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做抗病抗逆育种
传染性疾病是全球养猪业的共同威胁,带来的损失巨大,已成为养猪业发展的第一限制因素。
病原种类多且易发生突变;随着时间推移,病原体经常会对治疗措施产生耐受性。
育种能否做好与抗病力密切相关,目前主要依靠疫苗和药物来维持,免疫效果不是很好,同时我们做育种要准确度量表型,抗病性用什么表型来代表值得探索。所以抗病抗逆育种值得深入研究,根据性状的经济重要性去改良选育。
2、抗病抗逆的遗传基础
抗病的遗传基础
特异性抗病是指对某种特定疾病或病原的抗性或易感性,主要受一个主基因位点控制。
非特异性抗病不局限于抗某一种病原体,受多基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非特性抗病力的增强可以增加猪群对抗病原体的感染范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快速恢复健康水平;但是需要找到代表性的表型去做抗病性研究。
品种间、个体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
感染HP-PRRSV后,可以看出品种间的差异,地方猪抗病性较高,死亡率低,外种猪抗病性较低,死亡率高。
不同个体之间也表现出很大的表型差异。
对于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不断发展
如GBP5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利基因型猪会产生被截断的GBP5蛋白,阻碍对PRRS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
神经细胞囊泡循环蛋白2基因的同义突变可显著减少圆环病毒的病毒载量,可用于对圆环病毒的恢复力选择。
CD163和RELA基因与ASFV抗性相关,有助于筛选家猪受ASFV感染和致病的关键基因,助力家猪抗病育种。
3、抗病抗逆育种的途径及进展
对抗病性的选择:主要是抗病力、耐受力、恢复力。
重点介绍了恢复力的研究进展:
(1)恢复力选择的指标
一是度量细胞中的指标性状
二是测量实验群体的表型指标。
(2)恢复力研究进展-如何选表型
正常情况下,猪在育肥期的死亡主要与自身的基因相关,因此可通过对后代的死亡率进行选择来对公母猪的恢复力进行育种。
通过对疫病挑战下的抗体及血液指标进行监测,通过选抗体对恢复力进行选择也可行。
在疫病挑战下,采食变异可作为恢复力的指标。
建议用繁殖记录来确定发病期,当发病时,死胎和木乃伊会明显增多,利用这种方法对母猪的恢复力进行选择可取的较好的效果。
(3)恢复力育种
利用商品群的发病数据来指导母猪恢复力育种。
CT扫描技术应用于评价母猪的使用寿命及恢复力。
利用仔猪的活力来评价仔猪的恢复力。
寻找代表不同疾病恢复力的代表因子。
重点开发提高饲料利用率及恢复力选育的方法。
(4)对适应力的基因组选择
对抗病性选择的一个可选方法是利用生产群个体的抗病性状信息对核心群的个体进行评估和选择。
用生产群的杂种个体建立参考群,测定核心群个体的基因型,根据GEBV进行核心群内的选择。
基因编辑可用于抗病育种
总结
抗病抗逆性状越来越重要,研究表明保育猪死亡率提高1%,每头商品猪损失4元左右;育肥猪死亡率提高1%,每头商品猪损失8元。
提高动物的恢复力是抗病育种的新方向。
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为抗病育种带来突破。
基因编辑在猪抗病育种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