她始终坚信,金钗石斛一定可以让她走出贫困。

  渐渐地,袁图会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种植石斛的技术,2016年,袁图会种植的石斛让她一下子赚到了5万多元钱。第一桶金让袁图会喜出望外,她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在大棚里规模化种植石斛种苗。

  垒石栽培金钗石斛是赤水农民的一大创举。这些看似很不起眼的石旮旮、不长庄稼的石头地,被当地农民就地取石,垒成一个个2立方米大小的石头山,种上原生态金钗石斛。于是,袁图会除了大棚种植外,也在自家的后山进行垒石栽培。经过3年的努力,袁图会的种植规模风生水起,从当年的两个棚发展到现在的60个棚,种植了300多万株石斛。2017年的经济收入达到三十万元。

  袁图会:付出的心血也比较多,一开始我注册这个微型企业加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自己干,白天在外面的地上,晚上回来就是在家里加班,基本上都是到12点,然后我老公经常到两三点。

  今天,一位外地的熟客要向她买一批石斛鲜条,为了保证能给客户最好的石斛,她和老公决定抓紧去山上采摘。

  因为刚刚下过雨,山里的路格外不好走,不要说采摘,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袁图会告诉我们,品质高的金钗石斛只会生长在山上。在他们赤水丹霞石头上长的石斛石斛碱的含量是最高的。

  袁图会:一般要捡三年以上生的,然后就是看这个有没有掉叶。

  三个小时后,满满的两大筐石斛鲜条采摘完了,袁图会和老伴要赶快下山,趁着日落之前把货尽快发出去。

  袁图会告诉我们,以前因为贫困,她几乎与世隔绝,很少离开家门,如今她不仅忙于石斛的种植,更关心国家对农民的各种政策。今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让袁图会信心倍增,再没有后顾了之忧,袁图会考虑着石斛产业将来的发展。

  袁图会:我现在也准备去发展这个原生态的石斛,计划着土地流转怎么一回事。现在的话这个十九大报告提出这个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也给了我一颗定心丸。我也正好放心大胆的去流转这个土地,再种一部分原生态的话把这个面积扩大。

  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殖 赤水新农村打出三张牌。

  赤水市2014年金钗石斛的种植面积是4万亩左右,2015年达到了5万亩,2017年金钗石斛的种植面积已经近9万亩,很多像袁图会这样的村民都加入到石斛种植中。2017年9月,赤水市政府提出建立金钗石斛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从种苗繁育到加工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金钗石斛品质质量。

  大规模种植石斛,让很多像袁图会的村民富起来。而当初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的企业,效益也十分可观。凯旋村的乱石滩土地流转给了一家专门从事中药产业研发的企业,在考察了凯旋村金钗石斛资源之后,这家企业建立了实验室进行栽培。他们将培育好的种苗提供给种植户,等到石斛种植好之后,企业再从村民手中收购进行深加工。培育一株优良的金钗石斛,从育苗到收割往往需要八年时间,而其中在实验室里的组培尤为关键。

  某药业公司生产总监 王大明:现在我们正在对我们的石斛原料进行检验,确保我们检验合格的原料投入生产。一个是冻干的,一个是烘干的,冻干的最大限度保留了我们的有效成分,含有叶绿素,它的颜色都不一样。

  据王大明介绍,一直以来,石斛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都是卖原材料,或者简单加工成饮片,目前他们准备向石斛的深加工方向努力。

  王大明:我们正在和有关的大专院校、研究院校进行石斛的深度加工。按照我们公司销售和生产的规模情况,目前整个赤水的种植基地仅能满足我们公司加工量的三分之一,未来如果我们公司的深度加工其它产品开发成功以后,缺口会更大。

  “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殖”发展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依托竹海,发展竹造纸、竹工艺打造生态工业;利用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服务业,是赤水建设新农村打出的三张牌。

  目前凯旋村整个村的石斛种植面积有6000多亩,流转的土地不仅使每户村民每年可以得到500元的流转金收入,还使凯旋村的村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更多的从事起石斛加工、餐饮服务等二产三产行业,目前为止凯旋村开设农家乐达到120余家,从事二、三产业的老百姓达到了1700多人,占了村里整个人口的一半。

  赤水市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胡生朝:我们下一步发展想通过三变的模式来助推石斛产业的发展,采取政府平台公司加专业实体公司、加村集体加农户的模式。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发展中资金的问题,二解决了这个技术和标准化建设的方面的问题,三就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四就是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调查时记者了解到,扶贫攻坚以来,赤水市已经打造10万亩金钗石斛、100万亩丰产竹林、1000万羽乌骨鸡、1万亩水产养殖为重点的农业扶贫“十、百、千、万”工程。先后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5.8亿元,发展金钗石斛原生态种植7.9万亩。金钗石斛产业覆盖贫困人口1058户3893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

  半小时观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重在实践既要绿水

  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是贵州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发展要实现的重要目标。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贵州,因“山”而特,因“绿”而美,是中国的一个宝贝。赤水市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让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完美的诠释。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