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高粱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从播种后至收获前的田间作业为田间管理。此期间田间作业较多,延续时间也长。同时,作业的时间性和技术性较强。中国高粱的栽培,讲究精耕细作,长期的栽培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田间管理经验。通常采用的措施有间苗、定苗、中耕与除草(铲趟)、追肥、灌溉、防治病虫和防御旱、涝、低温、霜冻等。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根据高粱不同生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运用各项管理措施,保证和调节正常生长发育,防御意外灾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高粱田间管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老农经验之谈
前期管理,前期系指出苗至拔节这一期间,是生根长叶形成营养器官,积累有机物质,为生殖生长奠定基础的生育时期。此期的特点是根系生长速度快于地上部的生长。幼苗长势和长相的好坏,对形成合理群体及最终产量均有很大影响。一般认为,丰产的前期诊断指标是发根早,根系发达,叶片宽厚,叶色嫩绿,幼苗蹲实。栾本荣等(1966)提出过中晚熟品种熊岳253亩产500kg的前期诊断指标。
在高粱田间管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老农经验之谈
梁亚超等(1979)对早熟杂交种齐杂1号亩产500kg的前期诊断指标也做过研究(表10-2)。应当指出,尽管不同地区、不同主栽品种、不同产量水平,前期诊断指标不同,这需要根据试验取得,但前期管理的中心任务却是一致的。即促进根系发育,培养发达的根群。同时,适当控制茎叶生长,实现苗齐苗壮。为此,前期经常采用的必要管理措施有查田补苗,间苗定苗,二、三类苗提级,蹲苗,去集与促囊,中耕、除草(铲趟与深松)等。
在高粱田间管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老农经验之谈
查田补苗,在大而积生产中,常因播种质量不好或种子品质低劣,或因干早、风蚀、霜冻、虫害等灾害影响,造成缺苗断条,减少单位面积实有株数。因此,及时查田补苗是保证全苗的一项要管理措施。补苗,一般采用催芽补种和移栽两种方法。出苗前后,发现坏种缺苗时,应及时补种。补种所用的种子要先行催芽,待芽子露白即可播种。摘情不好时,要坐水补种。
在高粱田间管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老农经验之谈
缺苗严重又未及时补种的,可选用4-6片叶龄的健壮幼苗,于雨后带土坐水进行移栽。移栽后要保持原覆土深度,即封坦至幼苗基部的白绿相间处。过深与过浅,都不利于幼苗成活。过浅或封土不严易风干死苗,过深则不易发苗。为确保全田幼苗生长整齐一致,对补种或移栽的幼苗应偏施肥水加强管理。
在高粱田间管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老农经验之谈
间苗与定苗,在目前栽培水平下,高粱生产田的播种量仍很高,往往几倍于实际留苗数。因此,出苗后播种行内的幼苗十分拥挤,互相争光、争水、争肥,从而导致根系和茎叶生长不良,产生黄瘦细弱的幼苗。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早间苗、早定苗。山西省流传的"(高粱)间寸,顶上粪"的农谚,说的就是早间苗和早定苗的好处。山西省忻县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4)查明,苗高2寸间苗、4寸定苗(约3-4片叶)的亩产408kg,比4寸间苗、6寸定苗(约4-6片叶)的亩产392.8kg,增产3.8%。
在高粱田间管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老农经验之谈
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4)证明,3-4片叶间苗的比7片叶间苗的可增产10.7%。早间苗应掌握在次生根扎入地下之前进行。这时不仅容易剔除多余的幼苗,且又不会造成伤根。若5叶期以后间苗,根系已交错盘绕,不但间苗费工,且易伤害留下幼苗的根系,或只将幼苗拔断,留在土中的残株还会重新长成幼苗。故此在幼苗生长3-4片叶时定苗为宜。
在高粱田间管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老农经验之谈
人工手(锄)间苗和定苗,其好处是能够人为地进行选择,留壮苗去弱苗,留大苗去小苗,保证留苗合理,间距整齐一致。人工手间苗的技术要求是,先除草后间苗,先间密度大的,后间密度稀的,去掉杂株和病株,等距留苗,分布均匀。在间苗的同时,用手锄在苗间串动松土,扒去根旁表土,锄净护根草。
在高粱田间管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老农经验之谈
二、三类苗提级,由于播种的深浅、覆土的厚栽以及肥水条件等不一,在同一田块里常会出现弱苗,晚生苗等"二、三类"苗。这类幼苗先天不足,不及时采取措施挽救,就会受到大苗的拥挤越来越弱。成熟时穗子小,产量低。因此,定苗后应及早给弱苗、小苗追施速效性氮肥,促使"二、三类"苗尽快提级,赶上整齐健壮的一类苗,实现全田苗齐苗旺。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以及支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