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时疫寒热方
十神散
出自《和剂局方》,见于《猪经大全》。葛根 升麻 陈皮 甘草 川芎 紫苏 白芷赤芍麻黄香附 生姜 葱白 煎水灌服,功能发汗散寒,理气解肌。主治猪时行感冒。
时行感冒,即流行性感冒。此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较多,也叫时行症。猪患此病,耳鼻微凉,被毛逆立,恶寒发抖,喜卧懒动,食欲下降,鼻流清涕,咳嗽气促,口色白润,苔薄白,脉浮紧,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到食欲废绝、便于尿黄、口色干红、苔黄燥、脉象洪数。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紫苏、白芷、姜、葱表散风寒为主药;升麻、葛根解肌透疹,助主药驱邪外出,陈皮、香附理气行滞,赤芍、甘草解毒和营。故总括全方,适用于寒邪在表未解而有人里内传阳明之势的外感病。
清热散
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大青叶60g 板蓝根60g石膏60g大黄30g玄明粉60g粉碎、过筛、混匀即得。每猪每日拌料饲喂30~60g。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主治猪发热,粪干。
本方与《中兽医科技资料选辑》第2集中的青蓝石膏汤组成相同,仅以玄明粉易芒硝。大青叶板蓝根生石膏各60g芒硝80g大黄30g。大青叶、板蓝根、大黄煎汤,石膏研细末,与芒硝混合灌服。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退烧。主治猪阳明证,高热不退。
经吉林省家畜疫病防治研究所验证,对于猪的流行性感冒等外感发热,口渴、粪干、食欲不振者,有良好疗效。粪便不干者,可去大黄、芒硝,加焦三仙、青皮、陈皮;气喘者,加百部、百合。
本方为猪发热所设。猪的发热常伴有粪便燥结,即热结胃肠或阳明腑证,按理应以大承气汤治之。但大承气汤泻下通便之力有余而清热解毒之功不足。本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生石膏善解阳明之热,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诸药合用,清热泻火之功卓著。原方验证结果,43头高热病猪中37头治愈。
感冒汤
出自《全国兽医中草药制剂经验选编》。羌活10g 白芷lOg防风10g川芎6g细辛3g苍术10g桔梗6g 紫苏6g 黄芩6g 荆芥6g 甘草3g 其中羌活、白芷、防风、川芎、苍术、桔梗、黄芩、甘草先煎10分钟,细辛、荆芥、紫苏后下,再煎10~20分钟。煎两次,去渣取液,一次服用。功能祛风解表。主治猪感冒。
复方柴胡注射液
出自《中兽医方药应用选编》。柴胡750g 细辛500g 独活250g 用蒸馏法制成灭菌注射液1 600ml。按猪体重每30~50kg肌注lOml,50kg体重以上酌加剂量。功能解表退热,祛风止痛。主治猪感冒。
《猪病防治手册》中载复方柴胡注射液为:柴胡3 000g虎杖1 000g 防风500g苏叶500g薄荷500g将上药切成薄片或磨成粗粉,水浸2小时,加水适量,蒸馏,收集馏液6 000ml。再蒸馏,收集馏液3 000ml。加25.5g氯化钠、15ml吐温一80,搅拌至溶解,用10%火碱液调pH至6~7,精滤,封装,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小猪2~3ml;中等猪5~10ml;大猪15~20ml。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2日。
《中兽医学杂志》1988年第4期报道用加味羌活蒲蓝汤(羌活30g蒲公英50g板蓝根60g 水煎灌服,50kg体重的猪1日2次服完)治疗猪感冒76例,治愈66例。风寒感冒重者用羌活30~60g;体虚者加党参30g;咳甚者加桔梗30g;感冒挟湿者加苍术30g;挟食者加焦三仙适量。《中兽医学杂志》1 991年第1期和《中兽医医药杂志》1992年第2期均报道用风油精(人医外用风油精3~6ml,1次缓慢肌肉注射或加2ml安痛定稀释后再注射)治疗猪感冒,具有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治疗风寒感冒27例和流行性感冒36例。前者用药1次治愈16例,2次治愈7例,3次以上治愈2例,共治愈25例;后者用药1次治愈11例,2次治愈14例,3次以上治愈5例,共治愈30例,无效6例。
苦木制剂
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95年第4期。苦木树根饮片(干品) 去杂洗净,放人锅内,加水浸过药面,煎煮l小时。粗滤,药渣再加水煎煮1次。滤去渣,合并2次药液,浓缩。加20%石灰乳充分搅拌,调pH值至12,静置过夜。用虹吸法吸取上清液,再加20%硫酸铜调pH值至5~6,静置1~2天。中速滤纸过滤,滤液加10%氢氧化钠调pH值至7,浓缩或加蒸馏水至每毫升药液含生药0.5g,过滤,分装,灭菌,备用。肌肉注射,45kg重的猪用药20ml。I临床证明,本制剂治疗猪感冒、无名高热、中暑等有效,尤其是治疗感冒,有效率98%以上。
抗菌灵注射液
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92年第2期。鱼腥草 筋骨草各300g 青蒿 蒲公英各200g洗净切碎,加水蒸馏,约得蒸馏液2 000ml,再重蒸馏1次,收取重蒸馏液约850ml。余液与药渣煮沸30分钟取汁,药渣再加水1 000ml,煮沸30分钟.取过滤液。合并2次煎液浓缩至200ml。加95%乙醇500ml静置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呈稠膏状。然后加入蒸馏液,搅拌均匀后,冷藏24小时,过滤,调pH5.5,加入吐温一80和苯甲醇各10ml,并加蒸馏水至1 000ml,过滤,灌封,印字.灭菌,即成含生药1g/ml的注射液。肌肉注射5~30ml。治疗猪风热感冒335例,治愈328例。治疗肺炎及气管炎153例,治愈146例。
嵌药
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91年第3期。白砒10g 细辛 瓜萎 皂角各25g 胡椒20g为极细末,装瓶备用。在病猪耳背面中下部皮下,避开血管,用宽针向下作一长1~2cm的袋形创口,嵌入药末O.05~O.1g,手压创口,轻揉几下。一般次日嵌药部位开始肿胀,第3日肿胀加剧,用宽针刺破,使血水流出,创口涂以桐油或醋即可。功能攻毒泻热。主治猪发热。
对抗菌素不效的热证,该药多能收到满意疗效。嵌药后术部肿胀迅速、肿胀大者康复快,不肿或肿胀慢者效果较差。
曾以本方治疗4头架子猪。病猪精神不振、喜卧、鼻镜干燥、结膜潮红、粪干并时而带血、体温41.5℃,他处用青霉素等治疗3日无效。按本方治疗后,次日体温降至40.5℃,第三日体温恢复正常,开始进食,第四日全部康复。
阿石枣汤
出自《中兽医医药杂志》1984年第4期。生石膏60g(捣细先煎半小时) 生姜21g大枣30g甘草21g煎15分钟,去渣。取7克阿司匹林研细,用上述药液溶化。猪一次胃管灌服。功能发汗解表,清热散寒。主治猪寒包火症(重症感冒)。
本方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对内有郁热的表里俱实者,用之不当易产生不良后果。表里俱虚者禁用本方,否则大汗亡阳。即使药证相符,亦须得汗即止,以免发汗过度。发汗过度时可用米粉、龙骨、牡蛎粉涂身止汗。兼有粪结时,方中加大黄、芒硝。
三石散
黑龙江省验方,原无方名。见于《中兽医方剂大全》。芒硝60g 滑石30g石膏30g为末,拌饲或水调灌服,功能清热泻火,利尿。主治猪发热,便干,尿黄。
灭弓汤
出自《中兽医方药应用选编》。常山10g 槟榔7g 柴胡6g 麻黄5g 甘草5g 桔梗6g常山、槟榔先用文火煮20分钟,再加入柴胡、桔梗、甘草同煎15分钟,最后放人麻黄煎5分钟,去渣候温,用胃管投服。可视病情每天服药1~2剂(若服2剂,每剂可合并头、二煎一次投服),连服2~3天。功能退热杀虫。主治猪弓形虫病。
江苏省泗阳县畜牧兽医站1985―1986年治疗阳性猪53例,康复51例。后又用猪接种活虫体人工发病的方法(弓形体虫株由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进行试验,结果:治疗试验组6头猪,分别用药2~3日后,逐步康复。未经治疗的对照组2头猪则先后死亡,经剖检呈现弓形体病猪的典型病理变化。江苏省中西兽医结合研究会曾组织对灭弓汤验证试验,人工接种强毒虫株于架子猪10头发生典型弓形体病,应用中药灭弓汤治疗5头的试验组,其平均体温一直维持在41℃以下,呼吸与体温反应分别于治疗后第3天、第7天恢复正常,无废食,无死亡。未予治疗的5头对照组,其体温一直较治疗组高O.5~1.0℃,体温、呼吸等临床症状和食欲的恢复分别较治疗组推迟3~5天,死亡1头。结果表明中药灭弓汤对弓形体在猪体内的增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狗口服常山水浸膏或肌注醇浸膏或皮下注射常山碱甲,可致恶心、呕吐、腹泻及胃肠粘膜充血、出血;过量槟榔碱可引起流涎、呕吐。故临床使用应掌握常山、槟榔的用法、用量,并且应在用药半小时后再饲喂食物,以免因发生呕吐而影响药效。
复方鱼腥草注射液
出自《全国兽用中草药制剂经验选编》。鱼腥草2 000g前胡1 000g马兜铃500g生半夏500g,洗净切碎后装入蒸馏瓶内,加水适量,浸泡,蒸馏收集蒸馏液4 000m1,然后将蒸馏液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2 000ml,加入16g氯化钠调节渗透压,精滤,封装,灭菌。每毫升相当生药2g,每支5ml。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可用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慢性炎症,特别适用于肺炎咳嗽、喘气病。用量:小猪2~4ml,中等猪5~10ml大猪,15~20ml。肌注,一日2次,连用2~3天。
《中草药防治猪病》中记载有另一复方鱼腥草注射液:鲜鱼腥草 连翘各等分,洗净切碎后装入蒸馏瓶内,加注射用水超出药面,蒸馏收集蒸馏液,然后将蒸馏液再蒸馏,向收集到的重蒸馏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至等渗,静置沉淀3天后,取上清液过滤,分装,经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后备用。每50kg体重每次肌肉注射20~30ml,每日2次。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猪暑感温热。
复方青藿注射液
出自《中兽医医药杂志》1994年第5期。青蒿籽40% 香薷20% 藿香20% 佩兰10% 薄荷10% 去除杂质,混合,用蒸馏水制取注射液(《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广州市药品检验所编)。每毫升含生药5g,分装于安瓿内,高压灭菌,避光保存备用。肌肉注射。30kg重以下的猪20~40ml;30~50kg的猪50~60ml;50~100kg的猪70ml。
据报道,用此注射液治疗猪中暑1 517例,除87例因各种原因死亡、38例诊断不确治疗无效外,其余1 392例全部治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