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左旋咪唑为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中微溶,在丙酮中极微溶解。
磷酸左咪唑为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微溶。
【药理】
(1)药效学 左旋咪唑为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对多种动物的胃肠道线虫和肺线虫成虫及幼虫均有高教。虽然左旋咪唑的驱虫活性比噻咪唑更强。毒性更低,但由于注射给药(盐酸盐)出现的毒性反应较多,美国最近批准上市的均更改为13.65%磷酸左旋咪唑注射液(局部刺激性较弱)。而盐酸左旋咪唑多制成内服剂――如大丸剂、饮水剂和泥膏剂。
左旋咪唑的驱虫机理,传统的看法认为,本品对多种虫体(猪蛔虫、鸡蛔虫、猫弓首蛔虫、胎生网尾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等)的延胡索酸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即药物通过虫体表皮吸收,迅速到达相应酶的作用部位,药物分子发生水解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与酶活性中的一个或数个一SH基相互作用,使延胡索酸还原酶失去活性,形成稳定的S―S链,从而影响能量产生。此外,左旋咪唑对线虫酶的作用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而哺乳动物的代谢与虫体不同。因此,药物对动物的酶系不起作用。
近年来多数试验还证实,左旋咪唑是一种神经节兴奋剂,即药物能使虫体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肌肉去极化,引起肌肉持续收缩而导致麻痹,此外,药物的拟胆碱作用亦有利于麻痹虫体的迅速排出。
左旋咪唑对动物还有免疫增强作用。即能使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动物恢复其免疫功能,但对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并不显著。如它能使老龄动物、慢性病患膏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恢复到正常;并能使巨噬细胞数增加,吞噬功能增强;虽无抗微生物作用,但可提高患畜对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但应使用低剂量(1/3~1/4驱虫量),因剂量过大,反能引起免疫抑制效应。
左旋咪唑对动物体的药效学还表明,它存在毒蕈碱样和烟碱样双重作用。因此引发的中毒症状(如流涎、排粪以及由于平滑肌收缩而引起的呼吸困难等),与有机磷中毒相似。事实上,本品的毒性与抑制胆碱酯酶有关,从而引发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作用,如瞳孔缩小,支气管收缩,消化道蠕动增强,心率减慢以及其他拟胆碱神经系统兴奋等现象,但值得强调的是左旋咪唑中毒所引起的烟碱样症状,一般多为作用更明显的毒蕈碱样作用所掩盖。
(2)药动学 以放射性标记的左旋咪唑按15mg/kg剂量给大鼠内服后,其吸收及排泄均很迅速,12h内经尿排泄约40%。在此后8天内,排泄量仅为8%。在为期8天时间内由粪便排泄的占给药量41%,其中大部分在12~24h内排出,极少量由呼出气体排出,如在48h内排出量仅占给药量0.2%。动物肌肉注射后,半小时血药达峰值(10μg/mL),比内服峰值高二倍。
近据动物试验表明,左旋咪唑静脉注射的表观分布容积,猪为2.5L/kg,山羊为3.1L/kg。排泄半衰期,猪5~6h,山羊3~4h,牛4~6h,犬3~4h。
本品的组织残留不多,用药后12~24h,组织中残留仅占给药量的0.9%,而且主要存在于如肝、肾这些排泄和降解器官内。据大鼠及其他动物试验证实,给药7天后,肌肉、肝、肾、脂肪、血液及尿液中已无药物残留。而且,目前已确证左旋咪唑代谢产物的毒性远低于母体药物。因此组织残留只要分析左旋咪唑这种母体药物即可。
【用途】
(1)牛、羊 左旋咪唑对反刍兽寄生线虫成虫高效的虫体有:皱胃寄生虫(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小肠寄生虫(古柏线虫、毛圆线虫、伸口线虫),大肠寄生虫(食道口线虫)和肺寄生虫(网尾线虫)。一次内服或注射,对上述虫体成虫驱除率均超过96%。除艾氏 <meta http-equiv=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展开全文