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农业”?
“中医农业”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产生“1+1 > 2”效应。“中医农业”的具体应用,能够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
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生态农业与中医农业
生态农业的内涵是指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它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效益统一,达到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一般认为,生态农业具有四大特点: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和持续性。而“中医农业”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系统性,即着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是农业内部保持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对稳定和谐的本质要求;二是综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效应,也就是通过综合的手段,达到综合的效果;三是整体性,即作用范围是整个的、全部的,强调覆盖所有生产单元和种养循环链。
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从生态农业和“中医农业”的基本含义分析,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原理上是相通的,方法上是可借鉴的,技术上是可共享的。从二者的内涵、外延分析,狭义上讲,二者内涵有所差别,“中医农业”强调中华传统医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应用,是古为今用、融贯古今;而生态农业则强调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改造传统农业中的具体应用,是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但广义上讲,二者外延基本一致的。
专家表示:“中医农业”是当“中医农业”的重要性今最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高产优质、色香味俱全、多功能性、保鲜期长等优势。我在第 15 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 罗马 ) 作“中医农业”专题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总干事听到我们的汇报,表示“中医农业”将列入 FAO 工作计划。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我们认为新动能的产生应当树立创新思维,将与农业相关的传统领域和现代科技结合,产生新的发展动能,可以带来农业发展新契机。
“中医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作用
1.“中医农业”技术研究的迫切性
“中医农业”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可以在“两药、两料”(农药、兽药、肥料和饲料)四个领域广泛应用,即利用中医原理和方法将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和天然矿物元素研制成促进动植物生长、防治动植物疫病的营养物质或药剂配方,可以有效实现有机生产、降低药物残留。目前在很多地方,化学药剂的使用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给中医药农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2. 目前“中医农业”研究进展
中医原理和技术方法在农业应用目前在全国发展迅速,同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包括机理研究方面等)、实践经验和成果。各地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中医农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有关专家说,全国 380 万家农业经营主体,有 1/3 在做“中医农业”相关的工作,1/3 在创造条件做,基本上所有都有意愿。2016 年我们在网上发表一篇文章,现在有一千万的点击率。
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例如:用遗传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方法来提高药用植物营养液的药效。最近,“中医农业”科研团队发现,在药用植物提取液复配剂处理后的农作物中表达了 3000 多个功能未知基因和 3―5 个功能未知化合物。这个发现为解释“中医农业”农产品高产优质,色香味俱全,具有功能性和保鲜期长等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的机理研究打下了基础,是“中医农业”研究中的重要进展。
“中医农业”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运作机理
1. 基于中草药配伍原理生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以及天然调理剂。
目前,这方面已经研制成功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水果、茶叶、水稻、瓜果和蔬菜等种植业和养羊、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等养殖业。例如,植物保护液既可以提供作物营养,又可以防控病虫害,其有效成分为全新的生物活体,可以使作物恢复到健康生长状态,减少有害生物对作物的侵害,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力和调节作物健康生长的作用,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连续使用不会产生抗性,不破坏生态环境。
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2. 基于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
例如动植物生态链环转化技术将全域营养源经过多重生物转化,借助多种生物体自身纯天然的生物降解、合成、富集和沉积作用等,转化形成综合营养素体系。再如,应用新型高效活性生物技术生产无激素、无抗生素的生物饲料进行畜禽养殖,加上农业废弃物秸秆膨化发酵饲料的配合喂养,可以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种养良性循环高效模式。
3. 基于中医相生相克机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提升农业系统功能。
“中医农业”基地在这方面有成熟的模式。例如,在安徽黄山“中医农业”基地的茶园里,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驱虫、杀虫、引虫、吃虫;茶园种植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抑制杂草生长,无需使用除草剂;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和喜欢适度遮阴特点,种植花香、草香、果香植物为茶叶增香,又可以为茶树适度遮阴,为茶树创造一个适宜的健康的生态环境。我们云南农业大学的院士,主要贡献之一也是在水稻田边上种中草药,稻子长得非常好,而且味道也好。
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2016 年 6 月和 8 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听取关于用“中医农业”提高“杂交水稻”质量(口味)和产地环境的设想汇报后表示 : 这个项目好,这个项目大,我可以当项目的顾问,我在全国各地 19 块“杂交水稻”实验田都可以当该项目的试验田。
本文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国际中医农业联盟首席科学家章力建在“第九届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谈到中医农业,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
章力建――“中医农业”开路人之一。
专家简介:
章力建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博导,贵州省原省长助理(省委委员,省政府党组成员)。现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科院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会长,农业农村部科技委委员,生态环境部科技委委员,国际中医农业联盟首席科学家。
1982年,在比利时国立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3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4年,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
1995年,任贵州省省长助理。
2000年,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2004年,首次提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治”并出专著。
2010年,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局巡视员。
2016年,首次提出“中医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农业应用(中医农业)”并出专著。
发表相关专业文章100多篇,出版专业著作10多本。
章力建: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