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标识牌是宣传和展示植物科普知识的有效载体,它是一个景区标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吴永彬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对西京古驿道植物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针对古驿道沿线的古树名木,普通树木和草本植物分别设计了出标识牌,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的“2018年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修复利用现场教学培训班”上进行了展示,下面把这些植物标识牌的设计制作过程进行整理,供大家参考。
一、标识牌的版面设计
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中带指北针的“古”字,以及富含岭南特色的镬耳墙图案,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镬耳墙标志,既突出岭南特色的镬耳形态,又能把二维码图案当作墙体,巧妙地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这些视觉元素是整个标识系统的灵魂标志。因此,我们在设计植物标识牌时,必须充分应用这些标识图案:在设计古树名木标识牌时,我们采用当地出产的石头,版面相对较大,因此我们既保留了“南粤古驿道”的完整Logo,又把植物的二维码和镬耳墙组合一起刻在石板上(如图1),标识牌的整体效果良好,二维码也能正常扫码打开,与网站数据库建立链接,方便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相关信息。
就地取材,注重环保,讲究协调
图1:刻在石头上的标识牌样式。
建议:本次把二维码刻在石头上,虽然能够正常扫码打开,但由于安装在野外,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能正常使用多长时间尚待试验。也可尝试把雕刻二维码图案的地方,采用凹雕留空,把二维码用不锈钢板或塑料板印刷(或雕刻)后,用石头胶粘贴固定,从而方便二维码替换。
实地调查发现,西京古驿道上的树木普遍株型较小,藤本植物多,且枝条生长交错重叠,如何根据标识牌的内容准确识别出该植物,是设计者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每种植物的标识牌上方,加入了该植物独具代表性的性状图片,例如花枝或果枝,至少是叶枝,同时考虑到标识牌的显示度,以及与植物的协调性,标识牌的版面大小设计为长方形,长18cm,宽14cm。在设计初期,版面颜色设计了四种颜色(如图2),最终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了灰色调(如图3)。
就地取材,注重环保,讲究协调
图2:最初设计的标识牌样式。
就地取材,注重环保,讲究协调
图3:最终确定的标识牌样式。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本标识牌加入了二维码技术,通过手机微信扫码,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数据库链接,可查阅该植物详细的资料介绍,包括该植物的有关典故、传说或描写该植物的诗词等,以及它们的用途和相关研究报道等。
二、标识牌的材料选择
目前,制作标识牌的材料大体有以下几种:金属、塑料、木材和石材等。西京古驿道地处粤北石灰岩山区,土壤贫瘠,沿线植被脆弱,缺乏高大乔木,整体呈现出苍茫荒凉景象,因此设计出的植物标识牌不能像都市公园一样,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协调性,用当地的英石制作古树名木标识牌,对石材只要求有一个平整的表面,大小能满足设计的版面内容即可。
就地取材,注重环保,讲究协调
图4:古树名木标识牌样板。
对于悬挂于树上的标识牌,一开始考虑采用木板,也考察过几种木板材,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印刷或雕刻,或能满足要求的,则由于木材密度大造成整块标识牌太重,悬挂固定时标识牌会下垂。经过试验,不得已舍去采用木板的设想,采用PVC板加上丝印,以保证版面的清晰度(如图5)。
就地取材,注重环保,讲究协调
图5:草本植物标识牌样板。
三、标识牌的安装固定
植物标识牌的安装固定历来是业界公认的难题,因为树木会不断生长,固定标识牌的材料要么缺乏弹性(例如铁丝),造成固定绳很快嵌入树体;要么容易老化(例如塑料绳),则标识牌很快脱落;还有极端的固定方法,就是采用钉钉子的办法把标识牌直接钉在树体上(如图6),不仅破坏了树木健康,还影响了观赏者的感受。
就地取材,注重环保,讲究协调
图6:用钉子固定标识牌。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总结出采用不锈钢弹簧圈住树体,并于标识牌牌面用不锈钢螺丝旋入弹簧管内,巧妙地使用具弹性不锈蚀的不锈钢弹簧,把固定标识牌的材料与树木不断生长的矛盾给化解了(如图7)。本技术在2012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证书(专利号:ZL 2011 2 0290420.X)(图8),这项技术成果已在国内许多省市成功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并在2013年获得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图9)。适逢我省目前正在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建设,我们希望能把本技术成果广泛应用在南粤古驿道上,发挥它的作用。
就地取材,注重环保,讲究协调
图7:悬挂在树上的标识牌。
就地取材,注重环保,讲究协调
图8: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图9:广东省推广奖三等奖证书。
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我们目前承担的植物分类应用和植物标识只是基础工作,我们将赋予它更多更有意义的内涵和社会责任感。望得见青山,嬉得着泉水,认得出花草,记得住乡愁。岁月在变,您村口的那棵老树那口老井没变,田野里那山花烂漫没变,是我们追求的,也是您向往的。
作者简介:
吴永彬,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已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22年,参编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3年,“新型树木挂牌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016年,“广东省石灰岩山区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推广”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18年,“降香黄檀菌根化育苗及高效栽培技术推广”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刊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