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此症状主要发生在处于生长期(即20、50公斤)的猪群中,该阶段的猪生长发育相对较快,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也较大。
猪咬架所带来的影响:发生咬尾症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0%以上,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猪咬尾巴原因有哪些?
品种和个体差异,个体之间差异大,在占有睡觉面积和抢食中,常出现以大欺小现象。
环境,猪舍环境条件差,不符合猪的正常生理机能,
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的蓄积,天气突变,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燥不安,也会引起咬尾。
营养,缺乏蛋白质;饲料的粗纤维过低;日粮中的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营养成份不平衡比例不协调,疾病,猪患狂犬病、严重腹泻、缺乏ca、P、Fe等引发的营养代谢紊乱,均会诱发猪的互咬。
饲养密度过大,饲养条件不好。
预防小技巧:在饲料中加入多维;在猪圈中洒异味物(白酒);分开另外圈中饲养。
猪咬架后如何处理?
应把尾巴被咬破的猪单独隔离并进行适当处理。若伤势不严重,涂抹碘伏清洗伤口,若伤口出血,要压迫止血,有局部炎症的可以擦红霉素软膏。若已引起全身感染,可肌注青霉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防治措施有哪些?
针对该症的防治,首先改善饲料管理,投放全价料。另外,在饲料中应加入富含钠、钴、钙、铜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的添加剂。圈中其他的猪,可适当给予镇静药,使其精神安定。在猪尾巴上可涂抹一些苦味无毒的药水(如用黄连熬出的中药水),这样,当猪再相互咬尾时,会溴到苦味,迫使其放弃咬尾巴。
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饲粮营养水平要能满足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不喂不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饲槽及水槽设施充足,注意卫生,避免抢食争斗及饮食不均。
当发现咬尾现象时,应及时对饲料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针对营养不足的部分尤其是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要及时补饲,以消除营养应激诱发的咬尾症。
合理组群: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似的猪组群饲养。每一猪群头数的多少,应依猪舍设备,圈养密度以及饲养方式等因素而定。
在自然温度、自然通风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群以10一20头为宜;在工厂化养猪条件下,每群也不宜超过50头。
同一群猪个体的体重相差不能过大,在小猪阶段群内体重不宜超过4、5公斤,在架子猪阶段,不超过7、10公斤为宜,分群后要保持猪群的稳定,除因疾病或体重差别过大,体质过弱而不宜在群内饲养而加以调整外,不应任意变动。
适宜的饲养密度:猪的饲养密度不能影响猪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又能合理利用猪圈面积。
一般猪场一头3、4月龄的肥育猪所需要圈栏面积以0・6平方米为宜,4一6月龄为0・8平方米,7、8月龄和9一10月龄则分别为1平方米和1.2平方米。但因我国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圈养密度也应因地制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