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们平日到银行办理业务时总会听见广播中在不断播放“谨慎向陌生人汇款“的广告信息。与银行一样,在网络欺诈日益猖獗的大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极为重视对用户网络支付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咱们就来盘点一下常见的网络支付骗局有哪些。
常见的网络支付骗局有哪些
常见的网络支付骗局有哪些
慎扫二维码,降低盗用风险
近日,经常网上购物的李先生发现一家网店,卖家承诺购物能返100元的红包,于是他挑选了一件300元的大衣,并询问卖家如何获得红包。卖家向他发送了一个二维码并称只要扫描该二维码,就可以获得红包。李先生扫描后发现,红包界面并未出现。于是急忙联系卖家,可卖家已下线。不久之后,李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并立即报警。警方经调查后证实,当时卖家发送的二维码中含有木马病毒,盗取了李先生的银行卡信息。
针对这类情况,广发银行肇庆分行理财专家表示,不法分子提供的二维码其实是一个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病毒被下载后,可以自行安装,并不会在桌面上显示任何图标,而是潜伏在移动终端后台中运行,悄无声息地被盗取持卡人的信息。
提防虚假客服,切勿泄漏动态码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客户网购信息后,以“退款”或“退货”为由假扮客服,电话联系客户要求与客户网上聊天,并要求客户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的链接,以此盗取用户银行卡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实际上,在退货及退款环节不需要校验动态码或交易密码。
关注支付安全,慎设账户密码
由于目前某些中小网站的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容易遭到黑客攻击,不少注册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便因此泄露。而如果用户的支付账户设置了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则极易发生盗用。
网络社交陷阱多,身份验证防诈骗
有些不法分子盗用持卡人亲友的社交网络工具如***、微信等,与持卡人聊天,令其放松警惕。随后索要持卡人信用卡正反面照片,以此获取足以进行网络支付的三项重要信息——信用卡的卡号、有效期和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从而盗刷信用卡。
慎用公用WiFi,保护账户安全
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账号也有可能成为犯罪的工具。持卡人使用WIFI后,被植入木马病毒,从而盗取移动终端内的银行卡信息;除此之外,不法分子会把正规网站的网址"绑架"到自己的非法网站上,当持卡人使用其WiFi网络并输入正确网址时,会跳转到一个高度仿真的假网站,如进行网络支付,便导致卡片信息泄露。
警惕低价陷阱,拒绝“钓鱼网站”
有些打着“低价”、“优惠”等旗号的“钓鱼网站”链接,通过互联网、短信、聊天工具、社交媒体等渠道被传播,持卡人一旦输入个人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盗用。
关注手机安全,谨防木马病毒
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10086,向用户发送短信链接并要求用户下载客户端。而这些该链接其实是“钓鱼网站”,所下载的客户端实际上是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窃取卡片信息并进行网络购物,同时将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短信验证码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从而完成支付。
三种常见网络欺诈形式:第一种是钓鱼网站,骗子先在正规网站生成交易订单,在付款前截取链接并保存,随后通过制作钓鱼网站,网址模仿为知名购物网站,嵌入付款链接,诱骗买家通过钓鱼网站支付,买家付款后,正规网站根据骗子的交易信息发货,导致买家财物两失;第二种是挂木马,骗子通过发送优惠券等方式将木马植入买家电脑,买家在网购中执行支付时,木马后台自动替换支付链接。买家实际是为骗子的支付链接付款,买家的订单仍为未付款状态;第三种是假网站,以网游交易为例,骗子通过网络游戏卖物品,让玩家登录假的购物网站注册完成支付,再购买物品。其实这个网站只是个“空架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