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7700多户农民养黑山羊,黄冈“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的致富梦

liuyiang871029 农村创业 2019-04-09 02:08:00

带7700多户农民养黑山羊,黄冈“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的致富梦

  暮春时节,在大别山南麓罗田流传一首民谣:“早上醒来听着鸟儿叫,回头看见老婆笑。白天跟着锦秀放好羊,回家照顾爹和娘,高高兴兴送儿上学堂。”

  民谣唱的是农户养羊致富、合家团聚的美好生活。而民谣里的“锦秀”,指的是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

  她13岁离家外出打拼,历经风雨,从青涩打工妹蜕变为商界女能人;23岁时青春作伴还乡,带领乡亲们发展黑山羊产业,成为“大别山牧羊女”;33岁开始二次创业,创办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如今,已带动大别山区7700多户农户“发羊财”,闯出一条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农户“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新路。2016年10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罗田视察时称其“为全国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脱贫好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联委员……头顶道道光环的刘锦秀,4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全然不说这些,只饱含深情地说:“我是大别山牧羊女,这辈子就想着干成一件事儿:养好羊、卖好羊,带着乡亲们一天天把日子变得不一样。”

  “我的心永远在这片山里”

  1993年春节后,因为家贫,年仅13岁的刘锦秀,揣着母亲的身份证,带着50元钱和一只母亲出嫁时的木箱,踏上外出打工路。

  “含泪离家的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证明女儿不比男儿差。”

  回忆童年,刘锦秀心起波澜,一度哽咽。她出生大别山区茫茫大山褶皱里的一个贫穷山村——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土坳村。自小她家境贫寒,为了生活,少小离家,在外打拼,决意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口家乡话,张嘴就遇冷眼。好强的她一面打工一面自学,读拼音、背字典,自修大学文聘。在外漂泊10年,卖过服装,摆过地摊,当过幼教……21岁,在黄州有了幸福的小家庭;事业上也有发展的平台!

  “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孩子也有了,可我总觉得似乎还缺少一点什么,时常头痛头晕。而一回到罗田老家,踩着泥巴路,闻到泥土香,听到牛羊叫,和奶奶说说话,到垸前屋后转一转,闻着炊烟味,身心就释然了。我才发现无论离家多么远、多么久,我的心永远在这片山里,我的根永远在这片山里。”刘锦秀感慨道。

  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披星戴月的父老乡亲,勾起她的乡愁和童年记忆。“我在城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的妹妹们、乡亲们还在大山里过着穷日子,该为她们做点什么?”刘锦秀不忘出发的路,回乡创业的念头愈来愈强烈。借钱、给物“输血”不是长久之计,要“造血”!回乡创业渐渐在她头脑里明晰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和咨询论证,2004年初夏,刘锦秀作出抉择:回乡养羊,发展大别山黑山羊产业。

  她毅然放下城里的事业,带着所有资金和父亲一道钻进深山。从此,开荒、种草、盖羊圈、搭草棚,住进了四处透风、蚊叮虫咬的草棚子。羊下小崽,她在羊圈打地铺,一身腥臊,一头草渣;羊生病,她背起来就往镇上兽医站跑,穿林淌水,翻山越岭。还挤时间挑灯夜读,如饥似渴学习养殖技术。

  从47只小羊起步,冬去春来,种羊繁殖,她的羊群越来越大。第三年,刘锦秀养羊终于赚钱了,虽然只有十几万元,但她却比从前赚上百万元还要高兴,因为她终于看到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曙光。

  “变成一盏灯,照亮更多人”

  凭着坚韧的毅力和科学的养殖方式,刘锦秀取得了成功。眺望苍翠大山,目视破败村舍,她希望由手握一盏灯变成一盏灯,照亮更多乡亲脱贫致富路。

  2007年,刘锦秀注册成立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四处登门劝说有条件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入社条件十分优厚,合作社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种羊、统一栏圈建设、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羊肉,让一些乡亲心里也有底了。

  作为合作社的“领头羊”,她深知带领乡亲们“发羊财”,首当其冲是要养好羊,手中的羊鞭千钧重!

  为了优化品种,她跑遍了多个省市,引进了南江黄羊和波尔山公羊,与大别山黑山羊母本进行杂交,在不改变黑山羊肉质的情况下,提高了黑山羊的成长速度和个头。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得益彰,在精准扶贫大决战中,她推广林下种草养羊模式。通过实施天然草地改良、板栗林下种草养羊和稻田种草示范,带动养羊户种草2万多亩,不仅解决了养羊户青饲料四季均衡供应,保证了黑山羊四季均衡增膘,还为大别山近百万亩板栗林开辟了一条种草养畜立体开发的新途径。

  养好羊还需卖好羊,让羊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为了解决销售难问题,2011年,她注册成立了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年屠宰加工30万只肉羊的现代化肉类食品加工项目,重点研发“全天然、纯绿色”高档羊肉食品。精品羊腿、羊蝎子、羊排以及羊肩、羊颈、羊腰……刘锦秀从内蒙古请来屠宰师傅,对羊进行屠宰分割,利润率陡升,农户每只黑山羊要比过去多卖400元。

  为了让黑山羊走出大山,她实施品牌化战略,成功注册了“薄金寨”“三里美”羊肉商标,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5年被省工商局授予“湖北省著名商标”。“薄金寨”羊肉连获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农产品称号;获“湖北市场最具竞争力食文化品牌”和“湖北好食材最佳风味奖”称号。

  与此同时,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市场,探索新型农业电商发展之路。

  当然,创业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养羊路上,刘锦秀也遇到过许多坎坷。最让她难忘的是2008年罕见的雪灾,羊舍倒塌,冷饿死山羊267只,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刘锦秀哭了,一天没吃没喝,也没出门。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坚强,她深知作为“领头羊”,自己肩负着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希望!第二天,她踏着泥泞的雪路走出大山,到省里请教畜牧专家,重新制订计划,投入20多万元重建倒塌的羊舍,购回新品种抗寒高产种羊,锲而不舍地奋进在养羊路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跟着刘锦秀唱“牧羊曲”。截至目前,名羊公司暨合作社联系带动大别山区山羊养殖户7700多家,其中罗田养羊社员户2600家,形成了以罗田为核心的跨县域连片发展的大别山肉羊商品生产基地。社员户年出栏肉羊15万只,总产值近亿元。

  “返乡创业15年,经历过许多艰辛,遭遇过挫折失败,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无论怎样,我都选择坚持,因为我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父老乡亲爱得深诚!”刘锦秀满怀深情地说,“每个人都是一盏灯,只不过亮度不同。我既然是‘领头羊’,就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变成一盏更亮的灯,照亮更多的人!”

  “我是大别山牧羊女,要和乡亲一道唱响‘牧羊曲’”

  随着“薄金寨·锦秀羊”牌黑山羊系列产品远销大江南北,罗田山沟沟里的“牧羊女”带领农民靠养羊脱贫奔小康的故事渐渐传播开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锦秀头顶光环光芒四射。

  当选人大代表,履职五年间,刘锦秀提了20多件建议,包括大别山地区生态保护、南方草食畜牧业发展、山区产业脱贫等方面。最让她感到自豪的是,她提出的“大别山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全国人大的大力支持,农业部、财政部就此开展专项调研,并推动大别山区试点工作,政策的倾斜让山区养羊户数量大幅增加。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时,刘锦秀自豪地告诉总书记:“我是大别山牧羊女。”习总书记开心地笑了。从此,“大别山牧羊女”就成为刘锦秀的代名词。

  当全国脱贫攻坚战斗号角吹响时,刘锦秀激动开来,决心全力以赴参与罗田精准扶贫。

  在市县政府的支持下,刘锦秀参与“五位一体”,成为政府抓黑山羊产业脱贫的依托,成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依靠,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全程技术和回收等十项服务。一大批贫困户跟着刘锦秀养羊走上脱贫致富路。

  罗田县平湖乡秋千厂村2组村民张艳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过去长年离家外出打工,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2010年,刘锦秀吸纳他加入养羊合作社。在他遇到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刘锦秀为他更换了种羊,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回收肉羊。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张艳华现存栏黑山羊418只。2016年出栏肉羊220只,收入28万余元,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新一轮精准扶贫中,张艳华带动8个贫困户养殖黑山羊,成为当地大户带贫困户养羊致富的典范。

  与此同时,刘锦秀瞄准高端消费市场,创新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为贫困户卖好羊。“如今北京、武汉的大酒店,客人每点一道‘锦秀羊’,就会给贫困老区捐3块钱。”2016年起,她在北京、武汉建立了羊肉直销办事处,几百家餐饮企业认购贫困户的黑山羊,劲酒集团、武钢、山河集团等几十家企业食堂采购名羊公司的产品,以此助推产业发展,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

  如今“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已被全国推广,“消费扶贫”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刘锦秀称这是“万里长城只走了一步”。“这条养羊路走了15年,对我个人来讲,我的梦想才刚刚开始起航。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关键的攻坚拔寨期,作为一个产业的带头人,更多的是压力伴着动力,要更务实地走好每一步,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唱响脱贫致富‘牧羊曲’。”她面朝青翠大山说道,目光坚毅,信心坚定。

  【记者手记】

  一切源于对故乡最深沉的爱

  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诗中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采访刘锦秀之前,脑海中一直有个疑问:一个出生于大别山南麓穷苦农民家庭的瘦弱女子,一个仅读过5年书、13岁就踏上外出谋生之路的打工妹,是什么力量支撑她走到今天?

  和刘锦秀接触交谈,感到眼前的她知性优雅,内心强大,字字珠珠,释放温度。听她的成长和返乡创业经历,记者心中赫然开朗——

  钢一样的意志,决定了她有好学上进的韧劲。虽然早早辍学,但她从未放弃学习和上进。在外打工的时候,自学拼音、背字典,光字典翻烂了五本。为了养好羊,她主动拜华农大和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为师,积极参加相关培训班学习,逐渐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每年两会,她认真听代表发言,要做满满三本笔记。工作再忙,每天都留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看报纸,从网上了解信息。

  海一样的抱负,决定了她有不胜不休的胸襟。在缫丝厂打工,别人一分钟穿24个磁眼,她苦练几天就能穿32个;经营杂货店时,走街串巷推销;发展养殖产业时,遭遇不少困难和挫折,她始终保持不服输的劲头,不胜不休。特殊的家庭环境,铸就了她从小就特别能够吃苦耐劳的秉性,十几年摸爬滚打的创业历程,练就了她一副不畏艰难险阻的硬骨头。

  山一样的情怀,决定了她有记住乡愁的暖人心。小时候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打拼十年后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她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可她偏不这么想,她要为自己的人生梦想添彩,为家乡的脱贫致富出力。大山一般的温暖情怀,指引她回乡创业,助乡亲圆梦。

  这一切,源于她对故乡最深沉的爱。历尽辛酸童年,经过艰辛打工岁月,回乡创业路上又几经挫折……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她都会勇往前闯;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她都义无反顾,不胜不休。

  采访结束时,脑子里回荡着习总书记的铿锵话语——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请相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携带者、观望者。

  “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不正是这样吗?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