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川楝落叶乔木,生于平坝或丘陵地带湿润处,有栽培。分布于河南、甘肃、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采其熟后的果实晒干,叫川楝子、金铃子或川楝实,内含川楝素、生物碱、山柰醇、树脂及鞣质。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泻火、止痛、杀虫作用,主治胃痛、虫积腹痛、疝痛、痛经等。木材用途同楝,用树皮和根皮的二层皮有杀虫作用,可治蛔虫病。川楝子中药名,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在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产于我国南方,由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它又名楝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等多个别称。
川楝子是一种高达10m的乔木。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窄卵形,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花瓣淡紫色;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黄色或粟棕色,有棱的果皮为坚硬木质,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川楝子的生长习性
川楝子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阳光照射,不耐阴,在海拔1000m以下均可生长。以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川楝子的栽培技术
川楝子的栽培技术也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1-12月采收成熟的果实,浸泡2-3天,去果肉,取出果核,晾干,用湿沙贮藏催芽。在第二年的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种。根据一定的株行距开沟,条播。播后1个月左右出苗。
中药川楝子的特征
前面说了川楝子的一些原生植物特性以及它的栽培方式,那么作为中药材的川楝子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川楝子干燥成熟的果实的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川楝子的炮制方法
川楝子的炮制方法比较的简单:首先除去杂质。用时捣碎。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于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时,取出,放凉。关于川楝子的炮制,《雷公炮炙论》也记载到:(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川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功效在于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它和玄胡索搭配使用,可以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与小茴香,木香,淡吴茱萸一起长流水煎服,可治疗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
川楝子的禁忌
虽然川楝子的药用价值很大,但是也带有一点毒性,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其实很多药材虽然好,但是基本上都是有食用禁忌的,大家要多多的注意哟。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