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中国放松反污染规定,环保部已正式发文
中国已经放松了冬季污染防治措施,因为在一场破坏性的贸易战中,中国将经济增长置于环境治理之上。
目前,美国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新关税已达到10%,并可能在1月1日升至25%,中国经济开始感受到压力。
随着企业准备应对美国关税的影响,中国的制造业增长势头正在减弱。
中国最新的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8月的51.3降至9月份的50.8,为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与此同时,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50.0,危险地接近于收缩指数(低于50)。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成品制造商遭受了特别严重的打击,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采购。
例如,美国对含有聚氯乙烯(PVC)的成品征收关税,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国内价格在9月底一周内下跌9%,至9个月低点。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中国领导人放松环境法规,以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9月27日报道称,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将实施PM2.5平均强度和日数同比下降3%的目标。
该目标将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实施,将对火电、钢铁、石化和水泥生产商产生影响。
该报称,这比8月份《南华早报》报道的初步计划中提出的5%减少幅度要低,且远远低于去年计划中“至少15%”的下降幅度目标。
同时,也远低于中国国务院在2018年3月提出的类似目标。当时,给出了2018年关键地区PM2.5平均浓度整体下降30%的目标。
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以前的是初稿和征求意见稿,这次出台的才是最终确定版本。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最强停工令”,现在终于有了后文:取消统一的限产停工比例。这就意味着,今年秋冬季的“停工令”不会再来了。
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中国放松反污染规定,环保部已正式发文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决策部署,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做好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国务院副*韩正主持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攻坚行动方案》)。
针对备受广大老百姓关注的停工限产,也就是“停工令”问题,《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对钢铁、建材、铸造、有色、化工、焦化等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不再进行统一的停工限产比例。
而是由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停工限产的范围和时间。说白了,就是不再“一刀切”式停工限产,把权力下放给地方,因地制宜。
据了解,去年的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钢铁、建材、焦化、铸造等行业,都设定了具体数额的限产比例,譬如限产30%,甚至50%。这样的“停工令”,导致大批行业企业被强制停工限产,大量工人失业,引发了一部分负面情绪。
今年的《攻坚行动方案》,正是考虑到去年的各种情况,不再“一刀切”式停工停产,要求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指出的停工限产不再一刀切,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然而加强排放标准严查治理,加强铁路运输方案,却给运输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转自:再生塑料颗粒咨询平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