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幼雏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
幼雏是指孵化出壳至1月龄的小孔雀。刚孵育出的幼雏机体发育不完善,适应环境的能力低。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特别重要,它直接影响幼龄孔雀的成活率。因此,需要特别精心照料和管理。
一、幼雏的生理特点
要培育健康优质的幼雏,首先必须了解其生理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进行饲养管理。
1.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
刚出壳的幼雏(图1、图2)体小体弱,机体各项机能发育不健全。被毛稀疏而短小,体温尚未达到正常体温,自行调温能力差,很难适应环境温度,过冷、过热均不适宜。因此,在育雏期必须进行人工调温,使幼雏生活在既不感到冷,又不觉得热鹊舒适?度环境中。直至幼雏的体温调节机制趋于完善后,根据情况逐渐脱温(停止保温)。
孔雀幼雏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
孔雀幼雏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
孔雀幼雏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
2.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
幼雏在出壳后的前 4 周内快速生长,每周体重增加可达1倍(图3)。其单位体重的新陈代谢率高,因此,育雏期间要求供给充足优质、易消化的高蛋白质全价饲料。
孔雀幼雏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
3.消化能力弱
幼雏的消化道发育不完善,容积很小,贮存食物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但幼雏生长发育快速,单位体重的新陈代谢率及营养需要量较大,因此,在饲养上应做到给予优质、营养成分高且易于消化的饲料。在管理上要做到少量勤添饲喂,不间断供应饮水,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若此时饲养管理不当,则易造成幼雏因消化不良引发肠道疾病的问题。
4.幼雏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孔雀特别是幼雏比较神经质,任何异常的刺激都会导致其惊恐不安,四处乱窜,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在育雏期及以后各饲养管理阶段,应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做到规范、程序化作业。如果饲养环境较复杂,条件差,最好的措施是把会引起幼雏应激的诸多条件(如各种异常声音、电闪雷鸣、各种亮丽颜色等)在出壳后短时间内(30h)让幼雏逐渐适应,并逐渐习惯于接受这些刺激。以后就不会因这种刺激引起过度惊吓。
5.抗病性差
幼雏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病力较成鸟差,但比家养禽类强,尽管如此,禽类的多种疫病仍可传染给孔雀,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因此孔雀不得与其他家养禽类混养。如能阻断和及时消除发病诱因,幼雏可健康成长。即使因不得已而导致幼雏发病,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治处理,并结合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其恢复健康的速度要比家养禽类快。
6.缺乏自卫能力
幼雏几乎没有什么自卫能力,易受各种食肉野鸟和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攻击和侵害,所以,在育雏期间防备天敌的侵害措施要到位。
二、育雏方式
饲养者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幼雏的数量及育雏的季节等因素,来确定育雏方式。一般有箱育雏、网上育雏、地面平养及坑上平养等方式。
1。箱育雏
箱育雏就是在育雏室内用木质、纸质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箱子作育雏箱,箱内垫有稻草或旧棉絮,箱的顶部吊挂电灯泡进行加热,使育雏箱的环境尽可能与自然繁殖的环境相近似,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育雏器来育雏(图4)。育雏箱可采用通用设计也可根据育雏舍的大小和布局来进行特色设计,一般顶部留有不少于两个通风孔。将幼雏置于育雏箱中,根据室温高低、幼雏日龄及供热灯泡的大小来确定供热灯泡的数量和悬挂高度。一般将60W的灯泡悬挂在离幼雏40 - 50cm的高度来供热保温。如果室温在20℃以上,挂1盏60W的灯泡供热即可;如果室温低于20℃,则要增加供热灯泡的数量。幼雏初次采食和饮水时,用手捉住保定好幼雏并将其嘴部轻触饲料或将少量饲料塞人幼雏口中诱导其采食;将幼雏嘴部鼻孔以下的喙部按入水中停留数秒,让其学会饮水。之后再放回保温箱内,这一过程是帮助其熟悉饲料和饮水。夏季不论是白天或者晚上,育雏箱顶部应有防止昆虫叮咬的防护措施;如不打开箱顶盖,其上的通风孔也应盖上一层纱布。如果室内温度过低,通过在育雏箱上加盖单被或者增加供热灯泡的数量来调节箱内温度,但要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持箱内的湿度。一般当幼雏日龄达到4-5日龄时,外界环境气温在18℃以上且无风时,可在临近中午时适当让幼雏到室外活动,这样可以让幼雏及早熟悉和回归自然环境。及时检查、更换育雏箱内的垫料,使之保持松软适宜,卫生清洁。
育雏箱育雏投资少,但温度控制烦琐不易掌握,需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仅适于少量饲养及小批量培育1 - 10日龄幼雏。而采用育雏器育雏,温度恒定,易于管理,适于大规模饲养。
2。网上育雏
网上育雏即在离地面50 - 60cm高处,在网床上架上丝网,把幼雏饲养在网上(图5)。网上平养的优点是雏、粪分离,粪便直接漏到网下,幼雏基本接触不到粪便,减少了幼雏与病原的接触机会,对防止球虫病和消化道疾病有明显的效果。网上平养不用垫料,减轻了劳动量和作业程序,减少了对幼雏的干扰,从而减少幼雏发生应激的可能,提高幼雏的成活率。但网上平养造价相对较高。
孔雀幼雏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
工厂化养殖场常采用大群全舍网上平养育雏或大群围栏网上平养幼雏,小型养殖场及农村养殖户一般可采用小网育。网床一般由床架、底网、围网组成。网床的大小可以根据育雏舍的面积、舍内布局和操作方便等来安排设计,大小为1.5m X 0.6m较合适,床距地面的高度为50 - 60cm。床架可用木、竹、三角铁等制成,采用网眼大小为X 1cm 网目的塑料质或铁质底网,在养0 -21日龄的幼雏时在底网上铺一层 0.5cm 网目的塑料网即可。网床的周边应圈有高度为40 - 50cm(床面以上的高度)的围网,以防幼雏掉到地面。网床的设计除了考虑育雏的需要外,还应考虑以操作方便为宜。
采用网育,要求室温能达到幼雏的需要,特别是育雏第一周温度要达标。育雏室内温度可通过火炉、暖气、红外线灯、地下烟道、天然气等供暖设备供热来达到要求。
3.地面平养
地面平养就是在铺有垫料的地面上饲养幼雏,这种育雏方式最为经济,简单易行,无须特殊设备,是目前小型养殖场和农村养殖户普遍采用的方式。缺点是幼雏直接与垫料和粪便接触,卫生条件差,易感染疫病,并且要占用较大的房舍面积。此外,为保证垫料不潮湿霉变,需要勤翻动或更换(包括部分更换)垫料,劳动强度大。地面平养要求地面最好是光滑水泥地面,排水性能好,这样便于清洗亦清洁卫生。
地面平养应有围栏,围栏用竹制、木质或纸质板材均可以,将育雏室围隔出若干个育雏小区。育雏围栏的作用是将幼雏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栖息、活动,这样幼雏不会因离保温器太远而受寒,又容易找到饮水和饲料。以后随着幼雏日龄的增长、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增强而逐渐扩大围栏的范围,扩大了幼雏的活动空间,又不致受热。育雏室内育雏围栏的高度一般50cm 即可。育雏围栏围成小区的长与宽取决于所采用的保温设备及每群育雏数量的多少。用斗形或伞形保温伞保温(保温伞直径100cm左右),围栏距保温伞的边缘为0.5 - 1m,也可直接将育雏围栏围在保温伞盖下方以护热,使小区的大小与保温伞盖的覆盖范围相当。直接用红外线灯泡供热保温,则宜将育雏围栏围在灯泡下的较小范围内。育雏围栏围成的小区,在开始育雏时可小些,以后逐渐扩大。具体围多少个小区,要根据育雏规模确定。
围栏内的地面铺设垫料,垫料可选用新鲜、清洁、干燥、无霉变的碎麦秸和稻草等,碎麦秸、稻草的长度为5- 10cm。垫料厚度一般在Scrn以上为宜。
地面平养一般采用更换垫料育雏和加厚垫料育雏两种方法。前者是将幼雏饲养在铺有5 - 6cm厚的垫料上,当垫料积存粪便较多污染严重或非常潮湿或部分需要更换时,要及时进行更换。不及时更换垫料,幼雏易患球虫病等寄生虫病、肠胃病,易造成幼雏间生长不一致及饲料浪费。加厚垫料育雏是在地面上先铺一层熟石灰后,铺上8 - 10cm厚的垫料层,当垫料被粪尿污染后,及时翻动垫料并加铺一层新垫料,待垫料厚度达到 20~40cm时为止。该方法虽然垫料不需更换,但要勤翻动垫料,将粪便抖落到下层,潮湿的垫料也翻动到下层,这样有利于发酵。在一批幼雏转群空舍时可一次性将所有的垫料都清除,减少了因勤换垫料而劳动量大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幼雏的应激,垫料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可供幼雏取暖用。
4.炕上平养
用砖、坯或石头砌成土炕,利用炕下面的烟道,给炕加热,在炕的上面育雏。采用这种育雏方式成本低,采暖容易,但同样面临不易控温的问题,容易造成忽冷忽热,幼雏应激大,卫生难以保持,无法进行冲洗,易导致幼雏患病。如果采用此种方式育雏,必须做到“三勤”,即勤通风换气、勤消毒、勤清理卫生。
三、幼雏的培育
(一)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育雏舍及设备的准备,
育雏舍在进雏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房顶要有天花板,门窗必须加铁丝网以防敌害侵入。进雏前要检查、维修取暖保温设备和饲养设备,使之达到使用安装好。
2.育雏舍的清理与消毒
无论是新建禽舍还是原来利用过的建筑,在进雏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
(1)清舍:清扫屋顶、四周墙壁以及设备内外的灰尘等脏污。
(2)清洗:将食槽和饮水器浸泡清洗,再用高效广谱消毒药浸泡杀灭病原微生物,之后用干净的水冲洗干净备用。网上饲养要用高压水枪冲洗笼网,尤其是底网片连接处。墙壁和地面先用高压水枪喷湿,可在水中加入清洁剂,以便于清洗干净。再后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干净,再用加入广谱高效消毒药的水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注意在消毒时不留死角。
(3)周围环境:清除幼雏舍周围环境的杂物,然后用火碱水喷洒地面,或者用白石灰撒在幼雏舍周围。
(4)熏蒸消毒:在进行完上述步骤后把食槽和饮水嘉c5只幼雏配备1个,均匀摆放到电热育雏伞周边,同时把育雏所用的各种器具放人舍中,然后关严门窗,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时要求舍温达到 20℃以上,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要计算好舍内空间的体积,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42ml再加42ml 水,而后加入高锰酸钾21g。注意,所使用盛放消毒药的容器应为广口容器,在熏蒸时应堵严所有房舍缝隙。密闭1 - 2d后打开门窗放气通风,如有可能在进雏前 3d再进行一次熏蒸消毒。
(5)幼雏舍消毒后重新启用前的检查:确保所有设备都正常工作,各项环境指标正常。
3。预热试温
因出壳后的幼雏生理调节机能还不完善,成年羽被未长出,仅靠绒毛无法保持体温,应为幼雏的生存提供适宜温度,特别是低温对幼雏的不利影响更大,所以幼雏舍的升温和保温直接影响幼雏饲养的效果,
(l’)升温设备:幼雏舍升温的方法有锅炉暖气供暖、热风炉供暖、煤炉供暖和地炕供暖等,在气候适宜和温暖季节可采用电热供暖,其主要方式有保厣『秃焱庀呒尤劝寤虻婆荨⒌缬雏器等。保温伞是平养育雏的常见的供暖设备,在保温伞周边设置护栏防止幼雏远离保温伞,利于保温和防止幼雏离开热源;锅炉供暖一般是整室供暖,可以采用水暖和热风炉两种形式,是大型养殖场通常采用的加热形式;烧煤炉和地炕供暖一般用于小型养殖场,这两种形式简单,投资少,但是烧煤炉比较脏,烟筒必须保证不能漏气,相对来讲地炕加热由于是在舍。外烧煤,舍内无污染,空气质量较好。
(2)升温时间:幼雏进舍前 24h必须对幼雏舍进行升温,尤其是寒冷季*节,温度升高比较慢,’幼雏舍的预热升温时间更要提前。幼雏舍的温度要求因供暖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采用保温伞供暖时,1日龄时伞下的温度控制在35 - 36℃,保温伞边缘区域的温度控制在30 - 32℃,育雏室的温度要求 25℃。采用整室供暖(暖气、煤炉或地炕),1日龄的室温要求保持在29 - 31℃。随着幼雏的逐渐长大,羽毛逐渐丰满,保温能力逐渐加强,对温度的要求也逐渐降低,但不要采取突然降温的方法。
4.饲料的准备
幼雏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道短小,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吸收能力差,因此对饲料的品质要求高,应多给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并适当配合青绿饲料,如鲜嫩草叶和新鲜蔬菜等。配制时以淀粉类食物玉米面为主,还应在混合饲料时适当加一些鱼粉、豆粉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购买幼雏的开食料,加青绿饲料混合饲喂,效果会更好。
5.药品的准备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需要准备一些常规的药品和疫苗(种类见本书防疫部分)。药品应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要到相关的防疫部门去购买,防止购买和使用伪劣假冒的疫苗。疫苗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去做,防止疫苗效力降低或失效。另外,还需准备一定数量的常用药品,如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等药物,滴管、针筒、针头、药匙、药棉、胶布、纱布和消毒盒等也应准备好。
6.其他
清洁用具(竹扫把、软扫把、刮粪工具、粪铲、斗车)、水桶和秤也是必备工具。
(二)准时正确接雏
幼雏孵化出壳后应尽可能地缩短在孵化室的滞留时间,因此可以分批次接雏,不能等到幼雏都出壳再同时接到育雏室,这样可以使早出壳的幼雏及时得到开食和饮水,防止这些幼雏体质衰弱,进而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降低其成活率。
(三)满足幼雏的生长条件
1.温度
(1)囟鹊谋U希河捎诟粘隹堑挠壮体温调节能力弱,抗寒能力较差,因此,适宜的温度是幼雏维持正 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对提高幼雏的成活率有重要的影响。出壳第一天的幼雏,需要36 - 37℃的高温环境,从第三天开始育雏的温度每天降低 5℃,直至降低到24 - 26℃。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幼雏出壳后的第1 周,最好饲养在出雏机中,因为出雏机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是可调的,便于管理和控制,这样能有效提高幼雏的成活率。如果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幼雏患感冒等疾病;温度过高,幼雏的代谢过快,导致热应激,幼雏会出现抵抗力下降、呛毛等状况。对育雏室温度的控制,应尽可能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防止高低波动过大,以免导致幼雏发生呼吸道疾病。
幼雏的保温期视季节而定,正常情况下在20 - 30d。应适时脱温,可以进一步刺激羽被的垂长,增强幼雏的抵抗力。脱温过早,幼雏容易受凉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保温时间过长,幼雏的体质衰弱,抵抗力下降。夏秋季节气候适宜,当外界气温高时,幼雏在2 周以后即可白天放到外面育雏,让幼雏充分接触阳光,晚上收回室内饲养,在20日龄时视情况可以完全温;冬季气候寒冷,脱温时间可以适当延后至30日龄。在完全脱温的前几天,若遇突然降温,温可以适当延后,待气温恢复后再完全脱温。1个月以后,可将幼雏从育雏室中移出,在22 - 25℃的环境中即可正常生长发育。
(2)常见的育雏舍取暖方式:
①保温伞供热:保温伞由热源和伞部组成,其原理是热源发出的热量通过伞面反射到网床上,维持伞下温度的恒定。热源使用红外线电热板,悬挂于保温伞内的适当位置。保温伞的伞面是用防雨布材料或薄的镀锌薄铁板制作而成。保温伞距离网床或地面的高度可以通过人工来调节。伞的直径为1 - 1.5m,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保温伞。一般直径为1.5m的保温伞,用1.6kW 电热板来加热,用伞的高度来调节伞下温度,可供250 - 300只幼雏使用。保温伞育雏的好处是伞下的温度易调节,幼雏可以在围栏内适宜温度处采食、饮水和休息。
②火炉取暖:这种取暖方式适宜北方使用,但费工,且温度不太容易控制。散热量大、供热快,面积不超过30rri2的育雏舍用1个火炉即可,选用燃烧值高的燃煤,特别是第一周温度要高,注意夜间要把室温调节好。
③火炕供热:将幼雏放到火炕上,通过火炕的加热来取暖。火炕育雏所使用的燃料易取得,使用秸秆、柴、草、,煤等均可,经济方便。饲养管理工作操作方便,火炕周围围上挡板,防止幼雏掉到地上。炕面上可垫上2 - 3cm厚的碎草或干沙子,在炕中间位置距离垫料5cm高处悬挂一支温度计用于掌握温度。如炕上温度低于育雏最适温度,可在苇席或拦板上罩一层塑料薄膜。还要注意通风,观察温度,随时起罩薄膜,避免因观察不及时温度过高。火炕温度(育雏器温度)控制在32 - 35℃。随着日龄的增加和幼雏的生长,幼雏可以自由上下炕,来选择适宜的温度。
④红外线灯泡供热:红外线灯散发热量大,可在气候适宜的地区或季节使用,由于环境温度较适宜,可直接采用红外线灯泡进行局部供热。一般将红外线灯泡置于保温伞下,距离床面高度在70cm以上。
⑤暖气取暖:工厂化养孔雀常用暖气取暖,用风机调温。
(3)温度适合的判断:保温器育雏是看距离热源50cm 地上5cm处的温度,网上育雏是看网上5cm处的温度,室温看靠墙离地面 Im高处的温度。掌握育雏温度,除看温度计外,还可根据幼雏的动态表现来观察温度高低,
①温度适宜时,幼雏较舒适,吃饱后就休息,虽然喜欢集群,但不扎堆,较均匀分布在保温伞下。
②如果温度低,幼雏聚集在一起互相挤压,俗称“扎堆”,频频发出尖锐的叫声,严重时会发生扎堆挤压死亡。
③如果温度高于适宜温度,幼雏会发生喘息,翅膀张开,频频饮水,食欲下降,排稀便,远离热源,分散在围栏的边缘。
2。湿度
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对幼雏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湿度因育雏方式、季节、日龄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一般育雏前期湿度要适当高一些,随着日龄的增长,湿度可适当降低。育雏第一周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 - 70%;第二周时可适当降低,保持在55%左右。湿度有均温的作用,防止幼雏脱水,并且可降低育雏室的粉尘。在育雏早期,室内温度高,而幼雏较小,活动量少,排出的粪便也不多,如果湿度低,育雏室内可能因干燥而灰尘四起,损害幼雏的呼吸道黏膜,导致幼雏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但湿度过大容易导致霉菌和其他病原菌的滋生繁殖,影响和损害幼雏的健康。通风可以降低育雏室的湿度,但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幼雏身上。
3.正确的光照制度
正确的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是幼雏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同时,光照对今后孔雀的性成熟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在育雏期间多采用自然光照,并补充人工光照。如果是封闭式笼舍育雏,则完全给予人工光照,因此,人工光照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幼雏第一周龄内每日需照光23 - 24h,自第二周龄开始每天光照时间减少50min,直至降至每天8- 9h 光照时间。开放式育雏舍不易控制光照时间,可采用自然光照时间或使用黑红布窗帘遮光来控制光照时间。但对于利用自然光照的饲养场来说,幼雏第一周龄的光照时间是不够的,应补加人工光照。在采用自然光照时,要防止光线过强而诱发啄癖。
育雏第一周,可采用强光照以方便幼雏熟悉舍内环境以及料槽和水槽位置,第二周时减为弱光照,照度维持在10h以下,在具体操作时按每15m2育雏舍面积计算,在第一周时使用60 - 100W的白炽灯泡,从第二周开始换用25W的白炽灯泡,灯泡距离地面高度为2m。
4。新鲜的空气
通风换气,保持养殖室内的新鲜空气,对育雏期孔雀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尤其是用炉火增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幼雏排出的粪便,产生了大量有毒气体,如硫化氢等,再加上幼雏呼出、身体散发的气味,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必将对幼雏的生长和健康不利。根据环境卫生要求,育雏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0.15%,氨气的浓度不得超过0.002%。但通风换气时不能影响室内的温度,尤其是冬季,室内和室外温差较大,既要保持室内有足够的温度,又要通风换气,增加室内的新鲜空气,实际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在通风换气时,可选择在晴天的中午进行,也可以在通气口另外再设立一个缓冲室,使外面的冷空气不能直接进入育雏室,以减少温度的下降速度。
通风换气的目的是为幼雏提供足够新鲜的空气,但应注意通风时要防止贼风。
5.合理的饲养密度
养殖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所饲养幼雏的数量。养殖密度过大,会造成垫料潮湿,采食、饮水不均匀,使部分幼雏生长发育不均衡,啄癖、伤残明显增多;养殖密度过小,虽然效果好,但增加了设备和房屋的折旧成本,在经济上不合适。合理的养殖密度,不仅可以保证较好的育雏效果,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对地面垫料育雏的孔雀按每平方米面积计算,在育雏的前两周养殖密度为30-40只幼雏,3-5 周龄时为20 - 30只幼雏。随着养殖周龄的增长,其养殖的密度越来越小。网上育雏可以比地面平养密度增加20%,笼养可以比地面养殖密度增加一倍[吉山花瑶]。
(四)饲养管理
1.饮水
孔雀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又称“开水”),一般是在初生幼雏纤毛干后3h(出雏后12- 24h)开始。幼雏接运到育雏室后,首先给其饮水,适宜水温为16 - 20℃。饮水可促进幼雏胃肠道的蠕动、胎粪的排除和增进食欲,促进剩余卵黄的吸收。在首次饮水时,饮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水,2h后再饮5%- 8%的葡萄糖水或红糖水。
幼雏开食后要保证清洁饮水供应,饮水中可加入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药物等,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抗生素的添加,可在5日龄幼雏内的饮水中,加入青霉素3000 - 4000 单位/只,或庆大霉素5000单位/只,或链霉素3万单位/只,可顿服或全天饮用。也可以按饮水量计算加入0.05% - 0.1%氯霉素或其他的广谱抗生素,让幼雏自由饮用,或者在每千克水中加入维生素c 0.2mg。6 - 10日龄的幼雏可在饮水中加入0.02%彻底溶解的痢特灵。饮水中加入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也可预防疾病。
初饮后,应当保持幼雏能够不问断地得到饮水供应。正常饲养管理环境下,饮水量的突然变化多是疾病来临的征兆。因此,每天要认真观察,记录饮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开食
所谓“开食”,就是指幼雏第一次吃食。在野外条件下,幼雏在出壳后便能自行啄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在初饮1- 2h后便可给幼雏开食。开食的时机极为重要,过早开食,大部分幼雏不会采食,影响幼雏的整齐度,即使能够采食也会造成消化不良,进而诱发各种疾病;开食晚,也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增加幼雏的死亡。
(1)开食方法:将调制好的饲料撒在料盘上,任其自由采食。
刚开始时,幼雏可能没学会吃食,需要人工诱导。开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再次喂料时,应将上一次的剩料清除干净。
(2)诱食:
①用手指轻轻碰触幼雏的嘴巴,将其逐渐引向料盘。也可掰开幼雏的嘴巴,将饲料放入幼雏的嘴里。
②把青菜切成细丝放在手上晃动,引诱幼雏啄食;或者将切碎的青菜或者是蒸煮半熟的小米均匀地撒在料盘上,轻轻叩击料盘,训练幼雏吃食。
(3)开食饲料:
①可使用全价颗粒饲料;或者是用切碎的青绿饲料与浸泡2h左右的小米、碎米等,按精料与青绿饲料1:2的比例混合均匀。
②将蒸熟的玉米面、全价饲料和切碎的青菜叶按1:1:3的比例混合均匀。
③稀饭,要求饭粒不黏、不硬、不烂、不生,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或白糖,再加入一定比例切碎的青菜,补加骨粉和食盐。
(4)饲喂:幼雏在7日龄后进入快速生长期,应适当增加优质高蛋白饲料的供给和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育雏期的饲料应富含营养,主要由熟鸡蛋、黄粉虫(面包虫)、粉料、青绿嫩草、各种叶类青菜、矿物质(包括骨粉、碳酸钙、贝壳、微量元素等)饲料及多种维生素等组成,以后增加肉末、玉米渣等,饲料的细度为1 - 1.5mm,细粒料可以增强适口性。饲料中应适当加入河沙(每周一次,每100只幼雏每周喂200g,一次性喂完),尤其是网上育雏更应注意加入河沙。前10d.,饲料中加入 0.01% - 0.02%的土霉素和0.02% - 0.03%的痢特灵可预防幼雏肠炎和呼吸道疾病。
日喂量的标准以当天基本吃净为宜。在20日龄前,每天喂饲 6次,从早晨5: 00开始每隔3h 饲喂一次,每次喂料量不宜多,使幼雏吃到九成饱即可,这样幼雏始终保持旺盛食欲,有利于促进幼雏的健康生长发育。从15日龄开始,将全天的饲料在早晨一次性投给,让幼雏随时采食。
3.分群、转群
在幼雏饲养过程中,由于幼雏个体差异、性别差异,会导致群体中大小参差不齐,体格强壮的争抢食物,体质弱小的吃不饱,群体体重发育不均。因此,应及时按性别、体重大小进行分群和调群,这群方便管理。20日龄后及时将幼雏转群到室外育雏间饲养,让幼雏到室外活动。
4.卫生防疫
育雏阶段的卫生防疫工作要严格把关,不可把孔雀和其他禽类一起混养,饲养场内也不要饲养其他禽类。严禁场外人员或别的养殖场人员进入育雏室,必须进入者,要进行严格消毒。对于死雏,要由专人负责焚烧或深埋,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制度,定期进行检疫和免疫。
幼雏的免疫程序:在幼雏出壳后24h内进行马立克氏疫苗免疫接种,7-10日龄进行新城疫L系(Ⅳ系)或clong30首免,并同时注射新城疫灭活疫苗0.3 - 0.5ml/只,13- 14日龄接种禽痘疫苗,25 - 3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进行二免。
从育雏开始就要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抗菌药物。一般多采用痢特灵,预防用量按0.02%混人饲料中,治疗用量按0.04%混人饲料中,喂一周后,间隔3d再喂。
5.防止天敌
孔雀的幼雏自我防范能力差,猫、猫鼬、老鼠、蛇等是其最常见的天敌。不同地区野生动物种类不同,幼雏也会有其他的天敌。防范天敌的措施应尽可能完善,防止幼雏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值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精心看护,防止天敌侵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对幼雏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阶段。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充分了解幼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活习性的前提下,周密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严格管理,增强责任感,不断积累饲养管理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会大大提高幼雏的各种生产性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