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阳客户端记者 陈浩军
通讯员 陈俊霖 唐珍
1月3日,寒意袭人。赫山区笔架山乡新上桥村的富策源生猪养殖场,栏舍内干干净净,暖意如春,几头肥猪正惬意地享受美食。
养殖场是由蔡家富一手打造的。他是笔架山乡张家塘人,多年养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意扩大养殖规模,在新上桥村流转了一些土地,建设富策源生态农庄,占地128亩,其中生猪养殖场18亩,污水处理区4亩,油茶林等有机种植基地90亩,水稻种植16亩。现存栏生猪1200头,可年出栏生猪2500头。
粪水四流,臭气熏天,一些养殖场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可在“富策源”全然不是这样的景象。蔡家富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得益于场里的生态环保。
在区畜牧水产局的指导与推介下,养殖场与“山河美”环保公司合作,投资100多万元,引进科技设备和技术,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场里的治污路子。
据介绍,猪场内部采取干清粪模式,减少用水量。场外雨污分流,内部的粪尿通过格栅池,进入集粪池搅拌后干湿分离,出来的干粪通过高温发酵后,制作成有机肥。液体则进入厌氧池继续发酵,用潜污泵排到絮凝沉淀池,加入适量药液后,进入污泥池。再通过叠螺机把沉淀后的污泥去水后做有机肥,沉淀后的水通过管道,一部分进入氧化塘供田间使用,另一部分供公司及周边农户的菜地、油茶林做滴灌。“这种模式实现了种养平衡、零排放,实现了资源再利用,是一种绿色生态发展的治理养殖污染的好模式。”陪同采访的赫山区畜牧水产局畜牧站站长何芳明说。全区生猪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共有352户,畜牧水产局根据养殖场的实际,分别采取适宜的治理养殖污染的措施。如有的养殖场,用沼气发电,沼渣制造有机肥;有的养殖场还建起了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有的养殖场,像蔡家富的一样,实现了生态立体养殖。目前,全区364户中,升级改造完成了264多户,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可全部改造完毕。
瓜果飘香,禾苗肥壮,养殖综合效益大大提升,蔡家富描绘出来的农庄生态图景,令人沉醉,我们祝福他,早日实现这一梦想。
作者:陈浩军 编辑:汤革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