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黄粉虫养殖虽然呈增加的趋势,但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黄粉虫深加工产业也并未有形成,因此,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和生产利用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分析层面。目前,黄粉虫养殖用于自养自销(比如有养殖项目养殖户用作饲料添加)或销售给饲料厂家,也有小规模养殖销售到花鸟市场用作鸟和鱼的饲料等,真正大批量用于深加工产品出口还很少。如果养殖不是自用或自己能找到可靠的销售渠道,只是坐等公司回收,那就很悬了。黄粉虫养殖不会像广告宣传中所称市场需求巨大,利润也并不高。承诺回收的商家很多都是炒种而已,把拿商品虫当种虫高价卖,到头来损失的是养殖户。
黄粉虫养殖是适合农村创业的一个项目,但一些人利用它来进行炒作,让养殖户走入误区,引诱更多的人买他们的种,从而牟取高额利润。
黄粉虫养殖的三个误区,千万不要进入
误区之一:商品虫当成种虫出售
这里要注意一点:生产商品虫用的成虫并不是种虫,而生产商品虫用的成虫是靠种虫来提供的。种虫要在每批每代商品虫中不断挑选,提纯复壮,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品种不致退化,所以真正的种虫确实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代价。而那些炒作卖种的公司或基地,却把普通的商品虫当作种虫,故而能使每斤几元的东西骤然变成了几十元,在如此的暴利刺激并趋使下,他们便无所不用其及、不择手段地发展养殖户,虽然打着“公司+农场+农户”“包回收”的幌子,而实际上他们根本不顾养殖户的利益,更谈不上帮助和扶持。因为他们明知道这样的“种虫”生产不出能达到交售标准的商品虫,却偏偏在合同上规定交售的商品虫长度非要达到多少厘米以上,这样对养殖户的回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你都养不出标准的商品虫,哪来的产品去交?
黄粉虫养殖的三个误区,千万不要进入
误区之二:按引入幼虫数量计算产量以夸大收益率
黄粉虫商品虫的产量是由产卵成虫的数量决定的,而不是由引入多少幼虫数量决定的。那些靠卖种赚取暴利的公司却把商品虫的产量说成是:引8龄幼虫200公斤,经20天饲养,可羽化为成虫最少100公斤。接着,还给你算出了经济效益,描绘出一副诱人的前景,好叫你动心去引他的种。
其实,这是糊弄那些还没有涉入养殖的门外汉。当你引回去种后养上一段时间就会明白,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且不说黄粉虫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晌因素。只按一般情况来说,这里就有几点疑问:
第一、200公斤幼虫经20天饲养怎么就能全部变为成虫呢?有过经历的人都知道,引回去的幼虫大小不一,即便同龄的幼虫化蛹时间也不一致。事实是,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是变不成成虫的,而且产卵成虫是逐渐积累的,一段时间内收集几盒,再过几天又收集几盒,直至慢慢积累到一定数量。
第二、200公斤幼虫在饲养、化蛹、羽化过程中,即使条件掌握的再好,死虫也是不可避免的。据养殖户介绍,一般情况是每100斤幼虫可获得25斤成虫,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很不错了。
第三、一些公司称,100公斤成虫每次接卵200盒,60天接卵15次。这里忽略了一个事实,在60天中难道成虫不死吗?成虫是有寿命的,寿命大慨在1~120天之间,再加上互相残杀,所以每次接卵都有一部分死虫,据养殖户介绍,即使控制的再好,每批接卵时死亡率大概也要在3%以上,甚至更高。
黄粉虫养殖的三个误区,千万不要进入
误区之三:达不到一定数量不签定回收合同
凡是炒作卖种的公司都打这张牌。否则他们的目的就很难达到。稍有常识的人仔细琢磨一番,就不难明白:既然是发展养殖户,那要根据养殖者经济状况和自愿,想引多少就引多少,为什么非要规定达到那个数量才回收呢?再说,能一下子同时给那么多引种者提供1000斤,或者500斤,有那么多的育种成虫吗?只能是以普通商品虫的价格收购来又以种虫的价格卖给养殖户。
从以上几点可以分析出,一些公司分析的黄粉虫养殖效益是根本不存在的。黄粉虫养殖不是简单的罗列几个数据,而是有风险的。这些潜在的风险,公司宣传时是不会提到的。虫子的死亡率是不小的,而公司所称的1:5的繁殖率,听起来就像是童话。
黄粉虫养殖的三个误区,千万不要进入
其实,好在几年前,电视报刊就有曝光过,有一些公司把养殖黄粉虫当作一个集资项目来做,销售购买黄粉虫饲养权或股权,承诺不菲的回报,而事实证明这只是又一个骗局。黄粉虫目前根本不具备工厂化养殖的条件,一些商家为了炒种赚钱,不择手段,创业者需要高度警惕。黄粉虫养殖的三个误区,千万不要进入就是以上的内容,
黄粉虫养殖的三个误区,千万不要进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