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是一种高度致癌性物质,它不但危害畜禽的生长、健康和生育,而且还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内,影响人的健康。因此,正确认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具有重大意义。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一、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
黄曲霉毒素是本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在自然界,黄曲霉的生长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这可能与其富含微量元素锌及能够刺激黄曲霉繁殖的生长因子有关。玉米染病在胚部生出地毯状或絮状菌落,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色,最后变成棕绿色。
温度25-30℃、相对湿度80%-90%是黄曲霉最适生长条件;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仓储和运输管理中受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的肝脏造成伤害,它可导致肝功能下降、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引起腹水、脾肿大、体质衰竭等病症,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现中毒,立即更换饲料加强护理。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黄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主要包括四种呀型(曲霉素B1、B2、G1、G2,其中B1毒性最强,是主要的检测类型,但若其他类型的浓度高,同样具有很大危害性)。它存在于谷物、坚果、棉花籽及其他食品或饲料中,具有致癌性,可导致人罹患肝癌、黄曲霉毒素中毒、瑞氏综合征和其他慢性疾病;动物可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饲料接触到黄曲霉毒素。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
检测原理:
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盒采用固相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原理。微孔中包被有对黄曲霉素B1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黄曲霉毒素B1酶标物与标准品或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竞争结合微孔中包被的抗体。孵育一定时间后,倾倒微孔中的内容物,洗涤非特异性反应物。随后加入底物试剂,溶液变为蓝色。颜色强度与黄曲霉毒素B1酶标物的量成正比,与样品或标准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成反比。最后加入酸性终止液,终止反应并将微孔中溶液颜色变为黄色,使用酶标仪在450nm下测微孔中溶液的OD值。比较样品OD值与试剂盒提供的标准品的OD值,即可获得检测结果。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以上就是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具体内容,其实最主要的防霉措施是控制原料及贮存时的温、湿度,即原料中水分和储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