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 生态文明建设方兴未艾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琴琴 通讯员 张强中
梨花开,开在大庙万亩枝头。时值四月,全国生态文化村靖远县兴隆乡大庙村种植的千亩梨花竞相开放,簇拥成无垠的白色花海,十分壮观。
大庙村地处靖远县北部的兴隆乡境内,是黄河南岸的一个古老村庄,位居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上,背山面河,物产富足,是重要的黄河渡口之一。此时的大庙村,万树梨花繁花胜雪,簇簇花蕊迎风绽放,游客们以梨花为媒,在这里与春天进行了一场浪漫相约。
近日,记者漫步在花团簇拥的大庙村,看到农家院里梨树争相吐翠,风穿过树丛,轻轻地吹拂,如羽毛般飘落的花瓣甚是美丽。
游客徐秀花告诉记者:“这飘香四溢的梨花让人流连忘返,和朋友家人一起来这里度假,漫步其中多了一份闲暇安逸。”
美丽生态引爆“美丽经济”,靠着梨树,当地的旅游产业也在悄然兴起。瞅准商机,军人马春林退役后毅然回乡,2017年底开办起了农家乐,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清明前后,一连十几天,每天都要接待几拨游客,客房、餐厅全部爆满。”正在忙碌的村民马春林乐呵呵地说:“这还得益于连续三年举办的大庙梨花节,民俗表演、摄影展览、特产展销、美食品尝、广场游玩,这些活动城里人都喜欢。”
有了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不用动员,“梨园人家”“大庙情”等村民们自发投资的农家乐,一家家投入了运营。
目前,大庙村梨园面积达到1900余亩,依托梨树、黄河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年吸引游客5万人以上。同时,培育渔牧、大庙豆腐、香水梨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精准脱贫。现在以“赏梨花、摘梨果、观秋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正在为这个祖祖辈辈靠梨吃饭的村子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年多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如今行走在靖远大地,如火如荼地国土绿化,清洁道路的环卫工人,来来往往的洒水降尘车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靖远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良好的生态是“绿色基因”之源。去年,靖远县将全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集中抓好城乡面山、县城出入口、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绿化,完成造林绿化10.8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08%。
眼下,靖远县又掀起了春季植树造林热潮。在乌兰镇、刘川镇、三滩镇、靖安乡等地的植树现场,记者看到,山丘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三五人一组,挥锹铲土、植树播绿,为靖远再添新绿。
一场春雨过后,从人民广场走过,浓浓的清新之气沁袭到心灵深处。桃花、文冠果花、油菜花到处都是,白色、红色、黄色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好一幅春天的景象,人们在花丛中流连,就像置身于一幅画中。市民田晓尉感叹:“以前满是散落的垃圾,风一吹到处跑,这几年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在广场遛个弯打打太极空气确实新鲜。”
空气质量在持续改善,老百姓的环境获得感同样在持续增加,这一改变更浓缩着靖远对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过去的一年, 靖远坚持“控煤、抑尘、治车、减排、净烟”多管齐下,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将生态保卫蓝图一以贯之绘到底。
数据显示,去年靖远县共淘汰治理燃煤锅炉31台、火炉土炕1871个,清理取缔散煤经销点147个,查处河道流域非法排放口12处,关停河道采砂场24家,拆除河道违建178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