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长:坚决禁止环保“一刀切” 将开展两个专项检查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10月26日至2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连续两次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禁止环保“一刀切”,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在10月27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专题警示教育大会上,李干杰强调,“一刀切”行为是生态环境领域中的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有效遏制、及时消除。
此外,在10月26日至27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李干杰也明确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对于一些地方出现的环保“一刀切”问题,必须坚决反对、严格禁止。
他透露,下一步将采取三方面措施深入扎实推进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一是出台更加详尽的坚决禁止环保“一刀切”的文件;二是结合正在进行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强化监督,开展两个专项检查;三是查处通报一些典型案例,发挥警示作用。
不仅如此,实际上今年8月31日以来,李干杰已多次在有关生态环保会议上强调要严禁“一刀切”,加强查处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
他要求针对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地区以及重点时段、任务,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依法监管,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遏制假借生态环境等名义开展违法违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李干杰在此次警示教育大会上专门就民生领域、“散乱污”企业整治、错峰生产、考核算账、监管执法以及环保督察等6方面提出禁止“一刀切”的相关要求。
李干杰要求,坚持民生优先、充分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和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清洁取暖。同时要科学制定、严格执行“散乱污”企业界定标准,分类分步有序监管。要细化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重点对高排放行业中环保不达标企业错峰生产。
与此同时,还要禁止以督察为由搞“一刀切”,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不得采取集中停产整治措施。要坚持依法行政,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而对有严重污染问题的企业实施关停,就不应被视为 ‘一刀切’,因为这些污染企业本身就该被关停。”生态环境部环监局局长田为勇说,严禁“一刀切”并不意味着放松环保执法监管。
事实上,在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过程中,一些地方就暴露出了存在的敷衍整改、虚假整改以及“一刀切”等问题,对居民和企业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目前地方环保督查执法总体仍是偏行政手段,个别地方政府平时不作为,临时突击整改搞“一刀切”,对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应对这种乱作为进行严厉问责。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一直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违法合法的“一刀切”行为,其影响极其恶劣,同时也要警惕一些地方给环保抹黑。“我们将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
早在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专门制定了《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要求被督察地区坚决杜绝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情况发生。李干杰表示,“今后不仅是纠偏,还将及时追责问责,绝不允许这种乱作为损害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大局。”
今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也特别强调,大气治污要坚持分类施策、差别化管理,严禁“一刀切”行为。这是区别去年大气治污方案的一个很大特点。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对经济观察网说,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担当,问题长期积压,上级督察时仓促应付,“藏”问题,检查组一走,污染照旧,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通过督察检查帮助地方解决问题的初衷,必然造成污染反弹。在他看来,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搞花架子、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对此要坚决禁止。
而对于一些地方存在的为完成考核指标而采取一律关停等简单粗暴举措,李干杰也明确表示,要严格禁止考核算账搞“一刀切”,各地应正确对待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注重日常工作落实和政策落地。
“今后在污染防治和环保问责工作中,要深挖细查因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纪违法行为。”李干杰表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