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0月23日,第一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全部完成督察反馈工作。
“回头看”成绩单:反馈意见措辞现差异
督察“回头看”主要针对的是第一轮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从反馈意见的措辞来看,江苏、河北、广东的整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内蒙古、河南、宁夏是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江西、广西、云南获得的评价是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仅黑龙江一省获得的评价是“整改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
环保督察“回头看”成绩单一览:十省份谁在假装整改?
除了肯定整改工作的成果,督察组也指出了各省整改中的问题,共性问题涉及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甚至有的在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谎报情况,性质恶劣。结合此前各省区对外公开的整改报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发现许多省区的整改报告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中,出现前后不一的说法。
环保督察“回头看”成绩单一览:十省份谁在假装整改?
不过,据中国环境报报道,虽然十个省都存在上述的共性问题,但在措辞上也各有侧重。例如,河北省表面整改问题“较为突出”;而河南省表面整改“比较多见”。江苏和内蒙古敷衍整改问题“比较多见”;而河南省敷衍整改问题“比较明显”;宁夏假装整改问题“比较严重”;而云南表面整改、虚假整改问题“明显”。
透视污染问题:提及水污染问题最多
环保督察“回头看”成绩单一览:十省份谁在假装整改?
对于各省区之前的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对于每个省所出现的整改问题,在意见中都进行了详细讨论。而讨论中对每个省区出现的问题,都对具体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
澎湃新闻通过使用jieba分词技术,对第一批”回头看“共计10份反馈意见进行了分析处理,并且将每个意见中出现的高频词进行了人工归类。分析后发现,督察组在每个省的反馈意见中,提及整治水污染方面的词语,是出现最为频繁的。
除了水污染,各省区提及的污染问题各有侧重,大气污染、垃圾废料、采矿业污染的问题亦在一些省份被反复强调。然而每个省份污染问题所提及的个案,也有所差异。
举例来说,广东的水污染问题,主要出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督察组指出广东省“有些地方在污水管网建设中弄虚作假”;而在江西,督察组聚焦于鄱阳湖的水质问题,在江西的反馈意见里,督察组认为“针对鄱阳湖水质持续下降的问题,江西省虽然制订了一些整改措施,但总体上研究不多,用力不够”。
问责情况:十省份问责逾六千官员
在督查意见中,都通报了整治生态问题的进度以及处罚情况等。根据统计,10个省共计办结生态环境问题共37640件,立案侦查543件,罚款71005万元,行政和刑事拘留610人,约谈3695人,问责6219人。
在各省中,广东办结生态环境问题数最多,达到了6077件。江苏对于企业立案处罚力度最大,共处罚了1706家企业;罚款金额达3个亿居各省之首。河南省对个人拘留、约谈、问责的数量最多,达到1089人。
据《法制日报》报道,尽管“回头看”发现的问题不少,甚至有的问题性质恶劣,但是,中央环保督察对10省区的总体整改情况给予充分认可,“移交的问责案卷比第一轮督察时少了一倍多”。
环保督察“回头看”成绩单一览:十省份谁在假装整改?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即将全面启动,目前已组建5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对山西、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省份开展“回头看”督察进驻工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