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ainuo 兽医网 2016-01-22 10:31:00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一)目的
总体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掌握常用提取法的操作技术;重点学会运用层析法鉴定中药化学成分。
(二)准备
1. 药物  黄芩、黄柏、大黄、八角茴香、薄荷。
60%及95%乙醇、20%石灰乳、10%盐酸、浓盐酸、40%氢氧化钠、冰醋酸、***、6mol/L氢氧化钠、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液、氯化钠、正丁醇、醋酸镁、次硝酸铋、冰醋酸、碘化钾、氯仿、乙酸乙酯、甲醇、丙酮、石油醚、高锰酸钾、氧化铝、硅胶G、1,8-二羟基蒽醌。
2. 器材  电炉,煤油炉,水浴锅,铝锅,台秤,烧杯,容量瓶(25、125ml),具塞烧瓶,圆底烧瓶(2000、1000、500),三角烧瓶,水蒸汽发生器,冰凝管(直形、球形),挥发油测定器,量筒(1000、100ml),分液漏斗(500、250ml),玻璃板(15×5、20×5cm),新华I号滤纸,pH试纸,铅笔,圆规,直尺,剪刀,电吹风,铁台,固定夹,乳胶管,层析缸,荧光灯(波长2537Å)。
(三)方法和步骤
本实验分3部分进行:首先提取中药化学成分;第二将提取所得的浓缩液进行分离和精制;第三步用层析法鉴定分离所得的化合物是否为某已知化合物(或有效成分)。
1. 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法  实验分4组进行,每组分别安装4种提取装置,提取时作详细记录。
(1)煎煮法  煎煮一般多用水为溶剂,操作简便,多数有效成分可被提出。但由于水能使多种成分溶解,故不需要的化学成分和杂质等也被提取出来,造成滤过和提取的困难。含挥发性成分及化学成分遇热易破坏的中药,不宜采用煎煮法。
取中药薄片或碎块(黄芩),放入铝锅内,加入10~20倍量水,搅拌,浸润20~30min,直火加热,开始宜用强火(电炉),沸后改用文火(煤油炉),保持煎沸10min。用纱布过滤,得滤汁(头汁)。药渣再加8倍量冷水,按上法煎沸,沸后煎煮30min,滤过得二汁,合并2次煎液,静置,备用。
注意事项
①煎煮不宜用铁锅,最好用陶(或搪)瓷器皿,实验室可用玻璃器皿。
②煎煮前宜加冷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③煎煮时间和次数,随药材性质而定。
(2)渗漉法  渗漉法是在药粉上添加浸出溶媒,使溶媒渗过药粉,由于浸液比重大而向下移动,造成了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自然进行。因此,此法不仅提取效率高,同时节省溶剂。本法不宜用挥发性很强的溶剂,一般常用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酸或碱性乙醇、酸性或碱性水等。
取中药(黄柏),用研钵研碎,过30目筛,秤取粗粉15g,置烧杯中,加入3倍量的20%石灰乳使其充分湿润和膨胀,浸渍30~60min。取脱脂棉一块,用脱脂纱布包裹,并以溶剂湿润。铺垫于渗漉器底部出口处。然后,分次将已湿润好的中药粗粉,填装于渗漉器内,每填装一层压平,不能有松有紧留有空隙,如此层层填装完毕后,在药粉上面盖以滤纸或纱布,再铺一层干净的玻璃珠轻压,以免加入溶剂时使药粉冲起或飘浮(图4―2)。
药粉填装完毕后,加入溶剂,打开渗漉器下口的螺丝夹,待少量溶剂流出排除筒的空气后,旋紧螺丝夹,将流出的浸出溶媒倒入筒内,并使溶剂液面超过药面几厘米,加盖放置,浸渍24~48h,使溶剂充分渗透和扩散。浸渍一定时间后开始渗漉,渗漉液流出速度一般每2~5ml/min。在渗漉过程中,需要随时添加溶剂,使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充分浸出。将收集的渗漉液静置24h,滤过,备用。
注意事项
① 药粉在渗漉筒中的松紧及压力的均匀度会影响浸出。松紧不匀使部分药粉不能得到应有的浸取,压力不匀造成浸出不完全或堵塞。
②渗漉过程中,药料上部要始终保持一定量的溶剂,以免药料干裂而使渗漉不全。
  ③渗漉的速度,应依药材的性质,制剂的种类和浸出成分等决定。                
(3)回流法  采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化学成分时,或提取易挥发的化学成分时,为防止溶剂及化学成分的挥发,需采用回流法。回流法提取效率高,速度快,并可节约溶剂。
将药材粗粉(大黄),装入大小适宜的圆底烧瓶中,添加适量的溶剂(95%乙醇)至烧瓶容量的1/2或1/3(但需浸过药面),连接冷凝器,于水浴锅上隔水加热。当沸腾后,溶剂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又流回烧瓶药粉中,如此回流提取至预定的时间后,滤取提取液,药渣再添新溶剂,反复回流提取2~3次,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得浓缩液,备用

  注意事项
①溶剂装入烧瓶中的量不可太满(不得超过烧瓶容量的2/3),并在烧瓶中事先装入止沸剂(如玻璃珠等)。回流装置各接口处要严密,以免跑气、漏液。
②多数有机溶剂易燃烧,要注意安全,应在水浴上加热,不可直接用火加热。
③冷凝器的大小,应根据溶剂的沸点和需要回流的溶剂体积而定,要求溶剂蒸汽能冷凝完全。一般不宜采用蛇形冷凝管,以免回流不畅而发生意外。
(4)水蒸汽蒸馏法  水蒸汽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汽加热中药,使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汽一起蒸馏出来。本法常用于挥发油类的提取。
开始时,水蒸汽发生器和盛中药(薄荷)的烧瓶应同时直火加热,至沸腾后烧瓶改用酒精灯小火加热。蒸馏至蒸馏液中无挥发油味时停止。收集馏出液分层备用(图4―4)。
注意事项
①烧瓶应向水蒸汽发生器方向倾斜,以免飞溅起来的泡沫、药渣等进入冷凝器而流入接收瓶。蒸汽发生器的装水量不得超过其容量的2/3。
②中断蒸馏时,必须先将蒸汽发生器和烧瓶中间的三通管下口的螺丝夹打开,使与大气相通后再停止加热,以防止烧瓶内液体回流到蒸汽发生器中。
中国药典中挥发油测定器也是一种水蒸汽蒸馏装置,如果要提取少量挥发油,亦可用此装置。其用法如下:
称取八角茴香80g,捣碎后置1000ml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700ml,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并从冷凝管向测定器的刻度部分添加蒸馏水至溢流入烧瓶为止。直火加热至馏出液基本上不呈混浊为止,收集蒸馏液约500ml。
实验完毕,各组将提取所得药液分别装入有塞烧瓶中,贴上组别、制作者姓名、日期。置4℃冰箱中。
2. 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分离法  经过提取所得的浓缩液,仍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因此需要进行分离和精制。常用的分离法有:
(1)pH梯度分离  取以上经提取的黄芩浓缩液,用浓盐酸调pH1~2,加热至80℃,保温30min,黄芩素析出,滤出沉淀,加入相当于沉淀物8倍量的水,搅匀,使黄芩素粗品混悬于水中,以40%氢氧化钠调至pH7,再加入等量的95%乙醇。使黄芩素成钠盐溶解,过滤,滤液用浓盐酸调节pH2,充分搅拌,并加热至80℃,黄芩素析出,过滤,以95%乙醇洗涤至pH4,干燥即得黄芩素。
(2)液―液萃取  选用与药液不相混溶的溶剂,使之充分混合接触,以便将药液中有效成分,由原药液中转溶于新溶液中,而杂质或不需要的化学成分,仍留在原药液中,然后将两液分离,以便达到有效成分分离精制的目的。
本实验吸取上次实验所得大黄提取液2ml,置100ml圆底烧瓶中,加冰醋酸8ml,在沸水浴上回流3min,待冷后加***30ml,以棉花过滤到分液漏斗中,并以20ml***分2次洗涤,与滤液合并,在冷却情况下,向分液漏斗中加6M/L氢氧化钠液25ml和5%氢氧化钠―2%氨水混合液25ml,摇振提取,以冷水冷却,放置分层,分出红色的碱水层,收集碱水层。***层再用混合碱液(每次20ml)提取2次,直至***层无色。碱水液储存备用。
(3)盐析  中药的某些成分,可溶于水,但难溶于无机盐的水溶液,用此性质,向中草药提取液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盐后,这些成分就离析出来。所用盐析剂,除食盐外还有硫酸钠、醋酸钠、硫酸铵等。加入盐析剂的数量随不同品种而异,浓度可配成5%、10%……,等等。
盐析除可提取某些化学成分外,也用于除去某些杂质。
本实验取八角茴香蒸馏液,加食盐使之饱和(每100ml馏出液约加食盐40g),搅动后放置1~2h。将上溶液小心倾出于分液漏斗中(不需带出食盐),加***100ml振摇,待水和***层分离后,分出下层的水,将上层***液从分液漏斗上口转入200ml三角烧瓶中,加无水硫酸钠适量,放置过夜,过滤,将***液移入蒸馏烧瓶中,回收***(切不可用明火),残留物即为八角茴香油。
实验完毕,将分离所得物质储存于具塞瓶中,贴上组别、姓名、日期,置4℃冰箱中。
3. 中药成分的鉴定(纸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
纸层析法
(1)样品和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①大黄提取液(由上次实验而得)。
②标准品溶液:精密称取1,8-二羟基蒽醌10mg,置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于水浴上加热使之溶解,用甲醇调到刻度。
(2)滤纸准备  将供层析用的杭州新华滤纸一张,放在干净的玻璃上,裁成滤纸条(8×30cm)2张,在距纸端约2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横线,于横线上每隔2cm处划一圆圈(直径约0.3cm以内)以供点样用,滤纸的另一端打一圆形小孔供悬挂时用。
(3)点样  用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分别滴于滤纸上,每点直径不超过0.3cm,每次点后待干(或用电吹风吹干),然后再继续点第二次,一共点4~5次(注意点子不能大,否则有拖尾现象),点完后吹干或晾干,以备层析用。
滤纸:圈1   点大黄提取液
(4)展开剂  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13.5(是质量还是体积比)
(5)展开  先将预先选择好的展开剂(溶液系统)加入标本缸中,加入量以使液层高约1-2cm为度,密盖放置片刻使缸内空气为展开剂的蒸气饱和,即将点有样品的滤纸放入,悬挂在悬钩上,先将滤纸悬挂稍高些离开展开剂液面,让溶剂蒸气先将滤纸纤维饱和,再使滤纸的底边浸入展开剂中约1cm,样品中的各成分即随溶剂的上升而逐渐分开。展开至28cm处,取出纸条,用铅笔划下溶液前沿,然后显色。
(6)显色  用1%醋酸镁甲醇溶液。
(7)结果  显色后用铅笔划下色点的位置,求每色点的Rf值。
样品的Rf值与标准品Rf值对照检识。
显色后,也可放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8)作业  根据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Rf值=起点线至斑点中心的距离/起点线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一般说来,在固定的层析条件下,一个化合物的Rf值是个常数,所以它对鉴定成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在有已知物对照的情况下,更是确定一个成分的有力佐证。
薄层层析法
(1)制板  薄层板就是将吸附剂均匀地涂铺在载体上(最常用的是2~3mm厚的玻璃板)使之成一薄层状。欲分离的样品就在这一薄层吸附剂上进行层析分离。
涂铺的方法有干法及湿法两种。
①干法涂铺即称取一定量的吸附剂(常用的氧化铝,本实验用氧化铝6g)堆放在玻片的一端,用两端粘有1~2层胶布的玻棒向前或向后均匀地刮过,使氧化铝在玻片上成一均匀的薄层,这样的薄层板又叫“软板”或“干板”。铺好后可直接点样,用近水平法展开。这种“软板”制作容易而简便,缺点是展开过程要轻拿轻放,显色不方便,不能保存;分离效果有时不如“硬板”好。
②湿法涂铺是将吸附剂加水适量调成糊状,为了使制成的薄层板较为牢固,常在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最常用的是煅石膏,即成市售硅胶G。薄层糊的调配:称取6g硅胶G,加入2~2.5倍量水。在乳钵中不断搅拌研磨数分钟,至成均匀粘稠的糊状,一般研磨至肉眼观察没有水与吸附剂分离的现象,而且糊的表面有奶油样的光泽即可倾倒在二块玻板上立即涂铺。一般可徒手涂铺,即将玻片置于平台用掀起一边再放下的方法使之反复颠簸,成为均匀平坦的薄层。铺好的薄层板应在数分钟内凝固,厚薄均匀,没有分层,表面光滑,没有凸起的颗粒,不易自玻板上剥脱。一般薄层的厚度以0.25mm为宜。在110℃烘1h,放置干燥器中备用。
(2)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制备
①黄柏提取液:取前一次实验所得黄柏渗漉液,测pH在12以上,加10%盐酸调pH为5~6,静置,过滤,取滤液在水浴上浓缩至稠膏状,加3~5倍量95%乙醇,沉淀过滤,取滤液回收(或挥去)。
②大黄提取液(由上次实验而得)。
③标准品溶液
(i)黄连素溶液:取黄连素粉少许,加氯水碱化,放在水浴上除氨,残渣加95%乙醇(加热)使溶。
(ii)1, 8-二羟基蒽醌标准品溶液。
(3)层析
干板
①点样  每板点2点,一点是黄柏提取液,另一点是对照标准品(黄连素液),二点间隔2cm,每点直径不超过0.3cm。
②展开剂  氯仿:甲醇=9:1。
③展开  放于长形层析缸,采用倾斜上行法。
④观察结果  先在紫外荧光灯下观察,记录斑点的颜色、大小、位置,然后喷雾显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液(见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与标准品对照记录结果。
湿板
①点样  每板点2点,一点是大黄提取液,另一点是对照标准品(1,8-二羟基蒽醌液)。
②展开剂  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13.5。
③展开  放于标本缸中,采用上行法层析。
④观察结果  先喷以1%醋酸镁甲醇溶液,然后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分别记录供试品与标准品斑点的颜色、大小、位置。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