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简称)向辽宁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查情况。南都记者了解到,沈阳市在2007-2013年间堆存超过150万吨污泥被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通报后提出整改,因处置工作严重滞后,原本可完成的治理工程被拖成应急工程。
另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截至5月15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工作全部完成。反馈期间,共有22个典型案例被通报。
六年堆存150万吨污泥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曾向辽宁反馈指出,由于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滞后,2007年至2013年,沈阳市将共计150多万吨污泥堆存在祝家地区9个坑塘内,其中大部分未作防渗处理,恶臭熏天。
2017年,辽宁省出台整改方案提出要力争在2年内完成全部堆存污泥无害化处置和场地修复,同时有效控制施工和处置过程中的污染影响。
2018年11月4日至12月4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辽宁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督察意见中提出了沈阳市为完成整改任务突击建设临时处理设施的情况。
据悉,沈阳市祝家地区150多万吨堆存污泥处置工作严重滞后,从2018年5月开始,将约32万吨污泥运送至沈阳、铁岭、阜新等地的10余家电厂、砖厂、生物发酵厂、煤场、临时堆场等进行分散处置。由于转运和处置过程监管缺位,转送至铁岭、阜新等地的污泥仍有14万吨堆存在缺少防渗防雨设施的临时堆场内,且部分污泥去向不明。
督察组通报称,沈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按照整改方案推进任务落实,导致整改进展严重滞后,原本可完成的治理工程,被拖成以“分散转移”为主要措施的应急工程,且由于监管不到位,致使大量污泥违规堆存甚至去向不明。
11天公布22个典型案例
另据生态环境部消息,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已经完成对10省的督查反馈,督察组进驻和反馈期间,共公开了51个典型案例。
自5月5日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向辽宁、吉林、山西等10省分开“回头看”督察意见,至5月15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工作全部完成。据悉,在“回头看”进驻期间,督察组共公开了29个典型案例,在反馈期间又公开了22个典型案例。
南都记者了解到,督察组在此次“回头看”期间发现很多共性问题,诸如部分整改任务进展滞后;敷衍整改、敷衍应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回头看”开展以来,督察组共交办给10省份38141件群众环境举报,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办结。其中,15289家被责令整改,立案处罚4016家,罚款3.2亿元;立案侦查238件,行政和刑事拘留127人;约谈2159人,问责2571人,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问题3万多件。
南都记者获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通报吉林省东辽河污染治理不力问题后,吉林省对时任辽源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出免职处理。
南都记者了解到,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受理群众举报21.2万余件,合并重复举报后向地方转办约17.9万件,绝大多数已办结,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件。
其中,立案处罚4万多家,罚款24.6亿元;立案侦查2303件,行政和刑事拘留2264人。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移交责任追究问题509个。目前,第一轮督察移交问题已完成问责,两批“回头看”问责工作正在开展。
采写:南都记者 李飞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