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道防疫上的屏障与免疫功能

man123 网络 2016-03-08 10:24:00

  猪友之家猪病防疫最新消息,本文编号:355023

  猪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1、猪消化系统组成:

  口腔、咽喉、食管、胃、肝脏、结肠、回肠、盲肠、空肠十二指肠等

  2、猪胃腺及组织结构

  胃腺分三种: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主要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还可分泌激素;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分泌黏液,其次分泌溶菌酶。

  3、猪小肠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小肠消化道壁从内向外可分为四层,即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猪肠道防疫上的屏障与免疫功能

  肠道是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机体的重要途径;肠黏膜与大量抗原接触,刺激全身免疫系统发育;猪肠道管道长、分段多,吸收面积大。但肠黏膜接触的饲料及其分解产物、微生物、寄生虫等的种类繁多。

  肠道是与外界连通的器官,除了具有消化吸收作用外,还具有免疫与屏障作用--生物屏障:正常的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化学屏障:肠道分泌的黏液;机械屏障:完整的黏膜上皮结构;免疫屏障:各种免疫细胞和IgA等。

  1、猪肠黏膜免疫--机械屏障

  黏膜机械性屏障的生理结构基础是完整的黏膜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肠上皮细胞相互连接成紧密细胞层,阻止异物进入血管和淋巴管。)

  2、猪肠黏膜免疫--化学屏障

  肠道化学屏障是指肠上皮细胞分泌的黏液及肠内存在的消化液和消化酶等物质及其发挥相应的化学作用。黏液内含有各种消化酶,覆盖于肠上皮细胞表面,其中胰蛋白酶能水解细菌;糖蛋白和糖脂可结合细菌;溶菌酶可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上的肽聚糖,切断聚糖链,是细菌细胞在低渗状态下裂解;胆盐可与内毒素结合,胆汁酸可降解内毒素分子,胆汁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可包绕细菌,阻断其黏附。

  猪友之家猪病防疫最新消息,本文编号:355023

  3、猪肠黏膜免疫--免疫屏障

  肠道免疫屏障可抵御内外病原体的侵袭,通过一系列的抗原抗体反应,清除抗原并参与全身免疫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细胞有的,弥散存在,有的高度集中形成淋巴小结。比如淋巴滤泡集结,它可以分泌IgA和产生B淋巴细胞。固有层含有大量弥散的T淋巴细胞群、韩免疫球蛋白的细胞群(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吞噬细胞、肥大细胞、少量的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细胞而嗜中性细胞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纤维细胞。肠道亦含有丰富的神经丛,对肠道的运动起关键作用。

  4、猪肠粘膜免疫--生物屏障

  菌群在小肠和结肠,特别是在结肠定居、繁殖、建立一个重要的微生物生态环境,构成肠道生物屏障。

  正常菌群的最重要作用,能阻止侵入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定居,这种作用就是所谓的定居抗力。正常细菌产生定居抗力所依赖的机制包括:利己不利它的pH、与病原微生物竞争养分、竞争肠上皮上的附着点,并在局部产生细菌素。

  正常肠道菌群的免疫刺激作用。

  5、肠屏障功能与细菌移位

  当机体应激反应过度或失调,可首先破坏肠道屏障功能,使原先寄生于肠道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大量侵入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状态的肠道以外组织,如黏膜组织、肠壁、肠系统淋巴结、门静脉及其他脏器或系统,这一过程称为细菌移位。

  肠道细菌移位并不都是病理状态,健康个体的发生概率在10%以内。但在病理条件下,大量细菌移位会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脓毒血症。

  肠道生物屏障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肠道常驻菌群,特别是定植于上皮表面的黏膜菌群的排他性,使外籍菌难以在肠道定植并向肠外移位。一旦微生态平衡发生紊乱(如抗生素保健、各类应激),优势菌群的优势地位被破坏,能突破黏膜屏障而发生移位。最常发生移位的是需氧肠道杆菌类,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以及厌氧的梭菌等;一些专性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类杆菌则很少移位。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